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身份认同的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身份认同的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些困境或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硬环境的不够完善,如乡村学校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教学硬件设施不配套等;二是来自软环境”建设存在的欠缺,如相关培训项目缺乏针对性、专业成长氛围不浓、教研气息薄弱、非教学事务太多、管理模式契合度不高等。这些因素导致许多乡村教师在学习、生活及工作等方面存在一定困扰,以至他们对自我职业缺乏愿景追求,失却可持续发展的热情。(二)身份认同感的欠缺消减了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相关调查表明,不同地域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水平并不均衡,相关年(教)龄、学历、职称等对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也有着较大影响。而以乡村教师个体为研究对象的结果表明,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与身份认同之间存在密切
2、的关联;优秀乡村教师在专业上善于教学、甘于敬业、乐于钻研、勤于反思,在人格上表现出勤奋踏实、快速高效、专注执着、严格要求,在专业发展上受到包括稳定浓厚的从教兴趣、清晰明确的职业规划、吃苦耐劳的个人品质”在内的内在因素与以重要事件及人物、农村学校基础设施环、职称考评和薪酬补贴政策”为代表的外在因素的双重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教师的自我内驱力是他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如果教师自我身份认同感较低,则可能对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与体验相对较少,再多的外力推动也不可能达成预期目标。当前乡村教育发展后于城市教育,乡村教师也往往不能获得与城市教师同样的物质条件及非物质精神文化环境,受制于乡村教
3、育资源与部分乡村地区家长对乡村教育的期待与信任问题,乡村教师对自我群体身份的外认同与内认同都较难凝聚与形成,进而导致在专业发展上主动性与进取心不足,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目基于身份认同的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内在机理高度的身份认同是广大乡村教师愿意并能够扎根乡村、投身于乡村教育和乡村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对乡村教育的责任与情感、对乡村文化的认同与融合以及自我可持续发展的意愿与能力等都关联着乡村教师的内在性自我认同,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是乡村教师立志服务乡村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因此,新时代加强乡村教师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着眼于提升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感,密切联系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想他们所
4、想,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重视他们的内在需求,着力完善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实践机制,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一)良性机制为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影响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既有外在因素,也有内在因素。外在环境对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一般称之为外在主导因素.外在主导因素依赖于政府主导,并受制于两个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一是政策保障与成长激励机制,二是文化浸润与形象重塑机制.而个人追求发展的愿望与行动称内在认同因素,这一因素影响下的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机制也有两个,分别是愿景引领与自主成长机制以及实践反思与教研一体机制。上述四个机制相互支持、通力合作、共同作用,形成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系统。内
5、隐其中的身份认同就像润滑剂伴随并支持着四个机制的健康运行也像内燃机,为系统的不停运转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持久动力,推动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外在主导因素功能的发挥,实现乡村教师自我成长与他人引领的真正结合,以获得最大限度的专业素养提升。(二)政策倾斜为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教育政策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外在主导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与可持续发展。乡村教师因政策获益或受损,自然会产生支持或反对的态度,表现在其身份认同及身份认同下的可持续发展态度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政策引力与乡村教育的物质、人文环境成了落实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实现可持续发展必备的动力系统和环境空间。因此,尽可能地创造一个高
6、质量的学习与专业成长环境与良好氛围,能够促进乡村教师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感。(三)人文关怀为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铺路搭桥提升乡村教师在乡村社会交往中的积极性及其对自我社会关系的认同度是保持乡村教师队伍稳定的一个基本切入点。站在文化视角,只有建立起乡村教师存在与发展的文化场,让他们寻找并能接受乡村的文化之根,从中建构并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才能真正推动乡村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在乡贤回乡的时代追问中,引领广大乡村教师对自我作为乡村社会知识分子的乡贤身份的觉醒,接受并成为新时代回归乡村的新乡贤,既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也能充分体现乡村教师自身职业的生命价值。对乡村教师乡贤身份的尊重与肯定,关键在于赋予乡
7、村教师一个体面且有尊严的身份,唤醒其公共语言表达的意识,强化乡村教师对于乡村教育的深刻情感,让他们对自己在助力乡村发展方面的价值、责任和义务有更充分的理解,进而将自身在专业发展和生命发展上的追求汇入乡村发展的脉络,寻找到适切的发展愿景与价值追求,真切体会作为乡村教师的那份成就感与获得感。本质上就是要唤醒乡村教师对白我乡贤身份的认知,推动乡村教师在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努力成长为乡村社会新乡贤,承担起教育教学、教化乡众的责任,做乡土文明与优良社会风尚形成的促进派。(四)自主发展为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凝聚动力自主发展是教师改变的根本动力,只有在主体意识与内在动力被真正唤醒与激活的前提下,才能促进
8、教师对专业发展与外部环境互动关系的反思,关注并追寻自我的教育信念与职业价值。从根本上说,教师可持续发展来自教师内在的成长渴望及其相应的行动自觉。考察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政策的组织实施能否取得预期的成效,重点在于能否有效激发乡村教师的内源性动力。乡村教师将自主发展植根于心,有助于点燃他们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影响着他们今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同时为日常工作带来一种价值感与成就感,焕发乡村教师队伍的活力。可持续发展愿景的实现过程,也是乡村教师获得身份认同与自我实现、找回曾经的梦想与信念的过程。基于身份认同的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三重”对策重视和加强乡村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加强乡村教育的一项
9、基本策略.基于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现状和机理的分析,不难发现,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与他们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关联密切。没有对乡村教师身份的认同,就没有乡村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更谈不上他们为乡村教育发展做出多大贡献了。着眼于提升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教育主管部门和乡村学校要注重落实政策举措、增进教育情怀以及完善实践机制,以实现广大乡村教师的真正可持续发展。(一)重落实:认真贯彻执行向乡村教师倾斜的各项政策举措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现状不尽人意的原因可能涉及地域、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这一现状的改变绝非一日之功,它受制于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然政策层面的导向与引领起关键作用。客观上讲,与城市学校相比,乡村
