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徽州地区祈雨习俗考论——以清代、民国所修徽州地区方志为中心.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294979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徽州地区祈雨习俗考论——以清代、民国所修徽州地区方志为中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代徽州地区祈雨习俗考论——以清代、民国所修徽州地区方志为中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代徽州地区祈雨习俗考论——以清代、民国所修徽州地区方志为中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代徽州地区祈雨习俗考论——以清代、民国所修徽州地区方志为中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代徽州地区祈雨习俗考论——以清代、民国所修徽州地区方志为中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古代徽州地区祈雨习俗考论——以清代、民国所修徽州地区方志为中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徽州地区祈雨习俗考论——以清代、民国所修徽州地区方志为中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徽州地区祈雨习俗考论——以清代、民国所修徽州地区方志为中心.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古代徽州地区祈雨习俗考论一以清代民国所修徽州地区方志为中心清代、民国所修方志中,记录了古代徽州地区的一些析雨习俗.徽州地区山多田少,滩高水急,农耕环境恶劣;历史上旱灾频仍,并伴有次生灾害。这些与徽地民间信仰结合,构成了徽州地区祈雨活动发生的原始动因。徽地祈雨从具体形式来看,既有国家祀典的礼制,又有乡民们朴素的手段,折射出徽州地区的民间信仰特征以及官民的不同文化心理。徽州地区祈雨活动,展示了古代徽州民俗文化的一个侧面。地方志;祈雨;发生;手段:徽州文化祈雨,是先民在农业生产中遭遇天旱的时候求告于神灵,以乞降甘霖的-种祭祷活动,其俗久远。它渗透于社会生活多个方面,是农业文明社会中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

2、。考察徽州地区的祈雨活动,对于认识徽州社会文化具有一定意义。一、徽州地区的社会地理环境与祈雨的发生徽州辖一府六县(歙县、彤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称号,农耕环境恶劣,主要表现如下:首先,山多田少。民国重修婺源县志记载:“(婺源)多依山麓垦以为田,层累而上,至十余级不盈一亩。牛犊不得耨其间。刀耕火种,溪涧之润多不及受而仰泽于天。T113其次,灌溉不便。婺源县志风俗卷地产云:“田无水源,仰雨泽于天。雨不时则槁。幸而得雨,则谷早熟,可济夏月之乏。223农耕“仰泽于天”,很难保证粮食供给。这对解决当地人的温饱问题来说,显然是一个负担。所以“自休(宁)以西,尤其

3、称斗入。岁收堇堇,不给半晌。多仰取山谷,甚至采薇葛以食。”243再次,土地贫瘠。道光五年(1825)刻本嘉庆夥县志记载说:“士刚不化,农人终岁勤幼,亩收不给,多远取于池、饶。贫不能负者,采岩谷薇葛以充腹。358刚不化”即是指该地的土地贫癖,不够熟化,这就需要从外地输入粮食。道光三年(1823)刻本休宁县志介绍徽州说道:徽州介万山之中,地狭人稠,耕获三不赡一,即丰年亦仰食江楚十居六七,勿论岁饥也。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民寄命于商。”242总之,“介万山之中”的自然环境是形成徽地“火耕于山、“仰泽于天”等农耕方式的客观原因。这就使徽民对雨水有特别的需求,或旱或涝,都难有收成。徽州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

4、同样影响到了商业活动。尽管“徽民寄命于商”,可以缓解农耕不足的压力,但降水的多少也制约了航运的发展乾隆三十六年(1771)刊本歙县志记:“歙逢大有,仅赢三月之粮。资运于浙,浙饥而歙馔矣。不宁惟是,歙滩高水迅。弥月不雨,则一线江流,涓涓而罅。虽二石之航,难上也。米贵而饥,饥而望赈”4366-367“滩高水迅”,若是一月无雨,航运效率大大降低,严重影响徽州商业发展。水旱是徽州主要的灾害种类,“尤以夏秋大水、秋后复旱最为常见,水旱交错亦时有发生。”而且相比于水灾,“明初至明中期,旱灾发生远多于水灾:而明中后期,旱灾次数大大增加:明末清初动乱年代,水旱灾发生的比例缩小趋近,但旱灾的发生仍多于水灾。58

5、7旱灾同时还会引起一些次生灾患,如疫病、虎患等。康熙四十八年,绩溪大旱,饥,大疫,死者无数,且多举家疫死者。”“乾隆十八年夏秋,绩溪旱,多虎伤人。“乾隆五十年自五月不雨,至七始微雨.秋冬疫。6514-515这同样加剧了人们的生活难度。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发达,徽州也不例外,不仅英雄、乡土神和祖先信仰与崇拜盛行,而且算命与风水等各种迷信,甚至巫术也极为盛行。7238方志中记有许多善占卜、堪舆的术士,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徽州地区“泥于阴阳,拘忌废事,且呢鬼神,重费无所惮的占卜风俗盛行的情况。而这些术士往往也善于祈雨求晴。如野县志记:宋范处修,祁门道士,智辩强敏,善符水治病祈晴祷雨,尤有奇验。元汪云隐,城北

