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篇)陕西省政协“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专题协商会发言材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篇)陕西省政协“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专题协商会发言材料汇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6篇)陕西省政协“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专题协商会发言材料汇编目录1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陕西省委会主委陈玉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12 .省政协委员、延安市政协主席杨光远:“规划、机制、产业、人才”四轮驱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3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冯永忠:强化农林高校在实施“千万工程”中的使命担当54 .省政协委员、宝鸡市乡村振兴局局长高晓博:科学规划引领德立健全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机制75 .汉中市政协常委、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包继强: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96 .佛坪县委书记李志刚:坚定不移打好生态牌、建设幸福园1
2、1加快建设彰显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陕西省政协“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专题协商会发言材料汇编(陕西日报,2024年6月13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全国政协委员、台盟陕西省委会主委陈玉玲近年来,全省上下以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实施我省“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我省城乡发展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农村发展相对薄弱。主要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整体偏低且不均衡;人口流失,存在乡村空心化问题;县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仍需提升。为此建议:一是坚持
3、试点示范,突出抓好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学习运用浙江经验做法,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和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改革,完善宅基地所有权行使和收益分配机制,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加强土地征收管理,完善土地征收多元化补偿方式和保障机制。推行农户融资“整衬授信推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涉农高校在乡村建立科技小院,引导“三师入乡”,鼓励推行乡村紧缺人才定向培养模式。二是坚持分类发展,积极推动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建设方案,遵从县城发展规律,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合理确定不同类型县城发展路径。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加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
4、管护。推进县乡村道路联动、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深化县级统管机制,持续提升供水服务以及应急保供能力。速设冷链物流、电商平台、农贸市场网络,推进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支持建设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加快补齐农产品冷链物流短板。三是坚持产业带动,培育发展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学习浙江培育乡村产业做法,统笫好现有产业发展与未来产业布局关系,发挥县级统筹资源要素作用,明确主攻方向,确定首位产业,形成“一县一策”,推动农业全产业链集群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现代农业园、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完善县级集配
5、中心和镇级专业市场、村组田头市场功能,打造区域性农产品营销基地。四是坚持踪合治理,加快建设彰显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加大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力度。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改进乡村治理模式,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规划、机制、产业、人才”四轮驱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省政协委员、延安市政协主席杨光远当前,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有序推进和美乡村速设。调研发现,普遍存在四个薄弱环节:一是规划引领不到位,二是运行
6、机制不健全,三是农业产业不够强,四是人才队伍不过硬。为此建议:一是坚持以规划为统领。逐村深入开展产业发展调研,列出资源、项目和需求清单,科学合理规划,实行“一村一策”,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方案。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推动特色产业错位发展,坚决避免一刀切、一般齐、一哄而上。二是建立治护长效机制。充分考虑各村资源禀赋、发展程度差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从农村垃圾处理、村庄环境整治,到改水改厕、村道硬化、绿化亮化,再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先易后难、逐级推进。建立政府财政拨款、集体投入、社会融资、企业捐赠等稳定多元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监管和评估
7、体系,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建立严格的农民群众参与机制,通过定期检查评估、吸纳村民意见建议、将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评选和美庭院与文明家庭、设立“垃圾兑换超市”等一系列举措,把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形成人居环境整治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三是精准培育乡村产业。以村为单位全面摸排村集体建设用地情况,有序开展农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四荒地”等土地绦合整治,多措并举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通过出租、入股、共同经营、流转管护等方式与企业合作,充分盘活各类土地、房产等闲置低效资产。大力扶持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依托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农村多种功能,重点支持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乡
8、村休闲旅游、研学体脸、农家乐等业态发展,推动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四是强化人才支撑保障。注重从返乡大学生、返乡创业人才、退伍军人中培养经营管理人才,采取走出去学先进、走下去察实情等方式加强村级干部的教育培训,健全基层党支部书记“选、培、考”机制,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支持县域职业院校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发展,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产业结构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加快培养适应农村产业发展和满足乡村建设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启动“农创客培育工程”,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在资金、场地、人才等方面对返乡入乡创业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持,通过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搭建服
