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历程及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历程及认识.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历程及认识作者:王丽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9年第26期摘要:对苏州工业园区建立至今的产业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发现,虽然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受人为因素影响作用较强,但是,从苏州工业园区现有产业发展历程来看,其依然遵循着从低到高的产业发展普遍规律,园区产业在此规律作用下发生着渐进式变化,对产业过度的人为干预可能难以奏效。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历程认识苏州工业园区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是我国园区建设的标杆。今年是苏州工业园区建设25周年。知史明智,为了指导未来更好的发展,有必要对既有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C在对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历程的调研和研究
2、过程中,发现其相关经验和认识总结,无论对产业园区本身还是更宏观的经济发展和管理、规划制定等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4-1999年):制造业产业主体地位的成型阶段。苏州工业园区的制造业发展依赖于招商引资。1994年9月14日,苏州工业园区首批14个外商投资项目在苏州竹辉饭店签约,其中12个项目均为制造业,包括韩国三星电子株式会社、美国超微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新西兰狮王有限公司等,涉及机械、电子、食品、化工等行业。1994年12月28日,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注册成立。1994年,苏州工业园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32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5
3、.7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97%。但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增加值2.9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仍然高达25.89%。虽然,通过招商引资能够确保制造业产值规模大、比重高,但传统农业在园区前期发展中仍然占据较大比重。1995年,园区建设开始加快,美宝莲(苏州)化妆品有限公司、苏州东和电子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富士通多媒体部品(苏州)有限公司”)、纳贝斯克食品(苏州)有限公司、日立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先后设立。1997年,随着园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制造业发展开始加快。到1999年,已有31家世界50()强企业在苏州工业园区投资36项制造业项目,园区制造业初具规模C第二阶段(
4、2000年至2011年):制造业的全面发展阶段。从2000年起,园区投资环境日益完善,到园区投资制造业的企业大幅增多,另外,不少园内企业纷纷增资扩股。当年,园区有29家世界500强企业先后追加投资,增资总额高达10亿美元。2000年,园区地区生产总值130.48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90.4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69.30%。与此同时,第一产业产值2.9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27%。在这一阶段,制造业占主体的地位已经牢固确立。从2001年起,园区制造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幅增加,仅中新合作区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完成额就高达24.87亿元。从2005年开始,园区酝酿“科技跨越
5、”计划,提出到2010年实现科技投入、项目规模、知识产权三大跨越。与此同时,园区开始酝酿服务业发展“倍增计划”,提出到2010年实现载体倍增、项目倍增、贡献倍增。截止2011年,园区R&D投入占GDP比重达4.6%,建成各类科技载体超360万m2,建立20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共有研发机构250个。第三阶段(2012年至今):产业高质量发展阶段。2012年,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19%,第三产业比重为37.69%,二三产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态势明显C2013年,苏州工业园区确立了争当苏南现代化建设先导区的发展目标,开启了深化推进改革创新的新征程2015年,国务院批复同
6、意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创新综合试验。2016年,苏州工业园区布局人工智能产业,计划用3-5年时间,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中心。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在全国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基本处于第一、第二的水平;截至2019年,苏州工业园区更是连续三年排名第一。产业发展遵循着特定规律,主要是从低到高逐渐演进。尽管作为工业园区,其受人为作用影响较大;但在园区产业发展过程中,其大致沿袭着特定轨迹,人为因素对此影响有限。首先,园区产业发展之初不可避免地从偏低端产业发展起步。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这些制造业最初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在引进之前,园区就设立较高的准入门槛,力求入园的企业是高科技
7、、低污染、现代化的项目。从1994年入园的12家制造业企业来看,行业覆盖范围包括电子、机械、食品、化工等,表面看“高新技术项目占50%”。但1994年,苏州市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并向工业化中期迈进的时期,这一阶段适宜发展的产业主要为劳动资源密集型初级产业,而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必然无法摆脱所处的基础背景。事实上,即使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也并没有摆脱初级环节占主体地位的格局。从表1、表2和图1所反映的情况可以看出,2005年苏州工业园区内,支柱行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高新技术产业”;该行业企业数量最多,达到90家,占到园区企业数约1/5的体量,行业产值和就业人
