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全编(1-28章).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515166 上传时间:2024-08-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全编(1-28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全编(1-28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全编(1-28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全编(1-28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全编(1-28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全编(1-28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全编(1-28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全编(1-28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全编(1-28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全编(1-28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全编(1-28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全编(1-28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冯友兰中国哲学筒史读书笔记全编(1-28章)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1948年出版)涂又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版第一章中国哲学的精神一、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关于中国的宗教和哲学:“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P1“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正规的、有组织的那一类宗教“”P4”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这是与中国传统相合的。”P6对此梁漱溟(写作中国文化要义瓦1949年出版)有相似的观点如下:中国社会发展停滞,是因它在文化上早熟。在1931年的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母后觉悟一书中,梁漱溟打了一个比方。“

2、一个人的心理发育,本应和身体发育相应,但中国仿佛一个聪明的孩子,身体发育未全而智然早开。因其智慧早开,转而抑阻身体发育,身体发育不健全,智祗最后也不能发育得圆满良好。”梁认为,中国的智慈早熟,是因为中国跳过宗教而直接进入道德,并以之作为社会运转的法则。宗教对社会的规范,是一种“外力假借”,“而外力实在就是自己:所以,人借助宗教这种外力来寻求道德力量,就比道德多了一道弯。“在人类文化历史上,道德比之宗教,远为后出。”在梁漱艰看来,道德比宗教更为理性,但理性原是渐次开发的,社会生命上,须有社会经济文化之进步为基础。“不料古代中国竟要提早一步,而实现此至难之事J西方自罗马时代到宗教改革,一千多年里都

3、笼里在宗教控制之卜.,而中国从孔孟以降便开启了伦理本位的社会构造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文化时间上一直在等待西方的脚步,而精神上则等待外部的理解。不过最后等来的不是比肩和理解,而是新的突变线索出现,是凌厉的工业文明的介入,并彼此冲突。此时的中国文化,就欲停滞而不可得了。宗教讲利宙,而道德垂是非.宗教以祸福关系、末日警告、大国诱惑等内容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其本质还是利害权衡;而道德伦理则来臼人们对是非对错的直觉感受,彼此并非利益关系。关于哲学的定义:“至于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牛.的有系统有反思的思想这种思想,所以谓之反思的,囚为它以人生为对象。“(中国哲学以人为本的特征P2关于宗教:“宗教和

4、人生有关系.每种大宗教的核心都有一种哲学。事实上,每种大宗教就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P3二、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中国哲学的最高成就:“照中国哲学家们说,那就是成为圣人,而圣人的最裔成就是个人与宇宙的同一.“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他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圣人不定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所谓,内圣外王二只是说,有最育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说可以为王,而且最宜于为王.至于实际上他有机会为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亦是无关宏旨的。“P6特征:既出世又入世任务: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把诸娟入世与出世

5、、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等的反命题统成个合命题:就是使人从个变化的世界转入永恒的世界,不仅社会的公民更是“宇宙的公民”(孟子:天民),进而具备“内圣外王”的人格。精神:求解正反两面如何统一的问题就是中国哲学的精神。主题:“内圣外王”之道哲学于人而言的意义(金岳霖):“哲学从来就不只是为人类认识探设的观念模式,而是内在于他的行动的竣言体系”。P1.o人要“以身栽道三、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学哲学的目的:“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P11表达方式的特点:惯于用名言秀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表面上不铭明晰.实际上富于暗示、言简意繁.”它并不表示任何演绎推理

6、中的概念。哲学家不过是把他所见的告诉我们。正因为如此,他所说的也就文约义丰。“P26第二章中国哲学的背景地理背景:大陆国家、农耕文明经济背见“上农”:“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在能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中国人“对宇宙的反应,对生活的看法,在本质上就是“农”的反应和看怯。PI7自然的理想化:“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家族制度:“儒家学说大部分是论证这种制度合理,或者是这种社会制度的理论说明。”P21一、中国哲学的方法论假设与直觉:“农的眼界不仅限制着中国哲学的内容,例如“反者道之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限制着中国哲学的方法论。诺思罗普(NOnhrOP)教授说过,概念的主要类型有

7、两种,一种是用直觉得到的、一种是用假设得到的P24“从假设的概念出发的哲学家就偏爱有区别的,从直觉的价值出发的哲学家则偏爱无区别的。25对比中西方的主客二分vs主客同.中国古代哲学家大多将对于事物的直接领悟作为他们哲学的出发点,这也就解择了为什么在中国哲学里,知识论从来没有发展起来.知识论没有在古代中国发展的原因:“因为知识论问题的提出,只有在强调区别主观和客观的时候。而在审美连续体中没有这样的区别。在审美连续体中认识者和被认识的是个整体。”P26二、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海洋国家:以假设概念为基础,发展出语言明晰的知识论:以城邦的共同利益为社会组织形式的基础,发展出阶级社会。大陆国家:以直觉概念

8、为基础,发展出文约意丰、天人合的哲学:以家族的共同利益为基础,发展出独裁的等级社会:赞美自然、谴责人为:不愿变化,创造发明受到阻挠。三、中国哲学中不变的和可变的成分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任何民族或任何时代的哲学,总是有部分只相Xrr那个民族或那个时代的经济条件具有价值.但是总有另一部分比这种价值更大一些。“P28第三章各家的起源史记最后篇中引用了司马谈(司马迁之父的篇文章,题为“论六家耍指,把公元前5-3世纪的哲学家划分为六个主要学派: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刘歆(公元前46公元23年)将“百家”归分为“十家”:六家与司马谈相同,另有: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但这些划分

