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泌尿系统与生殖器官病理 畜牧兽医证书考试试题考点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泌尿系统与生殖器官病理 畜牧兽医证书考试试题考点全套.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动物泌尿系统与生殖器官病理畜牧兽医证书考试试题考点第一节肾炎肾小球、肾小管及其间质的炎症,称为肾炎。临床上最常见的有肾小球肾炎和间质性肾炎。一、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是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肾炎。炎症过程常常始于肾小球,然后波及肾小囊,最后波及肾小管和间质。肾小球肾炎可为原发性,即原发于肾脏的独立疾病;也可为继发性,即肾脏疾病由其他疾病所引起。一般所指肾小球肾炎为原发性。因病变常呈两侧弥散性分布,故又称为弥散性肾小球肾炎。(一)病因和机理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原因和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但研究发现肾小球肾炎多发生于某些传染病过程中,如猪瘟、猪丹毒、马鼻疽、鸡新城疫等均可伴发肾小球性肾炎。一般认为与感染有关,是
2、一种免疫性疾病。目前认为发生肾炎主要可通过如下2种方式。1.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是机体在外源性(如链球菌的胞浆膜抗原和异种蛋白质等)或内源性抗原(如由于感染或自身组织破坏而产生的变形物质等)刺激产生相应的抗体,当抗原抗体在血液中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随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沉着在肾小球血管内皮下或血管间质内,弓I起肾小球损伤而出现肾小球肾炎2.抗肾小球基底膜性肾小球肾炎抗肾小球基底膜性肾小球肾炎是在感染或其他因素的作用下,细菌或病毒的某种成分与肾小球基底膜结合,形成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自身肾小球基底膜抗原的抗体;或某些细菌及其他物质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有共同抗原性,这些
3、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即可与该抗原物质起反应,也可与肾小球基底膜起反应,并激活补体等炎症介质,引起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和肾小球肾炎。(二)病理变化根据肾小球的病理变化,肾小球性肾炎可分为急性肾小球性肾炎、亚急性肾小球性肾炎和慢性肾小球性肾炎3种类型。1.急性肾小球性肾炎急性肾小球性肾炎的病程一般较短,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血管球及肾小囊内,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等病理变化。眼观肾脏稍肿大,被膜紧张,容易剥离,肾表面及切面呈红色,故称为大红肾。切面皮质增厚,纹理不清,肾小球呈灰白色半透明的细颗粒状。急性肾小球性肾炎常表现出血性肾小球性肾炎,在肾皮质切面上及肾表面均可见有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的红色小点。镜
4、检主要病变是内皮细胞增生。早期病变主要表现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肿胀、增生,并有少量嗜中性白细胞浸润,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增生,致使整个肾小球体积增大(图18.1)增生细胞压迫肾小球毛细血管致使管腔狭窄甚至阻塞,引起肾小球缺血。这种以细胞增生为主的肾小球性肾炎又称为急性增生性肾小球性肾炎。病变发展严重时,肾小球基底膜受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液体、血浆蛋白和红细胞就会渗出到球囊内。渗出物挤压血管球使其体积缩小和贫血。渗出物以浆液为主的称为急性渗出性肾小球性肾炎。若有大量红细胞渗出,则称为急性出血性肾小球性肾炎,其球囊内充满大量红细胞。除了肾小球病变以外,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因缺血常发生颗
5、粒变性和脂肪变性。肾小管管腔内可出现细胞和蛋白成分所形成的各种管型。肾间质充血、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2 .亚急性肾小球性肾炎亚急性肾小球性肾炎是介于急性和慢性肾小球性肾炎之间的病变类型。主要病变特征是球囊上皮显著增生,在球囊内形成新月状(月牙状)形体,称为新月体样增生故亚急性肾小球性肾炎又称为新月形肾小球性肾炎。眼观肾脏体积肿大,表面光滑,被膜易剥离,苍白色,有大白肾之称,质地柔软,切面隆起,皮质增宽,与髓质分界明显。镜检亚急性肾小球性肾炎突出的病理变化是肾小囊上皮细胞显著增生,肾小囊壁层上皮细胞肥大、增生,重叠在尿极的肾小囊壁层上,形成新月体O而当增殖的上皮细胞环绕肾小球囊壁时,形成环状体。