10、学校办学受到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经费投入较少、文化设施建设匮乏、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等诸多问题只能逐步解决。相对于硬件设施的不足,乡村教师人事管理等方面则属于软环境问题。乡村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基于促进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高度理解他们的合理需求,尽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要把发展乡村教育,加大乡村办学投入,放在图谋乡村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之中,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采取正确有效的对策,逐步完善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障,给予他们更多的情感关爱与具体扶持。诸如在晋职晋级、进修培训及办公环境等方面,把面向乡村教师倾斜的照顾条款明确告知,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付诸执行,使广大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感更为清
11、晰。在具体管理上,建议有条件的县域教育主管部门设立专门管理乡村教师的服务机构,注重双向选择,实现乡村教师从一所学校的“单位人向被更多学校需要的“系统人转变,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与管理体系,定期开展交流轮岗,更充分地激发他们奋发有为的热情和干劲。要注意在各项政策举措组织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比如,在处理不同乡村教师的问题、困难时,注重消除他们在身份认同上的不平衡性,在保证乡村教师的合理权益的同时,加强对其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引导,切实为广大乡村教师真正创设一个有助于执教幸福感形成的管理机制,增强他们的职业归属感、身份认同感如此才能充分调动乡村教师扎根乡村、投身乡村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为乡
12、村教育发展聚力赋能。(二)重关怀:厚植乡村教师扎根乡村、奉献乡村的教育情怀正如美国学者奥尔德弗提出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所说,人们都有最低层次的生存需要、处于低层次与高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以及最高层次的成长发展需要,当较氐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将激发较高层次的需要。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包括职业物质与我职业社会与我职业精神与我”三个维度,本质上即是乡村教师生存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以及成长发展的需要。因此,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关联密切。要唤醒乡村教师对于自我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就不能将其与教师身份认同的改善割裂开来,要对乡村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关怀,在增强其自我身
13、份认同中同步可持续发展。一要为乡村教师提高在职业物质与我上的身份认同创造条件,进而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解决乡村教师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安心投入教学与教研,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二要通过改变、完善乡村办学软、硬件环境,努力助力乡村教师在职业社会与我方面建立起身份认同,帮助乡村教师更多地参与人际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其提供更多的外出培训、交流机会,在提升乡村教师专业能力的同时,拓宽他们的眼界并助力可持续发展。二要通过乡村教师内生动力的激发,对乡村教师在职业精神与我”方面的身份认同进行改进与提高。要认识到职业精神并非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有可无的虚拟字眼,只有在职业精神上有所追求,才能获
14、得专业发展上的提升与进步。基于新的形势和乡村教育新的特点,还要帮助乡村教师获得职业发展与职业成就感,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式。日常教育教学的组织和领导,要充分遵循教育规律尊重乡村教师的主体地位。要让乡村教师深刻理解一名教师的价值所在,真切体会即使身处平凡的岗位,依旧可以通过努力,做出不平凡的成就,实现自我价值。如此,在积极工作和追寻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乡村教师才会更加坚定对自我职业的身份认同,并不断坚持追求理想,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乡村教育事业发光发热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实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三)重实践:完善身份认同视阈下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机制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教师专
15、业成长,不仅要加深对自己执教学科的专业原理、学生工作、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理解,还要将所学理论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提升自己的实操能力与对真实课堂的掌控能力。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当主动担起引领职责,为广大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营造良好的积极向上氛围;主动作为,建立健全促进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运行机制。一方面,要优化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人文环境,满足其协同发展需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为应对教育领域日益复杂和多样的新挑战,终身学习是必然趋势。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应当注意关注每个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定期组织交流活动与教师谈心,引领他们树立专业发展的意识,发掘自身的内在潜能,在实践中对自己的
16、可持续发展成长进行切实可行的规划,同时在不断地总结与反思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心态,真正成长起来,踏上幸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对乡村教师专业能力与管理能力进行整体培养与专业评价,推动乡村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形成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与可持续发展的向上新样态。要形成校内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比学赶帮的优良氛围,并对乡村教师个体的优秀事迹大力宣传,树立良好的榜样,带动全体教师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促进他们自主形成想学、要学、不能不学”的氛围。另一方面,要搭建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平台。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速度较慢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学资源少,缺少经常性的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们很难有机会发展和锻炼自己。为此,学校要经常性组织教师分享经验,诸如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向年轻教师讲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历程及有效对策加强不同学科、不同学校,还有城乡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使乡村教师在经验指引与互动交流中不断有所收获,进而支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更加丰富的人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