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20—2025 年).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464765 上传时间:2024-07-1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20—2025 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20—2025 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20—2025 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20—2025 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20—2025 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20—2025 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20—2025 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20—2025 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20—2025 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20—2025 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20—2025 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20—2025 年).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三皖合圈(2020)1号合肥都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合肥都市圈各市人民政府,省有关单位: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业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202025年)言省委十届九次全体会议强调,坚持省城一体化发展,高质量打造合肥都市圈、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一圈五区”发展新格局。我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明确,加快合六经济走廊、合淮蚌产业走廊建设,积极建设合

2、芜、合马、合铜、合滁、合桐发展带,有序推动合肥都市圈扩容提质。合六经济走廊作为合肥都市圈的核心廊道之一,是合肥都市圈城市联系最紧密、经济互补性最强、人文交流最密切、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在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和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快合六经济走廊建设,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高质量推进“一圈五区”建设,助力大别山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意义重大。为深入贯彻长三角一体化、促进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合六经济走廊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结合合肥、六安两市实

3、际,编制本规划。合六经济走廊总规划面积约1.16万平方公里,范围包括合肥市肥西县,庐江县同大镇、白山镇、郭河镇、庐城镇、罗河镇、金牛镇、汤池镇,蜀山区井岗镇、南岗镇、小庙镇、蜀山经济开发区,庐阳区三十岗乡,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安市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金寨县,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霍邱县城关镇、马店镇、长集镇,霍山县衡山镇、但家庙镇、与儿街镇、黑石渡镇、诸佛庵镇、佛子岭镇,舒城县城关镇、杭埠镇、万佛湖镇、百神庙镇、千人桥镇、桃溪镇、汤池镇、舒茶镇、南港镇。2019年末,合六经济走廊常住人口52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150亿元,面积、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合肥、六安两

4、市总量的43.5%、42%、42.3%。本规划是指导合六经济走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相关专项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规划期限为20202025年,展望到2035年。第一章规划背景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及合六同城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发展能级大为增强、合作机制趋向成熟,具备更高起点上推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条件。合六经济走廊作为合肥都市圈重要核心廊道,拥有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四大优势”,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第一节发展基础战略区位突出。合六经济走廊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

5、部崛起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具有“左右逢源”的双优势。依托水、陆、空交通干线形成的综合运输通道能力充足,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及港口、机场和高铁枢纽功能较为完善,高铁高速国道省道纵横,西气东输、川气东送工程贯穿,多式联运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业已形成。科创资源富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建设加力推进,催动走廊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产业发展。拥有中科大、合工大、安徽大学、皖西学院等各类高等院校50余所,院士工作站和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150余家,集聚人才磁场效应进一步显

6、现,汇聚了一批高水平人才团队。产业优势互补。拥有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3家,省级经开区和高新区9家。集聚了长安集团、大陆轮胎、应流航空、迎驾集团、长江精工、博微长安、星瑞齿轮等大批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机械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绿色有机食品等产业配套合作良好。以京东方、科大讯飞、晶澳太阳能、明天氢能、胜利精密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和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金融、商务、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共建共赢步伐加快。同城态势提速。合肥运河新城与六安东部新城相向拓展,合肥滨湖科学城与舒城杭埠新城遥相呼应。金安区与肥西县、舒城县与包河区在规划衔接、交通连接、产业对接等合作机制日益

7、完善。合肥、六安之间高铁车程仅24分钟,汽车客运密度达到10分钟/班,同城化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优越。合肥、六安两市均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等称号。金褰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舒城万佛湖、霍邱东西湖等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济河国家湿地公园等构筑了重要生态屏障。六大水库积蓄约70亿立方】I类以上优质水资源,是安徼省重要饮用水源地。大别山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不断完善,为省推进跨市水环境生态补偿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公共服务共享。在合肥都市圈合作框架下,合肥、六安两市实现了社保异地接续、公积金异地使用、人力资源共育共享、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共享等一批便民利民成果,人民群众幸福

