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2023年是我市在更高水平上推进的承上启下之年,也是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为全面落实关于支持深化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省动员会精神,根据市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安排,确定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1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深化科创城市试点市建设,开展10场以上高端学术交流活动,落地8个以上创新创业平台,全力打造城市科协科创城市创新基地。结合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出台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稳步推进创建工作,引导各行业领域提升创新能力。2 .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主动衔接国家、省实验室体
2、系和重大产业创新平台体系,加大名校名企、大院大所引进合作力度,高水平建设市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建好用好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省高性能复合土工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一批省、市级创新平台,争取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100项以上。稳步推进省级智慧康养创新创业共同体和3家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3 .加快建设创新谷。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创新谷)建设运营,加快市技术交易中心、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中心建设,健全完善研究院、孵化器、中试基地、技术交易、产业化一站式孵化链,逐步提升l+3+4+N的综合创新体系服务效能,累计孵化注册企业120家以上。4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对接国家和省科学计划和科学
3、工程,推行科技攻关揭榜制,组织实施不少于30项市级以上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加强企业技术攻关,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项目IOO项,分别新增省、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家、20家以上。5 .加大产业攻关力度。实施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科技示范工程,以十强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策划申报5项以上重大产业攻关项目。6 .开展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持续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工程,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支持科技创新型50强企业牵头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力争2023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增长60家以上,推
4、动一批科技型企业成长为科技领军企业,带动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继续超过全省平均水平。7 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成立市技术市场协会,提升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围绕新型工业化强市13条重点产业链(集群),引导具备条件的产业链成立专业委员会,配备专业的技术转移机构,促进技术引进和科技成果转化,落实技术交易税收优惠政策,增强企业创新能力。8 .加大创新人才引育力度。落实人才政策加强版和配套细则,优化政策落实体验。积极融入全省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加快创建以高新区为核心区、以若干特色鲜明的人才特区为承载区的人才高地。强化人才工作创新突破,推进实施打造国家先进印染技术领域人才特区揭榜挂帅引才建设
5、人才飞地等重点项目。9 .加强校地创新合作。鼓励科技型企业与高校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联合申报、承担省级及以上重大科技项目。鼓励高校与我市企业共建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对符合条件的纳入市级重点实验室管理。持续推进与大学、工业大学(省科学院)及高校开展科技成果对接、交流与合作加快转化落地。支持农业大学国家级双创实践基地建设。二、纵深推进10 .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化工四大支柱产业,提升发展新能源、医药及医疗器械、出版印刷、纺织服装四大优势产业,前瞻布局数字经济等未来产业,加快构建441X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推行链长制,培育壮大13条特色优势
6、重点产业链(集群),一链一策补链延链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IL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用链式思维促进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开展服务业发展三年攻坚行动,以441X现代产业体系为服务重点,着力提升金融、物流、会展等服务功能,壮大软件与信息服务、工业设计、数字创意、科技服务、商务咨询、检验检测、人力资源服务等专业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双向赋能。强化服务业载体建设,大力发展区域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到2023年年底,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达到3个,服务创新中心达到7个。12 .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持续抓好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领军企业培优培强
7、,积极谋划实施一批产业类重点项目,带动优势产业集群规模膨胀、竞争力增强,力争到2023年年底,8个雁阵形产业集群规模突破2700亿元、10家领军企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支持市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集聚区,支持市建设锂谷。13 .持续推进技改扩规提级。滚动推进千项技改、干企转型,推动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技改扩规全覆盖,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技改投入力度、优化技改投资结构。突出抓好智能输变电制造基地、锂业锂盐生产线配套建设等重点新开工技改项目,确保2023年实施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工业技改项目500个以上。14 .梯度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实施领航型企业提升培育计划,鼓励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工业领军企
8、业确保2023年工业50强企业营业收入增幅高于规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认真落实全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引导企业强化技术提升、改善工艺装备、加强基础管理,力争2023年年内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家、省级瞪羚企业10家、省级及以上单项冠军5家。15提升双创服务能力。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需求,提供精准服务,争取培育一批国家、省、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强化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基础设施完备、综合服务规范、带动作用强的双创示范基地,着力打造一批省、市级小微双创示范基地。16 .全面深化数字赋能应用。支持工业互联网平
