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胃食管反流分型、主要原因、临床表现、超声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胃食管反流分型、主要原因、临床表现、超声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要点.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临床胃食管反流分型、主要原因、临床表现、超声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包括从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等反流入食管甚至口咽部。分型生理性反流生理情况下,由于小婴儿食管下端括约肌(1.ES)发育不成熟或神经肌肉协调功能差,可出现反流,往往出现于日间餐时或餐后,又称溢乳。病理性反流是由于1.ES的功能障碍和(或)与其功能有关的组织结构异常,以致1.ES压力低下而出现反流,可以发生于睡眠、仰卧位及空腹时,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即胃食管反流病。随着直立体位时间和固体饮食的增多,到2岁时60%的患儿症状可自行缓解,部分患儿症状可持续到4岁以后。脑性瘫痪、唐氏综合征以及其他原因的发
2、育迟缓患儿,有较高的GER发生率。引起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正常吞咽时1.ES反射性松弛,压力下降,通过食管蠕动推动食物进入胃内,然后压力又恢复到正常水平,并出现一个反应性的压力增高以防止食物反流。当胃内压和腹内压升高时,1.ES会发生反应性主动收缩,使其压力超过增高的胃内压,起到抗反流的作用,如因某种因素使上述正常功能发生紊乱,1.ES短暂性松弛,即可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1.ES周围组织作用减弱,例如缺少腹腔段食管,致使腹内压增高时不能将其传导至1.ES使之收缩达到抗反流的作用;小婴儿食管角(由食管和胃贲门形成的夹角,即HiS角)较大(正常为3(r-50);膈肌食管裂孔钳夹作用减弱;膈食管
3、韧带和食管下端黏膜瓣解剖结构存在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以及胃内压、腹内压增高等,均可破坏正常的抗反流功能。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与反流的强度、持续的时间、有无并发症以及患者年龄有关。呕吐新生儿和婴幼儿以呕吐为主要表现,多数患儿于生后第1周即出现呕吐,多发生在进食后,严重者呈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有时含少量胆汁,也有表现为溢乳。反流性食管炎常见症状婴幼儿表现为喂奶困难、烦躁、拒食。部分严重者出现呕血和便血,甚至可发生缺铁性贫血。Barrette食管由于慢性GER,食管下端的鳞状上皮被增生的柱状上皮替代,抗酸能力增强,但更易发生食管溃疡、狭窄和腺癌。溃疡较深者可发生气管食管疼。食管外症状呼吸道感染、
4、营养不良、婴儿哭吵综合征等。超声表现超声可见胃内容物由贲门反流至食管下段方向,根据食管裂孔处反流宽度及反流时间可以区分生理性反流与病理性反流,判断病理性食管反流的程度(生理性胃食管反流:5min内反流出现次数V3次,总反流时间V3s;病理性胃食管反流:5min内反流次数23次、总反流时间N3s。)鉴别诊断食道裂孔疝贲门或(和)胃底等腹腔内容物经过食道裂孔进入胸腔。先天性幽门肥厚超声可见幽门管肥厚呈宫颈征,幽门管过长和幽门环形肌肥厚。治疗凡诊断为GER的患儿,特别是有合并症或影响生长发育者必须及时进行治疗。体位治疗将床头抬高30。,小婴儿的最佳体位为前倾俯卧位,但为防止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生,睡眠时应采取左侧卧位。饮食疗法少量多餐,婴儿增加喂奶次数。药物治疗主要基于降低胃内容物酸度和促进上消化道动力,包括促胃肠动力药、抗酸或抑酸药、黏膜保护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