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XX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代码:710102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三、修业年限全日制3年。四、职业面向本专业主要就业岗位有物联网安装调试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信息与通讯工程技术人员、信息通讯网络运行管理人员、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人员。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代码)主要职业类别(代码)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71电子与信息大类7101电子信息类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物联网安装调试员(6-25-04-09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2-02-10
2、-10)信息与通讯工程技术人员(2-02-10)信息通讯网络运行管理人员(4-04-04)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人员(4-04-05)物联网系统集成、物联网智能硬件开发、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物联网项目规划和管理、物联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等物联网工程师认证、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员、1+X传感网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认证、1+X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集成与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必备的理论和专业知识,
3、面向物联网系统集成、物联网智能硬件开发、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物联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物联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等领域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二)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1.素质要求(1)树立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3)养成良好的法制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道德素
4、质和法律素质,增强公民意识,依法办事,待人友善。(4)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5)养成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人格健全,乐观向上。(6)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节俭意识、廉洁意识,珍爱生命,尊重自然。(7)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8)具有物联网专业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2.知识要求(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计算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设备安装规范等相关知识。(3)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
5、知识和能力。(4)掌握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知识。(5)掌握物联网设备安装配置与物联网系统集成的知识。(6)掌握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的基本知识。(7)掌握物联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物联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的知识。3.能力要求(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3)具备通过计算机网络查询、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4)具备使用管理维护现代办公设备的基本技能。(5)具备物联网系统安装与集成的基本能力。(6)具备物联网智能硬件开发的基本能力。(7)具备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的基本能力。(8)具备
6、物联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物联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9)查阅和翻译本专业相关技术英文资料和文档的能力。六、课程设置及要求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拓展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四大模块构成,总学时3546,总学分170o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共1424学时,总学分64分,占总学时40.2版专业(技能)课程共864学时,学分48,占总学时24.4%;其中公共拓展课程和职业领域专业拓展课程378学时,学分19分,占总学时10.7%;实习实训课程880学时,学分39,占总学时24.8%;本专业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49.l%o(一)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文化课程模块、素养课
7、程模块和拓展课程模块,共1676学时,总学分76分,占总学时41.8%。其中文化课模块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信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811,共1278课时;素养课模块课程包括军训及国防教育、劳动教育等211,共146课时;拓展课模块包括中华传统文化、普通话、书法、物理、工匠精神、创业教育、演讲与口才、工匠精神、就业指导等911,共252课时。公共基础课程描述如下:1.思想政治课课程名称思想政治课开设学期第1、2、3、4学期参考学时总学时为180,建议周课时为2。课程目标素质目标1 .具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远大志向的理想信念,具备坚定政治方向、树立“四个自
8、信”的使命感;2 .具备正确的职业理想、科学的职业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具备理性、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3 .具备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培养责任感和创新精神;4 .具备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遵守社会规则和公共道德,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树立乐于为人民服务,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5 .具备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知识目标1 .了解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理解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2 .认识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解正确的职业理想对国家以及人生发
9、展的作用,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3 .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4.理解广泛的公共参与,彰显人民主体地位,是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表现。能力目标1 .具备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现象,对社会现实和人生问题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2 .具备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正确处理人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3 .具备从法的角度认识和理解社会的能力,养成依法行使权利、履
10、行法定义务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4 .具备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的能力,做到自立自强、坚韧乐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5 .具备正确认识自我,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确立符合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的积极生活目标,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的能力。主要内容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四部分内容的教学工作。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2 .时代导航、生涯筑梦,认识自我、健康成长,立足专业、谋划发展,和谐交往、快乐生活,学会学习、终身受益,规划生涯、放飞理想;3 .立足客观实际、树立人生理想,辩证看问题、
11、走好人生路,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干,坚持唯物史观、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4.感悟道德力量、践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提升职业道德境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尊严、遵循法律规范。教学要求1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引领,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政治认同感,提高法治意识,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2 .运用情境教学、辩论会、实地考察等方法,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专题访谈、实习实训以及各种职业体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整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体验开放式学习;3 .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进行评价,从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度、实践能力以及多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师
12、评,从期中与期末考试进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评价占比40%,终结性考核占比60%02.语文课程名称语文开设学期第1、2、3、4、5学期参考学时总课时为270(基础模块144+职业模块(54+72),建议学期周课时分别为4、2、2、3、4o课素质1.具备深刻、敏捷、灵活、批判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程g标目标2 .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提升审美境界,在生活、工作情境中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现美、创造美;3 .具备理解文化的意愿和学习汉字、汉语与中华传统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4 .初步具备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吸收、传承和发展的意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
13、化,吸收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培育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知识目标1 .熟悉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的汉字,了解汉字特点;2 .掌握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口语交际要求;3 .初步掌握文学作品欣赏方法和浅易文言文阅读方法,积累文学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4 .掌握基本听、说、读、写的方法;5 .逐步认识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力目标1.具备整体感知和领会文本的能力,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常见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阅读总量不低于100万字;2 .具备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需要进行表达与交流的
14、能力。能进行介绍、交谈、即席发言,写作条据、书信、总结等应用文,语言表达清晰通顺。能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开展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3 .具备对语文课程涉及的文化常识、文化现象进行梳理的能力,背诵、默写课本中的名句、名段、名篇,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4 .具备感受和理解文本中蕴含的不同时代和地域的文化的能力,增加文化积累。主要内容1.语感与语言习得、整本书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职场应用写作、微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2 .中外文学作品、古代诗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科普作品、古代科技著述选读;3 .进行口语交际、写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相
15、关训练。教学要求1 .借助语文课程这个载体,结合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将思政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中;2 .开展以学生自主体验、合作学习、主动探究为主要方式的言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读写听说活动,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利用超星在线教学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不断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3.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占40%,终结性评价占60%。3.数学课程名称数学开设学期第1、2、3、4、5学期参考学时总课时为216(基础模块108+拓展模块(36+72),建议学期周课时为2、2、2、2、4o课程g标素质目标1 .初步形成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2 .基本形成条理清楚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养成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3 .养成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抽象思维的意识和习惯;4 .初步具备一丝不苟、勤于反思、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品格。知识目标1.了解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