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马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马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义马市推动义务教化均衡发展状况义马市坚持以办人民满足教化、构建和谐教化为目标,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重点,以老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推动素养教化,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依据“政府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资源、校域联动、促进均衡”的整体思路,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主动推动资源整合,深化开展”学校管理上台阶”活动,教化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一、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大力推动义务教化均衡发展(一)推动素养教化,提高教化质量。一是在全市各学校接着深化以规范学校管理和创建各级示范性学校为主要内容的学校管理上台阶活动,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上等级、环境建设上档次、队伍建设争一流、学生管理出特色、平平稳定促和谐”五个主
2、题,实行精细管理、规范管理。二是对已获得各级示范性学校、管理规范化学校称号的单位实行届满制管理,激活管理机制,我市地市级以上示范性学校达到了10所。三是注意教化环境治理,多次组织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对校内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健全各项平安工作制度,近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平安事故,为发展教化供应了良好环境。四是坚持走科研兴教路子,以课堂教学上等级活动为载体,强力抓中学、带初中、促小学。在各中小学推行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五是实行老师课堂教学等级制,2个课题列入国家级课题,14个课题列入省、三门峡市课题。(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近年来,义马市始终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
3、均衡发展工作的动身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支配,确保开足开全课程,不断提高教化教学效率,着力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注意创新德育载体,激励各校立足实际,自创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如义马市一中的德育导师制,推行两年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样好评。扎实推动校本教研,建立校际教研协作体,主动学习借鉴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后组织各学校校长、教务主任和学科老师分别赴洋思、杜郎口等先进学校学习教学模式。在各学校大力推行集体备课制度,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主动探究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其中义马市一中的“探究式”
4、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三门峡市教化局的充分确定,并在全市予以推广。(三)做好控辍、保学,依法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入学权利和入学机会。为促进教化均衡发展,多年来教化部、教化厅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基层教化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突出重点坚决不移地抓住了几方面政策的执行:首先,严格限制中小学生流失。加强学生学籍管理,制定下发了义马市中小学学籍管理方法,对中小学生的转学、留级、升学、休学、复学等制定了详细措施。教体局和各学校均有专人负责管理学籍,档案资料齐全,全市617岁的儿童均建立了文化户口册,确保了学龄儿童全部入学20082009学年,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年辍学率为0;初中阶段人口
5、入学率达166队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9.74队在校生年辍学率为0.26%;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为100近其次,严格执行义务教化“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取消了小学毕业升学考试,义务教化阶段全部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为保证就近入学政策的执行,我们从严格学籍管理入手,仔细审核。每年均对全市学校招生区域进行调整划分,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同时于06年取消了小学阶段借读费,08年取消了初中阶段借读费,督促各学校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政策。这样一来虽然削减了一些学校的收入,但却维护了教化的良好秩序和形象,意义重大。其三,严格执行省厅规定的示范性中学部分招生指标按比例安排到各初中学校的政策。把中学
6、阶段招生指标比例划分纳入我市两所中学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2009年安排指标已达中学支配招生数的50%,使得一些地处偏远的初中有更多的学生能够升入示范性中学。其四,加大贫困生救助力度。市政府出台了义马市帮困助学专项救助实施方案,对考上高校的贫困生分重点、本科、专科等实行相应数额的救助,确保考上的高校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近三年年共资助贫困高校生150余人。“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位,每年财政均投入近900万元为全市义务教化阶段学生都免除了课本费、杂费,为近400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政府拨款近10万元,为全市学生办理了校方责任保险。(四)大力进行学校布局调整,是促进义马市教化事业均衡
7、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义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市教化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全市学校布局进行建设、调整。2005年以来,以接收义煤集团学校为契机,依据“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优化教化资源配置原则,统筹规划,细心支配,逐步过渡,分步推动,制定了学校布局调整规划。2005年8月,将原义煤集团三中的中学部与初中部分别,市政府投资2000万元新组建了义马市一高。2005年10月将位于市区内的千秋镇中、千秋职中两所学校撤销并入原义煤三中,新组建了市一中。同时,撤并了常村镇的湾子小学。2006年8月,又将常村镇中、常村村初中分别撤并入原义煤初中和常村矿中,新组建了市二
