《莱芜区“十四五”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莱芜区“十四五”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莱芜区“十四五”节能减排H作实施方案为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根据济南市“十四五”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以下简称“能耗双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组织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进一步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推动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
2、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实现节能降碳减污协同增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完成“十四五”节能减排目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20.8%,能源消费增量控制在合理区间,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1196吨、2065吨、909吨、34吨。节能减排政策体系更加健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三、推进节能减排重点工作(一)加强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组织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实施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技术改造、余热余压
3、利用等节能技改项目,推动钢铁、化工、建材、铸造等重点行业节能改造升级,提高集约化、现代化水平,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完成市下达的水泥熟料、炼油、炼铁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降低任务,提升重点行业和企业能效水平。推动钢铁、水泥、玻璃、铸造等行业及燃煤设施污染物深度治理,2023年年底前完成钢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动建材、铸造等产业集群提升改造,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质量水平。组织企业开展用水审计、水效对标和节水改造,对“双超双有高耗能”企业依法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动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改造。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景观亮化节能工程,不断拓展节能减排工作覆盖面。到202
4、5年,创建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1家。(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发展改革局、市生态环境局莱芜分局牵头,区城管局、区水务局、区大数据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落实,不再逐一列出)(二)推动园区节能环保提升。深化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绿色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无废园区建设,推动园区空间布局合理化、产业链接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促进园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鼓励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积极推进绿色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新能源直供电等模式创新,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加快园区污染综合整治,推进供热、供电、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等公共基础设施共建
5、共享,加大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检查力度,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充分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等特征污染物集中治理“绿岛”项目建设。支持园区创建国家级节能环保示范园区、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到2025年,创建市级以上绿色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6个,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比例力争达到工业园区的50%以上,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莱芜分局牵头负责)(三)实施城镇绿色节能改造。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山东省对绿色建筑发展的相关政策要求,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设计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大力发展高星级绿色建筑,加快推动近零能
6、耗及零碳建筑、低碳建筑建设。加强既有建筑能效提升改造,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专项改造,重点提升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同步提高主要用能设备能效等级。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实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实现供水管网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推动工业余热、可再生能源等在城镇供热中的规模化应用,强化清洁取暖设备后期长效精益管护,持续推进清洁取暖。“十四五”期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320万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面积247万平方米。到2025年,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7.8%以内,清洁取暖率达到90%以上。(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交
7、通运输局、区水务局、区城市规划协调服务中心、市生态环境局莱芜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促进交通物流节能减排。完善绿色综合交通体系,在新建改建项目中,推进绿色公路建设,有序推进充换电、加气、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组织方式,发展智能交通和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提升铁路货运能力,提高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等清洁运输比例。促进大宗货物“公转铁”,优化运输结构,推动泰钢、九羊铁路货运专用线建设。积极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冷链、绿色配送等专用运输,指导优化货运物流运输结构。加快推进绿色出行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定制公交、旅游专线、大站快车、商务快线、通勤班车等特色公交服务,增强公交服务能力。提
8、高城市公交、出租、物流等交通车辆新能源化率,推广低能耗运输装备,新增和更新公交车(应急车辆除外)100%。逐步推进汽车国六排放标准和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国四排放标准,完成省下达淘汰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营运柴油货车任务。加快绿色仓储建设,鼓励建设绿色物流园区,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加强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建设邮政业绿色网点和绿色分拨中心,推进大型电商和寄递企业包装物回收循环利用。到2025年,铁路货运量较2020年提高20%,国六排放标准重型货车占比达到25%以上。(区交通运输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局、区商务综合服务中心、市公安局莱芜区分局、市生态环境局菜芜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强化农业农村节
9、能减排。推进农业农村能源消费升级,因地制宜推进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应用,大力推广节能环保炉具,推进农房节能改造和绿色农房建设,有序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加大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机淘汰力度,加快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推进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健全完善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和长效机制。到2025年,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下降6%左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占比达到100%,
1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废弃农用薄膜回收率达到95%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5%o(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莱芫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推进公共机构能效提升。积极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等市场化机制应用,加大节能改造力度。推进新建和既有停车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区级机关配备公务用车,除特殊工作要求外,一律配备新能源车辆。持续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公共机构能效、水效领跑者遴选等示范创建活动,增强示范带动作用。到2025年,全区建成节约型机关64个,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11、人均综合能耗、人均用水量、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相较于2020年分别下降5%、5.5%、5.5%、7%。(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牵头,区发展改革局、区水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实施“百乡千村”绿色能源发展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多元化综合开发,加快储能设施建设,提升非化石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推进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利用,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有序推动储能和新能源协同发展,增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能力。到202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力争达到70万千瓦以上。(区发展改革局牵头,区住房和城
12、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莱芜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八)控制重点区域污染物排放。以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提升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入落实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强化多污染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统筹考虑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特征,强化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精细化管控。深入打好碧水攻坚战,加强黄河流域重要支流污染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扎实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开展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及规范化管理工作。提升重点水污染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强化工业企业水污染防治,强化流域污染联防联控,全面完成水质考核断面达标任务。
13、(市生态环境局莱芜分局牵头,区水务局、区农业农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九)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以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行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低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对使用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原辅料的企业深入排查,摸清VoCS原辅料类型、使用比例和使用量,建立动态管理台账。禁止建设生产和使用高VOCS含量的溶剂型涂料、油墨、清洗剂等项目,加强汽修喷涂、装饰、装修等生活消费领域溶剂使用环节VOCs排放源的管控。开展涉VOCs储罐排查整治,鼓励有机化工等大型企业自行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加快推进涂装类企业集中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建设集中喷涂中心。到2025年,全区实施1个以上
14、低VoCS含量原辅料使用替代试点项目,溶剂型工业涂料和溶剂型油墨使用比例、溶剂型胶粘剂使用量完成市下达的下降目标任务。(市生态环境局莱芜分局牵头,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水平。优化城镇环境基础设施规划布局,鼓励建设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多位一体”的综合处置基地,因地制宜推动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扩大环境基础设施覆盖面。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持续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行动,加大污泥无害化处置力度。有序推动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积
15、极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到2025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5万吨/日、生活垃圾处理能力400吨/日,消除雨污合流管网30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95%,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实现“城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清零、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目标。(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水务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局、区城管局、市生态环境局莱芜分局筝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完善节能减排控制制度(一)优化能耗双控制度。以绿色低碳发展、能源优化配置和资源高效利用为导向,进一步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增强能源消费总量调控弹性,新
16、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实施重点行业用能预算管理,推动能源要素合理配置,全力做好重大项目用能保障。加强节能形势监测预警,对节能工作加强指导。(区发展改革局牵头,区统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健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完成减排任务,落实国家改革完善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要求,加强与排污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制度衔接,实施总量指标分配和监管。(市生态环境局莱芜分局牵头负责)(三)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强化“两高”行业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四个区分、四类处置方式,建立“两高”项目清单,实施动态管理。新上两高”项目严格按照省“两高”项目管理要求,落实“五个替代”,履行省级窗口指导或市级窗口指导等程序。落实国家和省、市建立统一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全面清理整顿“两高”项目优惠电价。(区发展改革局牵头,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统计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市生态环境局莱芜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一)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