9、都有不完善之处)中国占代曾一度只有仃学没有私学,而各“家”的出现意味着私学的兴起。各家的起源(冯友兰):“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米家者流靛出于武上。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土。法家者流盖出于法述之匕,T38第四章孔子:第一位教师一、孔子作为教自家孔子的独特之处: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绐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z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与它们的解择,是由他臼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P41.二、正名正名:即“实”应当与“名”为它规定的含义相符合。(注意

10、与西哲“概念”和“现实”的不同)“每个名都有一定的含义,这种含义就是此名所指的一类事物的本质.因此,这些事物都应当与这种理想的本施相符.”“在社会关系中,每个名都含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君、臣、父、子都是这样的社会关系的名,负有这些名的人都必须相应地履行他们的责任和义务。“P42三、仁、义、忠、忽、知命仁:不光指某种特殊德性,而I1.指切德性的总和,“全撼”.义:“宜”“应该,绝时命令忠:推己及人的肯定方面恕: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恕己之过、恕他、恕己所不欲之事)知命:从“义”的观念,推导出“无所为而为”的观念。“一个人做他应该做的事,纯粹是由于这样做在道福上是对的,而不是出于在这种道德强制以外的

11、任何考虑做这些事的价值在丁做的本身之内,而不是在于外在的结果之内皿所以我们能绣做的,英过T一心一意地尽力去做我们知道是我们应该做的事,而不计成败JP4546天命:“即天的命令或天意:换句话说,它被看作一种有目的的力量。46后来的儡家将其视为整个宇宙的切存在的条件和力量。第五堂噩子: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孔子对于西周的传统制度、礼乐文献,怀有同情的了解,力求以伦理的言辞论证它们是合理的,正当的:墨子则相反,认为它们不正当,不合用,力求用简单哄,而I1.在他看来有用些的东西代替之。简言之,孔子是占代文化的辩护者,辩护它是合理的,正当的,盘子则是它的批判者。“P50暴家的社会背景:周期封建制度解体,世

12、袭武上流散各地变为游侠:出身于卜层阶级,强烈反对侵略战争。兼爱:墨子哲学的中心概念:“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是蹬了判定一切价值的标准(以人为本),也是墨子用以证明兼受最可取的主要标准(功利主义辩论)儒墨祭祀取神问题的矛盾:“墨家相信鬼神存在。可是同时反对丧葬和祭祀的缈礼儒家强调丧礼和祭礼,可是并不相信鬼神存在“。但是,行祭礼的原因不是因为相信鬼神的存在,而是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P57同时,“鬓子要证明吸神存在,本来是为给他的兼爱学说设立宗教的制裁.并不是对于超自然的实体有任何我正的兴趣。”P58在功利主义的视角上,二者都被需要,因此不矛盾。国家的起源:“国君的

13、权威有两个来源:人民的意志和天帝的意志。”国君最初是由人民/天帝意志设立的,是为了把他们从无政府状态中拯救出来。国家存在的目的就是为结束混乱。(对比黑格尔的国家观)第六章道家第一阶段:杨朱道家起源于“随者”,即“欲洁其身”的个人主义者,在某种意义上,他们还是败北主义者杨朱的两个基本观念:“为我”,“轻物重生:”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显学列子,扬朱篇:“古之人损一充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亮,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6老子、庄子中的杨朱思想:员身、爱身,可托天卜老子第13章):无用以全生(庄子的养生主)道家发展的三个阶段:I.杨朱2 .老子,“老子的大部分思想表示出另

14、一种企图,就是揭示宇宙事物变化的规律。事物变,但是事物变化的规律不变。一个人如果懂得这些规律,并I1.遵循这些规律以调整自己的行动,他就能够使事物转向对他有利。这是先秦道家发展的第二阶段.“P66对比巧恩的自由是对必然规律的认识。3 .庄子h超越现实世界(避”),不是从社会到山林,而是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情墨道的出发点:儡一一天命之卜求全谯:墨一一百姓人民之利:道一一全生避害,”个人如果不能从个更高的观点看事物、那么这切方法没有哪一个能够绝时保证他不受伤害。不过,从更1的观点看事物,也就意味若取消自我。我们可以说,先秦道家都是为我的。只是后来的发展,使这种为我走向反面,取消了它自身。“P6

15、7第七章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理想主义派:孟子:现实主义派:荀子人性善:孟子在回答人为什么要“知天命”问邀的过程中创立了性善论四端说”:侧隐之心,仁之端也:藻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荷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J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端”通过爱的行动广善推其所为“/行忠恕之道,成为“仁”之能子和孟子:前者认为人性不分善恶,“善”是外在施加给生体的:孟子认为“善”是主体内部自然发展的,人也有兽性的部分,如果不加以扼制就会走向恶O倘墨的根本分歧:儒讲求爱有差(对父兄之

16、爱胜于近邻),墨讲求爱无差别。、儒家的政治哲学国家起源论:“国家和社会起源丁人伦。国家的存在是因为它应当存在。“人只有在人伦即人与人的关系中,才得到充分的实现和发展。孟子像亚力士多德,主张人是政治的动物,主张只有在国家和社会中,才能够充分发展这些人伦。国家是一个道德的组织,国家的元首必须是道德的领袖。因此儒家的政治哲学认为,只有圣人可以成为真正的王。”P73(对比柏拉图的“哲学王”治国)王道和谢道:“圣王的治道是通过道德指示和教育;霸主的治道是通过暴力的强迫。王道的作用在于谯,辆道的作用在于力。“P74从孔子到孟子:忠恕之道从自我修养推至治国理政,从“内圣”变为“外王”二、神秘主义“知天”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