6、天尊观主持.祷雨驱邪,无不立应。3395396休宁县志亦记:明金锡,字君宠,易村人,精推测,善堪虞。凡占候,无不应。2517清黄仕纶,古林人,精天文术数,祈雨辄应.2524由上可知,徽州客观的自然地理环境导致该地农业生产水平低下,难以解决基本的温饱:时常发生的水旱灾害及伴生灾患则使这一问题更为突出。这是徽地对雨水有特殊需求的原始动因。而徽州地区盛行的各种民间俗信以及巫术、算命等迷信则为徽民向天求雨提供了基本的手段。二、徽州地区祈雨的主要手段考论(上)徽州地区祈雨的手段多样。既有官方主导的祈雨活动,又有民间自发的求雨之术,前者是国家礼制在祈雨活动中的实践,后者则包含着祈雨古俗在民间的历史积淀。(

7、一)雪祭:国家祀典的具体实践及民俗文化内涵明清时期,徽州各县均有“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道光七年(1827)刻本徽州府志“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条记,宋代以来的风师坛、雷师坛、雨师坛以及山川、城隍等在明代合为一坛。风云雷雨坛居中,山川居左,城隍居右。歙县志补旧制日:“孟复政吉日,行常等礼。又祈雨、祈晴、祈雪皆致祭于此。n6248作为中国古代祈雨的重要祭典,雪祭在商代即已出现,到周代,基本趋于礼制化,成了严整的国家礼典J852清姚彦渠指出,”等有二:龙见而萼,设坛祈泽,常等也;早而萼,非常也J957常等,即岁以巳月龙见卜tl祀皇天上帝于圜丘,为百谷祈膏雨。T10929徽州在“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祈雨,

8、是典型的官方祀典的体现。而发生旱情时的祈雨则为“非常零”。常零不书。尽管方志对常雪礼具体情形的记载极少,但“行常雪礼”有着深远的民俗文化内涵。首先,常雪礼在孟熨时期举行。所谓“龙见而等,杨伯峻指出:角、亢两宿于黄昏出现东方。即可谓之龙见。是时当更正四月,孟夏建巳之月。”此时正是万物生长,亟待雨水的时节,故“行常萼礼11107另外“圣人为民之心切,远为百谷祈有雨,12706这说明雪祭也包含着统治者敬天保民的思想。(一)城隆:地方官的主要祷告对象与城隍信仰凡遇天旱,必祷于城隍。休宁县志艺文记述”有重建城隍庙记道:“壬寅熨,不雨。昕夕走庙下,徒步露祷,翌日而谕雨滂沱,田金沾足,赖以有秋。诸土庶靡不欢

9、呼鼓舞,拜神之赐,胥愿弹力鼎新,以苔冥观C2588可见以城隍为对象进行祷告,在徽州地区是一个重要的祈雨方式。祈雨于城隍,唐代已有。全唐文有韩愈袁州祭神文云:“维年月日,袁州刺史韩愈,谨告于城隍神之灵。刺史无治行,无以媚于神祗。天降之罚,以久不雨。苗且尽死,刺史虽得罪,百姓何辜?宜降疾咎于某躬身,无令鳏寡蒙兹滥罚,谨告。135752杜牧、李商隐等人也有多篇祭城陛祈雨文。明初朱元璋着手城隍改制,下旨封京都及天下城隍神”,将唐宋以来遍布各地的城隍神放在整个国家的祭祀制度之中”,并以其所对应的阳间行政等级进行封爵,使城隍祭祀成为国家祭祀体系的个组成部分。148这样,城隍就成了地方官员求雨的必选项。顺治

10、朝翳县知县江既人的城隍祠祷雨文即如此:顺治十八年六月之望,既人受夥事。又越十有三月不雨。既人谨斋戒沐浴,步祷于我城障之神而言日:小子奉天子简命来牧兹士,甫下车适早线为虐非人无所告,告予小子。予小子无所告,是告尔神。尔神固与予小子共斯土者也。时扬时雨,予小子功也系尔神功。氓或以甫任,为予小子宽而以久祀,为尔神责。尔神将若何?伏惟尔神大昭灵爽,用彳舄达四境山川之司而上达昊天之帝,促风伯速,雷师兴,雨祁祁有海,萋萋以协舆情而宣圣泽。网480-481首先,面对神灵要“斋戒沐浴,以示诚意。婺源县志艺文志有邑人汪敬新修城隍痛记一文,也说:“社稷、山川风云雷雨城陞岁二祀,群厉则三祀,而又以城隍主之。是城隍亦

