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X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X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情况的专项调研报告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XX大报告创新性地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战略任务进行统筹安排,首次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一起、系统谋划,共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考量。市委书记X在市X届人大一次会议X代表团审议时指出,X要在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上乐于探索,奋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为此,X区人大常委会以此为主题,开展“筑牢人才根基助力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项调研。一、调研工作开展的背景及相关情况本次调研立足“人
2、才”,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为主线条,旨在通过深入的调研、走访、座谈等不同形式,找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意见,助推X奋力打造具备全球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我国重要创新策源地。4月,区人大常委会正式启动专项调研,成立专项调研组,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汝青担任组长,办公室、研究室、教科文卫工委、社会建设委、人事代表工作室等共同参与,并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参与调研。57月,调研组先后赴区教育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科委等部门听取专项工作汇报,赴X大学城相关高校、X科创职业技术学校、部分科创企业走访座谈,并向区经委、区人才办等部门书面征集相关经验做法。组织召开部分市、区人大代
3、表调研座谈会,邀请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等相关领域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共同探讨课题调研的意义和重点,深入挖掘各自领域在人才挖掘、培养和使用中的困难和瓶颈,并征集相关意见建议。7月底,形成了调研报告初稿,广泛征求相关委办局,有关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各街镇、经开区代表小组及部分市、区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形成调研报告(商讨稿)。二、X区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工作现状2023年,X区人民政府将教育、科技、人才融合集成发展列为政府十二项专项行动之一,初步形成了X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集成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年内正式发布,重点围绕抓主体,建立密切联系的政、企、校、所长效合作机制;抓载体,教育、科
4、技、人才相关部门各尽其责、形成合力;抓项目,探索实现重点项目突破,加快打造教育科技人才融合集成发展区级“示范样板”。依托高校学科和人才优势,结合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一流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建设等目标,与X大学城八所高校和X985高校共同签署深化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项目,做好人才队伍建设顶层设计,精准落地实施人才引育。延揽全球顶尖科技人才,全区院士专家工作站81家,位居全市前列。设立百亿级规模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第五届科技成果拍卖会暨X市员工创新成果转化交易平台首拍,当届拍卖成交额接近HO亿元,比上一届成交额翻一番。2022年,XR&D投入强
5、度达6.79%,创历史新高。在策源地X高质量发展带动下,九城市R&D投入强度从3%提升到3.55%,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九城市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增长16倍,占全国1/9,占全球2.85%。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X区突出科创属性,以人才培养为基点,以资源为抓手,以评价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托,坚持办X人民满意的教育。第一个是建立“科创中心”。X一中创新教学组织,深化课程改革,一直不间断落实个性化教育,深度落地实施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沉浸于创新力勃发的学习环境中,在各类科技比赛和活动中取得“现象级”的成果。在科创实验班“绍裘班”“奋进班”课程供给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创中心”,拥有物理D1.S实
6、验室、生物学科分子实脸室、信息学科机器人实验室等固定的专用教室,使科技教育成为“现象级”卓越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第二个是构建“云间芯脑”。上外云间搭建中国芯聪明才智脑科创学习联盟,以芯脑为载体,结合生物医疗、人工智能、万物互联场景建造特色软硬件协同的新型教学平台和展示空间;坚持全年段、全覆盖、全学科、全空间”理念,依托X超硅半导体、G60脑智基地等区内科创企业专业优势,开展主题课程,以思维训练和寓教于乐为导向,打造良性学习闭环。三是凸显“X现象:在年内举行的第38届X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X区老师和学生共获奖272项,其中一等奖35项,XX一名学生荣获大赛最高奖项一一X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奖。
7、XX、XX、XX、XX、XX成为“十四五”期间首批X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XX中“未来物理学家”、XX中“科技创新社”、XX中“云间创客工作坊”、XX中学“机器人社”、XX“智能机器人”等成为“十四五”期间首批X市学生科技创新社团,不间断探索科学、多元的育人机制。四是立足“大学之府围绕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产业集群,结合X经济产业实际,着重关注X新材料产业,充分利用X大学城高校双流学科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才优势和前沿科技成果,组建“企业导师”“科技专员”双导师队伍,促进更多科技人才资源在高校院所与区重点企业之间互相流动、共享公用。联合东华大学、X工程技术大学等开展X卓越工程师学院申报,为X产业发
8、展提供技术人才保障。二科技创新,国之利器。X区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强化科技人才全周期、全链条引育,全力激发科技进步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第一个是全维度构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以制度创新激发创新活力与动力,相继出台关于加快G60XX科创走廊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落地实施意见X区产业创新集群试点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等顶层制度设计方案,以全域创新联动区域创新,从技术创新“点的布局”向产业创新链的布局”转变。第二个是全方位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X低碳技术创新功能型平台等一系列重大研发平台在松落户,打造企业孵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聚集体。加速科技成