9、台和场景建设,推动重点产业链企业布局建设特色型、专业型平台,力争打造4个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场景。推动5G基站向重点产业园区、行业聚集区域深度覆盖,培育一批5G垂直行业场景应用,全市5G基站达到11000个以上。组织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一批软件高质量发展项目,新认定省级首版次高端软件产品2个以上。17 .规范两高行业发展。坚持严控两高、优化其他的原则,落实四个区分五个减量替代等要求,新上两高项目严格执行窗口指导、提级审批,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存量两高项目实施分类处置、改造提升,稳妥有序退出低效产能。依托两高行业电子监管平台,推行清单化、动态化、
10、精准化监管。18 .推进化工园区优化升级。落实十有两进要求,加快完善4个省级化工园区设施建设,健全边界封闭系统。落实省化工行业投资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禁限控目录,新建项目原则上必须在园区内建设。积极引导园区外企业进区入园。三、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19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围绕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重要领域,抓好300个引领性、支撑性、示范性重点项目,突出抓好省级重点项目,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全力破解制约项目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深入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提高要素配置效率。20 .全力推进高速公路项目。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改扩建、新机场段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积极
11、推进枢纽段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21 .加快国省道和村级公路建设。实施路面改造、干线建设养护工程。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新改建农村公路550公里、改造危桥40座提升农村公路技术状况和通行能力。22 .加快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航道建设,推进物流园码头建设,谋划论证主航道三改二工程,提升航道通行能力。推动航道信息化工程建设,打造航道养护、船舶管理、应急救援、水上交通指挥一体化管理平台。23 .推进旅游公路和铁路机场建设。实施旅游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文化旅游风景道项目前期工作,确保2023年年内开工建设。积极推进物流园区、厂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推进通用机场等项目建设。24 .加快建设现代水网。
12、组织修订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和市中小河流治理总体方案,谋划储备好水库增容、中小河流治理、水生态修复等重点项目。抢抓国家、省扩大有效投资机遇,加快推进引水工程,着力抓好市砖舍拦河闸、水库增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等重点工程。25 .激发消费市场潜力。组织开展惠享消费年系列活动,结合汽车、家电促消费活动,确保促消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实施餐饮业振兴计划,鼓励发展深夜食堂老字号(非遗)美食街区等餐饮消费新场景、新业态,举办美食汇等活动。26 .创新电商发展模式。加快培育电商基地,打造电商发展良好生态。持续推进市、市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商快递服务体系,打通农产品上
13、行和工业品下行通道。27 .完善物流网络体系。发挥内河物流、铁路物流、公路物流和多式联运等资源优势,梳理确定20个在建的现代物流重点项目和20个在谈的储备项目,积极推进省、市现代物流网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好十大物流企业、十大物流园区双十培育工程,坚持供应链创新应用与发展,加快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两业融合。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28 .推进能源供给低碳转型。推动煤炭绿色高效开发,2023年煤炭产量稳定在700万吨左右。有序推进整县分布式光伏发展,开展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压缩空气储能二期、2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重型燃机、抽水蓄能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加
14、快天然气管道一临沂段建设,为能源保障提供气源支撑。29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管控。以三区三线为刚性约束,编制完成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完善主体功能区定位,优化保护开发利用格局,科学布局各类功能用地。配套做好详细规划和空间类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编制完成全域土地整治及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30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应对、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全面完成国家、省确定的任务目标。扎实开展流域水质安全保障行动、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行动,深入推进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探索水资源
15、、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三水统筹治水新思路,持续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坚决防止未治理修复污染地块开发使用。31 .强化生态建设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巩固扩大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成果。开展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低效林改造,精准提升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有林场森林质量,力争造林3000亩、森林抚育6000亩、义务植树300万株。32 .开展深度节水控水。深入实施节水行动,巩固提升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成果。坚持总量和效率双控,以行业节水为抓手提升用水效率,以体制机制建设为引领夯实超载治理制度基础,提升超载区治理实效。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2.24亿立方米以内,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量达到L43亿立方米以上。33 .开展绿色低碳试点示范。积极推进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探索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社区、园区开展近零碳示范建设,打造、徂彳来山等一批标志性零碳示范区。34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认真落实绿色建筑全面推广政策,引导发展高星级绿色建筑,全市新增绿色建筑200万平方米以上。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不断提升构件标准化水平,推动形成完整产业链。35 .推进城市排水两清零、一提标。扎实推进水环境一张网建设,加快推进排水管网排查,科学实施雨污分流改造。2023年年内,排水管网排查率实现100%,改造雨污合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