6、增生的上皮细胞间可出现纤维细胞,最后变成纤维性新月体,进一步可发生变性坏死。新月体纤维化时彳主往引起肾小球壁层和脏层粘连,使肾小囊腔闭塞,同时压迫血管球,导致毛细血管塌陷,管腔闭塞和缺血,最后整个肾小球发生纤维化透明样变性。3 ,慢性肾小球性肾炎慢性肾小球性肾炎发病缓慢,病程较长。主要病变特征是肾小球被增生的缔组织取代而发生纤维化,进而发生透明变性。眼观肾脏体积缩小,色泽苍白,质地变硬,被膜明显增厚,与实质粘连,不易剥离。表面凸凹不平或呈弥散性的颗粒状,故有颗粒状皱缩肾之称。切面上皮质较窄,与髓质界限不清。有时在皮质或髓质内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其中充满淡色尿液。镜检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明显,管腔
7、狭小甚至完全闭塞。肾小球可发生纤维化和透明样变性。所属的肾小管因缺血而萎缩、消失,并被结缔组织增生而取代。结缔组织老化收缩,使纤维化或透明样变性的肾小球的数目相对增多和相互靠近,这种现象称为肾小球集中,是慢性肾小球性肾炎的特点之一。残存的正常肾单位则发生代偿,的巴大,表现为肾小球的体积增大,肾小管扩大。(三)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发生急性肾小球性肾炎时,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间质细胞等成分的增生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肿胀,毛细血管管腔狭窄,肾血流受阻,血管球滤过减少,原尿生成减少,而肾小管的变化较轻微,可进行尿液浓缩,故患畜临床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肾脏功能障碍,导致机体代谢产物、毒性产物和水钠在
8、体内蓄积,引起氮质血症,酸中毒和肾水肿。慢性肾小球性肾炎,由于肾小球纤维化和透明变性以及正常肾单位的代偿,初期患畜出现代偿性的尿量增多,尿液比重降低。后期失代偿时,尿液减少或无尿,代谢产物或毒性产物在体内蓄积,患畜常死于尿毒症。二、间质性肾炎间质性肾炎是以炎症主要侵害肾间质,以间质内有炎性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为特征的一种肾炎。(一)病因和机理间质性肾炎的原因与发生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感染和中毒性因素有关,临床上多发于马传染性贫血、马鼻疽、钩端螺旋体病、大肠杆菌病、牛恶性卡他热等病理过程中,由于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组织蛋白分解产物和胃肠内产生的有毒产物等经肾脏排出时,均可侵害肾间质,
9、弓I起肾间质的损伤和间质性肾炎。间质性肾炎通常同时发生于两侧肾脏,表明其发生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在排泄过程中经血源性途径侵人肾脏而引起的。炎症先发生于肾间质部分,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润及结缔组织增生。临近的肾单位受到压迫而逐渐萎缩和消失,甚至发生纤维化。(二)病理变化间质性肾炎按照炎症发展阶段,可将其分为急性间质性肾炎和慢性间质性肾炎2种。临床上常见慢性间质性肾炎。1.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多为间质性肾炎的初期阶段,其特点是以肾间质内有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眼观肾体积肿大,被膜紧张,容易剥离。剥离后表面平滑,表面及切面皮质部散在灰白色或灰黄色针尖大至米粒大小的点状病灶。严重者病灶扩大或相互
10、融合成玉米大至更大的白斑,故称为白斑肾。切面可见病灶呈线条状散布。镜检肾间质内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并混有嗜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伴有结缔组织增生。2,慢性间质性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多为间质性肾炎的晚期病变,其特点是以间质结缔组织增生为特征。眼观肾体积缩小,质地变硬,被膜皱缩、增厚,不易剥离,肾表面凹凸不平呈颗粒状,切面上皮质部变薄,增生的结缔组织呈灰白色条纹状,常在皮质和髓质部见到囊肿,其中充满淡黄色尿液。镜检肾间质结缔组织增生显著,压迫肾小球和肾小管,使其发生萎缩、变性,管腔狭窄或消失,残留的肾小管代偿性扩张,形成大小不等的囊泡。有的肾小管腔内有颗粒管型或透明管型,肾小球体积缩小,继而纤