9、果市场化应用,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给予专项资金、贷款贴息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十四五”以来,对41家创建成功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共计奖励630万元。三是全周期推进创新主体发展壮大。瞄准基础科研的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两大主攻方向,建立完善“科技创业团队一科技型中小企业一高新技术企业一科技小巨人企业一科创板上市企业“创新主体梯度培育链,2022年全区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595家。X区“小升高”工程的创新做法被市科委作为可复制的经验在全市推广。三功以才成,业由才广。X区牢牢把握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目标任务,扎实开展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类66项年度重点工作,落实3.27亿
10、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推进落地实施四位一体人才安居工作”被列为2022年度X市十大人才特色创新工作优秀项目。第一个是构建人才“强磁场二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6+X”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产业链引才、重大项目育才,2022年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16家,8位人才入选“X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具体落地实施计划”,共计引进进站院士和专家329名,高水平建设人才成长平台。充分发挥赛会、园区引才聚才作用,承办“留在X”“海聚英才”等创新创业大赛活动,成功推荐X临港X科技城、正泰智电港、X交科X科创园等3个优质园区入选市级海聚基地。深耕“X选调”和“X储备”品牌建设,“来来来,到G60;去
11、去去,到G60”口号深入人心。第二个是打好人才“组合拳”。丰富创新3.0版“1+10”人才政策内涵,一直不间断推进全市首推的人才多元化积分评价体系,实现人才服务差异化、多元化、精准化。出台落地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落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高标准构筑人才政策体系。发挥新城人才政策与区级政策叠加优势,人才引进直接落户办理时限由15个工作日压减至5个工作日,2022年人才户籍引进6925人。以中建幸孚人才公寓为样本,出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青年人才社区标准化服务管理工作指南,进一步加强全区人才公寓社区管理服务的标准化建设。截至2022年底,已汇聚1.
12、7万套高品质人才公寓、归集3.7万套人才安居租赁房源。三是激活人才“蓄水池二落实X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区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的落地实施办法,通过节日走访慰问、日常性工作调研等方式,与专家保持持续性联系。常态化开展青年创新创业英才、领军拔尖人才选拔培养、优秀科创人才和突出贡献团队表彰等项目,建立从事业初期到成长成才的“全生命周期”政策体系。全面深入推进人才公寓、租房补贴、购房补贴、党群阵地“四位一体”人才安居工程,创新性启动建设“区人才服务中心一街镇园区人才服务站一重点企业人才服务点”的三级人才服务体系,高品质营造人才发展生态。三、存在的不足X届市委X次全会强调,要做大做强资本要素市场,高效配置
13、人才、技术、数据等关键要素资源,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调研组认为,X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人才安居等方面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成果是可喜的。但同时也要看到,在工作推进中还存在着以下几大方面的问题和不足,需要引起关注。第一个是对“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还不足。当前,X区教育、科技、人才三条线独立发展态势良好,但融合发展尚处于自然发展态势。X大学城现有的高校与X区政府、相关企业的沟通都以点对点为主,缺少全区层面的沟通协商平台,尤其随着原有大学城管委会职能的逐步弱化,现有的各大学轮值制度未能真正运转和发挥应有的协调作用。第二个是对高端人
14、才的吸引力和汇聚力还不够。X受区位限制,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的痛处仍然存在,高端人才极易流失。虽然随着X新城的加快建设,各类要素正在集聚,但客观来说,现有的教育、卫生等吸引人才的真正要素,还是无法与中心城区媲美,亟需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三是对人才培养的供需矛盾解决方法还不实。调研发现本区内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相对单一,教育教学模式相对千【第一篇】律,实操性、实践性课程设置更多地是锦上添花,企业普遍反映招聘的应届毕业生仍需进行长期系统的培训才能上岗。现行的人才培养和市场供需之间“两张皮”现象仍客观存在,从知识到应用“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还需进一步解决。四、意见建议XXXXXX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教
15、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进高质量发展,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其根本出路在创新,关键靠科技,归根结底是人才,而基础在教育。六届区委五次全会强调,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聚焦三先走廊战略定位,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着力构建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的科创生态,着力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科创生态,着力构建开放共享、共建共生的科创生态,着力构建具备一直不间断科创动力的科创生态,着力构建具备更优营商环境的科创生态。对此,结合X的实际,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一以人才为先,从机制体制上保持“三位一体”互动。教育强国、
16、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统筹建设是谋破局、开新局的关键。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贯彻落实党的XX大报告明确的新定位新要求,深刻认识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具备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统筹落地实施三大战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胸怀来思考谋划。要形成合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新型体制机制及早完善,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更好发挥X大学城资源优势,与市级部门共同搭建有实效、能沟通的协调平台,形成高校与企业、地区与高校之间的良性互动和互惠共赢。要统筹兼顾,以X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集成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发布为契机,建立健全区领导挂帅、实体运转的统筹推进机构。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分工协作,树立“一盘棋”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