9、务平台等方式,让具备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各类返乡入乡人才引得来、留得下、干得好,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强化农林高校在实施“千万工程”中的使命担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冯永忠农林高校长期扎根“三农”一线,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培养知农爱农人才的重要力量。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需要充分发挥农林高校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支持。为此建议:一要支持农林高校参与我省“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实施,以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提升。鼓励支持农林高校在产业核心区建设试验示范站。启动“千县千站”科
10、技推广试验示范站改造提升工程,把试验示范站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纳入“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切实提升试验示范站服务能力。按照省市县主建、校所运行的机制,加强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的融合,为科技赋能产业振兴搭建平台。聚焦关键问题,启动实施特色产业富民工程、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县城设施更新与承载力提升工程、乡村废弃物就地化资源利用工程等项目,强化农林高校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二要加快农林高校学科专业布局,提升人才队伍培养能力。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单独设立招生指标,为乡村振兴培养高层次人才。组建乡村振兴服务专家团队,遴选一批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纳入国家人才支持计划体系。推动新型乡村殡设与
11、乡村服务模式研究和示范推广,把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有机结合,形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源二建设基层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在示范村速设一批国家级乡村振兴教育基地,面向地方开展常态化培训。三要支持农林高校参与乡村组织建设,实施助力“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基层组织创新行动。鼓励农林高校参与基层组织建设,从高校毕业生、教职工中选聘优秀师生担任或挂职乡村基层党组织第一书记,兼任农林高校对接服务乡村振兴的联络人。选拔、任用优秀大学生担任村干部,鼓励支持基层组织工作创新探索,促进乡村有效治理。推动乡村振兴大讲堂制度化运行,开展乡村振兴大讲堂活动,支持高校师生面向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进行理论宣讲、科学知识普及
12、、农业科技成果推介。四要充分发挥农林高校资源优势,实施助力乡村振兴文化引领行动。开办“乡村文明大讲堂二加强农业科普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等工程,协同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保护农村文化遗产。助力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高校电子文献资料与乡村互联互通,建设乡村图书室和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培养乡土文化人才,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耕文化产业展示区,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文化产业特色村和文化产业群。科学规划引领建立健全乡村装设行动推进机制省政协委员、宝鸡市乡村振兴局局长高晓博2023年以来,宝鸡市坚持用科学规划引领乡村建设,建立健全乡村建设行动
13、推进机制,制定全市乡村建设总体方案和15个专项方案,明确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标准,形成党委政府推动、行业部门互动、市县镇村联动和广大群众参与的乡村建设工作格局,强化人才支撑、资金保障、示范带动,逐步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整治人居环境、创新乡村治理。但是,乡村建设还面临一些问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仍有短板;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高;乡村建设工作合力不强。结合工作实际,现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对行政村进行划分,有序推进“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突出地方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保留村庄特有的民居风貌、农业景观、乡土文化,坚决防止“千村一面”。坚持示范带动,将示范村优先向集聚提升类、
14、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村庄倾斜,并在资金支持上、项目安排上、政策激励上给予支持。二是突出生态宜居,优化人居环境。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统筹打好村容村貌提升突击战、垃圾治理清剿战、污水治理歼灭战、厕所革命攻坚战、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久战“五大战役”,推广“千封式、三格式、水冲式”改厕模式,推行“两次四分法+集中填埋和区域高温热解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探索实施”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小型人工湿地、一体化处理装置、生物氧化塘、简化综合利用”五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加快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突出城乡融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围绕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
15、推动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行“县聘镇用、镇聘村用”用人机制,充实建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将具备条件的区域敬老院、农村互助幸福院改造提升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行农村“一站式”便民服务,形成县域内功能衔接互补、分级解决不同问题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四是突出乡风文明,推广运用“清单制”,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持续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划清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的界限,坚决遏制厚葬薄养、天价彩礼等陈规瓶习。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确保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源头。五是突出人才保障,合力共建共享。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
16、,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助力乡村建设。加快本土人才培育步伐,促进农业从业人员结构调整优化,打造一支扎根乡村的人才队伍。探索建立乡村工匠培养和管理制度,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村庄规划和项目建设。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汉中市政协常委、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包继强从2023年开始,汉中市深入开展“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活动,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现就进一步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出6个方面的工作建议:一要统一思想聚合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方式要灵活、措施要具体、内容要丰富,要让群众逐步认识到自己既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只有群众认识到位了,整治环境、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美丽家园才会成为一种行为自觉。二要规划先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