8、感、获得感、安全感和认同感持续增强。第二节机遇挑战重要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实施,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站位推进“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建设,高质量推进“一圈五区”建设,有利于合六经济走廊发挥“左右逢源”的双优势,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合作,为打造内外联通、陆海交汇、开放包容的战略枢纽和重要引擎创造了绝佳机遇。主要挑战。经济增长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调结构、转动能、促升级压力增大。走廊发展不

9、平衡不充分矛盾突出,开放型经济发展不足;产业创新能力存在区域差距,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有待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水平有待提高,行政壁垒依然存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有待优化,一些基础性、关键性改革有待突破。第三节重要意义加快合六经济走廊建设,是深入贯彻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高质量推进“一圈五区”建设的重要责任,是实现合六同城化,加快合肥、六安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新的经济发展蜡长极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10、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按照龙头带动、优势互补、统筹协调、系统推进的总要求,围绕加快打造“两地一区”战略定位,着力建设协同创新产业体系,着力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力推进环境联防联治,着力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着力加强对外合作,着力强化保障机制,把合六经济走廊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第二节基本原则龙头带动,各扬所长。发挥合肥龙头带动作用,提升合肥城市能级和

11、核心竞争力,合肥、六安各扬所长,强化分工合作、错位发展,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和效率,实现产业布局系统化、营商环境便利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合六同城化。创新引领,产业支撑。坚持科技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坚定不移下好“先手棋”,围绕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推动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引导新产业、新业态形成,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旅游大健康等主导产业,加快完善产业链,促进形成产业集群,塑造创新型产业生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牢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全面

1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第三节战略定位紧盯国际前沿技术、朝阳产业,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合六经济走廊打造成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科技创新策源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合肥市创新优势,带动走廊融入长三角科创圈,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共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提升科技资源利用率与开放共享水平。共建发挥创新创业和生态宜居优势,吸引一批国内外前沿科技水平的领军人才,集聚高端创新

13、要素,开展产业核心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战略性前沿技术等研究与开发,加快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建设,不断提升教育、科研、学术领域核心竞争实力,为走廊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提供源头创新支撑。新兴产业聚集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需求,统筹谋划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通过承接、吸纳、集聚、创新,壮大先进制造业、旅游大健康、新型显示、氢能源、磁性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塑造可持续、可迭代发展的创新型产业生态,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绿色发展样板区。强化区域生态系统和重要生态

14、空间保护,秉承绿色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优化发展布局,健全环保合作机制,加强沿湖沿河湿地资源保护,推进巢湖流域生态文明示范区、大别山绿色振兴示范区建设,加快“一谷一带3一岭一库”等平台高质量发展,打造贯穿走廊的生态水廊、生态屏障、康养基地和走廊绿心。第四节发展目标到2025年,合六经济走廊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合肥都市圈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占比达到合肥、六安两市总量的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培育做强一批“雏鹰,M瞪羚,“独角兽,企业,打造10个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产业融合之廊。基本实现主导产业、首位产业错位布局,产业链延伸互补,协同创新

15、体系更加完善,共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实现技术共同转化、利益共同分享。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左右。交通互联之廊。现代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更加完善,公路通达能力明显提升,合肥港、六安港、合肥新桥机场运输能力现代化、集约化程度更高,江淮运河港口货物吞吐量初具规模,空港旅客吞吐量达到2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25万吨。生态互动之廊。绿色发展生态本底进一步夯实,大别山生态屏障功能充分发挥。环境治理联防联控体系更加紧密健全,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协同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大别山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更加完善。细颗粒物(PM”)平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沸河等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国家

16、和省考核要求,单位GDP能耗下降完成省下达任务。民生互惠之廊。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共享水平明显提高,公共交通、健康养老、教育文化、信息资讯等实现同城共享,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基本满足。人均公共财政支出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1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优势互补之廊。合肥市创新、资本、人才、招商、项目汇聚能力显著增强,六安市腹地广阔、人力资源丰富、营商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充分发挥,形成各扬所长、互为优势、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合作互利之廊。合作互利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制约一体化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有效破除,重大合作事项和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全面建立,资源要素有序流动,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统一开放市场基本建立,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降低,四最”营商环境基本形成。展望2035年,合六经济走廊创新创业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