11、维化和透明变性,肾小囊壁增厚。(三)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间质性肾炎病变主要在肾间质,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较轻微,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浓缩尿液的功能无明显变化,患畜临床症状不明显。后期,由于结缔组织广泛增生也昧而发生纤维化,大量肾单位受损,临床上出现少尿或无尿的症状,患畜往往死于尿毒症。三、化脓性肾炎化脓性肾炎是指肾实质和肾盂的化脓性炎症,根据病原的感染途径不同可分为以下2种类型。(一)肾盂肾炎肾盂肾炎是肾盂和肾组织因化脓菌感染而发生的化脓性炎症。通常是从下端尿路上行的尿源性感染,常与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炎症有关,母畜发病率较高。1.病因和机理细菌感染是肾盂肾炎的主要原因,主要病原菌是棒状杆菌、葡萄球
12、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大多是混合感染。细菌沿尿道逆行蔓延到肾盂,经集合管侵入肾髓质甚至侵入肾皮质,导致肾盂肾炎。尿道狭窄与尿路阻塞都是引起肾盂肾炎的重要因素,尿路阻塞导致尿液蓄积恪田菌大量繁殖,引起炎症。2病理变化眼观初期,肾脏肿大、柔软,被膜容易剥离。肾表面常有略显隆起的灰黄色或灰白色斑状化脓灶,脓灶周围肾表面有出血。切面肾盂高度肿胀,黏膜充血水肿,肾盂内充满脓液;髓质部见有自肾乳头伸向皮质的呈放射状的灰白色或灰黄色条纹,以后这些条纹融合成楔状的化脓灶,其底面转向肾表面,尖端位于肾乳头,病灶周围有充血、出血,与周围健康组织分界清楚。严重病例肾盂黏膜和肾乳头组织发生化脓、坏死,引起肾组织的进行性
13、脓性溶解,肾盂黏膜形成溃疡。后期肾实质内楔形化脓灶被吸收或机化,形成瘢痕组织,在肾表面出现较大的凹陷,肾体积缩小,形成继发性皱缩肾。镜检初期,肾盂黏膜血管扩张、充血、水肿和细胞浸润。浸润的细胞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形成溃疡。自肾乳头伸向皮质的肾小管(主要是集合管)内充满嗜中性粒细胞,细菌染色可发现大量病原菌,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间质内常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血管充血和水肿。后期转变为亚急性或慢性肾盂肾炎时,肾小管及间质内的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形成明显的楔形坏死灶。病变区成纤维细胞广泛增生,形成大量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纤维化形成瘢痕组织。(二)栓子性化脓性
14、肾炎栓子性化脓性肾炎是指发生在肾实质内的一种化脓性炎症,其特征性病理变化是在肾脏形成多发性脓肿。1.病因和机理病原是各种化脓菌,这种化脓菌多来源于机体其他组织器官的化脓性炎症。机体其他组织器官的化脓性炎症的化脓菌团块侵人血流,经血液循环转移到肾脏。进入肾脏的化脓菌栓子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及间质的毛细血管内形成栓塞,引起化脓性肾炎。2病理变化眼观病变常累及两侧肾脏,肾脏体积增大,被膜容易剥离。在肾表面见有多个稍隆起的灰黄色或乳白色圆形小脓肿,周边围以鲜红色或暗红色的炎性反应带。切面上的小脓肿较均匀地散布在皮质部,髓质内的脓肿灶较少。髓质内的病灶往往呈灰黄色条纹状,与髓放线的走向一致,周边也有鲜红色或
15、暗红色的炎性反应带。镜检/在血管球及间质毛细血管内有细菌团块形成的栓塞,其周围有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在肾小管间也可见到同样的细菌团块和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后浸润部位的肾组织发生坏死和脓性溶解,形成小脓肿,脓肿范围逐渐扩大和融合,形成较大的脓肿,其周围组织充血、出血、炎性水肿以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第二节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是母畜常发疾病之一,是由于子宫黏膜感染而引起的子宫黏膜的炎症过程。一、病因和机理引起子宫内膜炎的原因很多,常见的为理化因素和生物因素。前者如用过热或过浓的刺激性消毒药水冲洗子宫、产道,以及难产时使用器械或截胎后露出的胎儿骨端造成的损伤而引起;后者主要是由细菌如化脓棒状杆菌、葡
16、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布氏杆菌等引起。病原体可经上行性(阴道感染)或下行性(血源性或淋巴源性)感染。动物分始时和产后期间,生殖器官的生理和形态结构变化,有利于细菌人侵和繁殖。此外产道黏膜的损伤,产后子宫蓄积恶露等,为细菌的侵入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自阴道流出的恶露玷污阴门附近及尾根部的皮毛,同时产后阴门松弛,子宫黏膜外露受到污染及摇动尾巴时污物触及阴门等也是构成上行性感染的重要因素。此外,胎衣不下往往继发子宫内膜炎;全身性感染或局部炎症经血行感染,也可引起子宫内膜炎。二、病理变化根据病程经过,子宫内膜炎可分为急性子宫内膜炎和慢性子宫内膜炎2种类型。1 .急性子宫内膜炎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特点是以渗出性变化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或化脓。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