8、口更是达到了全园区的近一半。但从单位企业就业人数来看,该行业以989人/个的水平位居所有行业之首,单位就业人员所创造的产值为164.14千元/人,居于平均水平之下。意味着,在苏州工业园区内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际上处于劳动密集型的低端环节。同样,从苏州工业园区排名前三位的行业来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这三大行业占据园区约39.28%的企业数目、63.90%的工业产值、60.71%的就业规模,但这三大产业无一例外,均处于下图的第二象限,即,劳动密集但单位劳动力所创造产值不高区域。这意味着,虽然前期进行了巨大投资、严格准入、精心
9、谋划,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依然无法摆脱从低端开始起步的客观现实。表I2005年苏州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标企业工业增加值从业人员电位企业就业人数年位就业人员产值个千元个人/个千元/人农N食瞌加I业62722791067178255.18食品制造业273328I74XR7441.95饮料制造业3253156911304277.8933405200836125348.46幼织服装,*1、幅Mjft业192070753$169272400.61皮革、毛皮、羽E(M)及K制品业1401818218222.08木材i三r及木、竹、sr保、295821577961.03农共M造业I995272272
10、3.66造纸及纸制品业99633834895544196.81印明业和记求媒介的豆制576801281456327.29文软体。用品制造业2118551445223266.41化学燃科及化学制蜀制造业359281715384154172.39医西制造业98414381560173539.40稼版M必业7114140147121077.59阻科业3159974R11177361$3.66非金属(物胡M业1350141995IS3254.79用色金M净燥及JK抬和r业23313510653312.59行色金IW曲域及时百期I业998745141115769.98金M制融业!542507229391
11、96144.63通川设备制造业44187169013768313135.94令川设备制造业30724194931031077.7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58901505692379156.39电气机械及劣材制造业4022OS49814166354155.90通俗设备,计箕机及K能电子设备霸造业9014606116统84989164.14仪器仪衣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T1710663958177481130.41电力.热力的朱产和供应业!142374040355.93然气,产和供应业I35SO5153153232.0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30270215215140.79合计/平均443292438
12、84192569301170.$6表22005年苏州工业园区前三大行业规模占总比(%)行业企业数H占行业产他占行业就业人Cl占全K比例全X比例全K比例通信设拓、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各制造业20.3249.9546.21通川设备制益业9.936.407.15电气机域及器材制造业9.037.557.36合计39.2863.9060.71第二,园区经济结构调整总体遵循着特定的演进规律,且渐进式发生变化。虽然建园之始,以发展工业为主要目标来建设园区,工业增加值占据地区生产总值的一半,但农业比重仍然较高,超过了20%o在园区发展的第二阶段,工业开始全面发展。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位于高位,2000.2005年二
13、产比重基本上处于接近80%的水平。2005年后,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稳重有降,与此同时,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在逐步上升。到2017年,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产业比重为55.95%,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达到44.00%,与此同时,第一产业比重仅为0.05%(见图2)。总体而言,在产业结构变化过程中,第一产业比重持续降低,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第二产业比重开始降低,与之相对应,第三产业比重随之增长。另外,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属于渐进式,而非突然跃迁式。1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小位企业就业人数(人/个)8-6-II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费用设备制造业0.001.002.003.40000500.006
14、00.00单位就业人员产做(千元/人)图12005年苏州工业园区各行业单位产值就业象限图.第一产业T-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图22000年后苏州工业园区三次产业比重图第三,遵循既定规律的产业发展难以完全遵循人为设定的轨迹。产业运行遵循着自身规律,如果政府对其进行过多过急过猛干预,往往难以奏效。以苏州工业园区的服务业“倍增计划”为例。2005年,苏州工业园区制定了关于促进苏州工业园区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提出服务业的倍增计划,其中,规划目标是服务业增加值5年翻两番,占GDP的比重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超过40%。为了达到既定目标,苏州工业园区从“市场准入”、“资金扶持”、“项目投资”、“行业发展”等四方面推出20条扶持政策。而际上,按不变价计算2010年的服务业增加值远低于2005年翻两番的水平;另外,2010年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9.07%,低于原定目标。可见,园区对于服务业的5年倍增计划实际上是失效的。事实上,产业运行有其自身规律,政府需要做的是理顺管理体制机制,让市场的各类要素更顺畅自由的配置.与之对应,对于市场失灵、民生保障、环境保护等才应是政府的关注重点。参考文献:苏州工业园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苏州工业园区志(一、二、三)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