11、三祀。而于坛祭之外,又为庙以专祀。长吏莅位,必斋宿读誓,然后见吏民。而朔望必谒,水旱必祷,疾疫必祈。民之祀神如事严吏。1710可见城隍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很重的。“予小子宽而以久祀,为尔神贡”的自责也正是这种观念的外显。其次,罪己之余,还对城隍的身份与职能进行了确认。“尔神固与予小子共斯土者也,即指知县与城隍共同治理这一方土地,只是阴阳有别而已。知县的功与过即是城隍的功与过。在这个信仰逻辑下,负责造福地方百姓的城隍虽不具有雨神属性,却有着联络各司雨之神的神力,可以褊达四境山川之司而上达吴天之帝,促风伯速,雷师兴”。(三)虑囚修政:天降甘霖和政治清明的俗信降雨作为种天象,在古代往往被视作神示,和在

12、位者的政治治理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治理得当,民情得申,则会天降甘霖,以解旱情。夥县志载汪纲传云:“释衢囚之冤者。.祷雨龙瑞宫,有物蜿蜒朱色,盘旋坛上者三日。纲日:吾欲雨而己,毋为异以惑众。言未竟,雷雨大至,岁以大熟。”网429休宁县志记载:宋代凌唐佐,字公弼,登元符进士第就差熨津县令。河北有疑狱,繁者二百人.唐佐往决之,得其情,人皆感泣。夏津是岁旱,比还,雨随至。时号县令雨0262故而修政、虑囚也是官方祈雨的必要手段。修政也包含着官员修身的内容。野县志卷六人物志记:“胡字斯政,北隅人。由贡授福建泉州府,推官到郡。未几,邻火延少衙署。风狂莫救擒取署内门扁尽投火中,再拜自责。忽雨至火息J3186自责

13、求雨灭火,透露出官员将自我反省与降雨相关联的信念。相比于胡的自责祷告,甚至还有知县自曝以求雨的行为。如休宁县志记载:“廖腾烽,字占五,号莲山。福建将乐人。康熙二十八年以中书政知县,廉洁爱民。岁旱,自暴以祷。”2138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祁门县志:“张大受,字显吾,辽东人,顺治九年任知县岁早,跣足祷神,不应。暴烈日中,须臾大雨。15216自暴于烈日之下虽然辛苦,然而此后一旦降雨,祈雨者往往也会收获巨大的成就感。休宁县志“艺文目有喜雨行一诗云:长风驱云云似墨,倒海倾河来顷刻。父老欣欣拜令君,令君说是天公力。佐曹未离神庙里,祈祷灵通乃如此。但见炉烟起作云,那知心液蒸成雨。高出梯级流天浆,穷原广

14、壑如陂塘。明日入山取竹木,早趁好日添困仓。百姓莫忘得雨喜,日祝令君寿千祺冀。令君常持祈雨心,百里生灵望更深。君不见,新屋年来转焦苦,胜似枯田待甘雨。2648倒海倾河而来的大雨,是“心液蒸成”,不仅解决了旱情,更有父老欣欣来拜,大获民心。这正如周致元先生所总结:“(祷雨)求得神的庇佑,不仅需要人间君主能顺应天意,体恤民痕,更需要各级官吏能按传统儒家仁政要求行惠民之政,这在客观上又能对贪官佞臣的胡作非为起到抑制作用。1626三、徽州地区祈雨的主要手段考论(下)(一)龙行而雨:遍及各县的民间信仰徽州地区多有龙王庙,县城内外均有。彤县志卷十一政事祀典龙王庙”条云:“(龙王庙)在县东南迎霭门外,民间祷雨

15、建立,制狭小一在噎潭侧。”其后注云:“民间以其能至云雨,亦祀典。所宜修者,故次于天神。不止龙王庙,分布在各县的水潭也被视为蛟龙居住之地,也是民间祈雨的主要地点。绩溪县:石鹤山,山高干仞,顶有石洞。宽广丈余。水出四时不竭。遇旱,民祷于此。17352夥县:漳岭大圣庙,疝建于高山之上,并有龙潭五处。俗谓龙神驻驾其中。岁旱至此祷雨者纷纷,辄有奇验。18256休宁县:林塘潭,奥洞龙潜,祷雨辄应。241祁门县:屏风岗上有龙池,岁早远近取水,祷雨辄有灵应。井南山,在十六都渚口南古利旁有池如井龙潜其中,祷雨必应。九龙池,在西峰山,上有池,九龙窟宅之。岁旱祷雨者攀援而上,厌以犬彘血。龙怒飞洗池,辄大雨。五龙池,在县西一百四十里,峨崖千仞,人迹罕到。祷雨有应。三龙井,在县东五十里。祷雨即应。1556-58婺源县更有多处,如:莲花山:在县东一百五里中有龙湫,祷雨辄应。桃园大冲山:县东南六十里。山有黄岗龙洞,悬崖飞瀑。折西十余里为龙行石,又距七里为石龟。龟首之下为风洞,洞旁有龙窟,岁旱祷雨辄应。宋延佑中判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