8、中、市三中。同时,将常村镇各农村小学的五六年级全部撤销,在原常村镇中校址上新组建了东区中心小学,实行寄宿制管理。2007年撤销了千秋镇的卅铺小学和常村镇的下么小学,分别并入了市一小和市四中。将东区各村校四年级以上学生全部集中到东区中心小学就读,并撤销了义马村小学并入市四中。2009年撤销了常村小学,并入了市三小,使全市学校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截止目前,全市共撤销学校8所,新建或者组建学校9所,有力促进了全市教化事业的规模适度、均衡协调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寄宿制学校3所(初中2所,小学1所),占全市义务教化阶段在校生的4乐初中寄宿生年均生活费成本约为I1.OO元左右,小学寄宿生年均生活费成本约为
9、100O元左右。2008年以来义马市各学校对寄宿学生全部予以免收住宿费,并为部分学生补助了生活费。2009年下半年,义马市为325名初中寄宿生每人补助了375元,为45名小学寄宿生每人补助了250元。(五)以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为契机,实现优质教化资源共享。一是大力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先后投资或争取上级资金近4000余万元,新建或改造了义马市外国语小学、义马市试验中学、义马市试验小学以及义马市新区的裴村、马岭、廿铺、礼召、千秋和义马市东区的石佛、苗元、程村、东区中心小学等10余所农村小学,基本上对全市农村小学改造实行了全覆盖。2006年领先完成全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并被评为全省农村中小学
10、危房改造先进单位。2009年,市政府将扩建义马市外国语小学列为全市十件实事之一,总投资2000余万元,已于2009年8月顺当建成并投入运用。投资260万元,高标准建成了义马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投资200万元,建成了义马市外国语小学20On1.塑胶田径场,还分别投入15万元和17万元对义乌市一中、义马市二高的运动场进行了改造。2010年,市委、市政府又将建成东区中心小学和改扩建工程列入全市十件实事,总投资将达4000余万元。目前,东区中心小学已开工建设,预料今年8月份将建成投入运用。市一小改扩建工程正在规划设计。今年我们还将投入200余万元为东区中心小学建设一个20Om标准塑胶田径场。二是大力加强
11、学校办学设施改善,并且大部分改善项目都放在了农村和薄弱学校。先后投资600余万元将全市农村学校课桌凳全部更换,对各学校进行了绿化、美化,建设了校内文化墙、文化长廊,为全市各学校配备循环图书消毒设备13个、图书柜(架)140个、图书5.6万册、教学试验仪器3万余件、体音美器材6000余件,新建成试脸室、仪器室20个,图书、体育、音乐、美术及教学试验器材基本都达到了国家标准,全市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三是大力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把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05年以来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为全市全部中小学均配备了现代远程教化接收设备和光盘播放设备,市直各学校全部建起了计算机
12、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为学生规模在150人以上的6所农村小学建越了计算机教室、3所农村小学建越了多媒体教室和校内网络,21所学校接入市政务内网,建成了全市教化科研网、校内网和教化资源库,基本实现了“校校通”。义马市新区中心学校、市四小、市五小、千秋小学、狂口小学、常村小学、石佛小学等7所农村学校被三门峡市教化局命名为远程教化示范校,市试验小学等学校被命名为全省校内网示范校;2009年,义马市第四小学被命名为全省远程教化示范校,市教体局分别被省电教馆和三门峡市教化局命名为远程教化先进单位。(六)主动推行“农夫工子女就读无障碍”政策。建立了农夫工子女入学“绿色通道”,依据进城务
13、工人员的居住区域,对其子女接受义务教化实行和同辖区居民子女同样待遇,全部免除其书费、杂费并补助贫困人员的生活费,确保了全市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现象。(七)建立师训、干训、补充沟通机制,为实施义务教化均衡发展供应人才保障。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老师队伍,是实现教化和谐发展、均衡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以深化教化人事制度改革为抓手,建立健全老师队伍管理五大机制,着力提升老师队伍整体水平。一是建立规范的岗位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围绕构建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人事改革目标,依据省教化厅有关老师编制核定标准,科学核编定岗,并实行全员竞聘上岗,教体局聘任校长、校长
14、聘任老师,全部聘任人员都与学校签订了聘书,确保了全市各中小学校配齐配全了合格老师。二是建立了老师补充沟通机制。06年至今共引进优秀师范本科生65名。狠抓老师转岗培训,对具备确定专业基础的老师有支配地开展转岗培训,以弥补农村学校体育、历史、地理、英语等薄弱学科的师资不足。另外,从2005年起,义马市明文规定,凡需晋职晋级的老师,特殊是要申请评定高一级职称的老师,必需有在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依据这一规定,每年我市均有4050名城区学校优秀老师进行下乡支教,有效地缓解了农村老师师资力气不强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农村学校全部开足开全课程,在两个中心校实行老师走教的方式,即针对农村
15、学校英语、计算机、体、音、美等专任老师较少的实际问题,由中心校协调,对全区这几科的专任老师实行中心校和所在学校双重管理,由中心校结合全区各个村校的实际,支配出课程表,由这部分老师每周轮番到各个村校上课,以确保全部学校全部开足开全课程,这一做法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学校专任老师师资力气不足的问题。三是健全校长选聘培育机制。改革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实行领导竞争上岗。2006年以来,分别在市一高、二高、试验中学、试验小学、外小、三小、五小、东区中心小学等学校对部分领导岗位实行公开竞聘上岗,30余名同志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同时,充分发挥“名校”拉动效应,将一所“名校”与区片内相对薄弱学校结成“传帮带对学校“,
16、实行统一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近三年,全市10所省、市级示范性学校全部与边远或农村学校实施“结对子”,实现优质教化资源共享。2008年又选派了3名省、地级示范学校的优秀中层管理干部到边远或薄弱学校任挂职副校长,有效地带动了薄弱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在老师工资发放方面,我市自97年起就始终坚持“年初预算,财政拨付,老师开户,银行代发”的工资发放方法,确保了全市同等条件老师的工资待遇相同,全市老师年平均工资不低于全市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从无拖欠老师工资现象。(八)建立完善的督导评估制度。为了推动教化均衡发展、快速发展,近年来,义马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化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立了科教兴市战略,并把推动义务教化均衡发展作为办人民满足教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了义务教化均衡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每年专题探讨12次教化工作,市四大班子领导各联系一所薄弱学校,市政府每年为教化办12件实事,市委书记水选民、市长张松林等四大班子领导同志多次带领财政、人事、建设等部门到教化系统调研,并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教化工作状况汇报,制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