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决策,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发(2021)36号)、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农科教发(2022)2号)和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22)8号)等相关文件,结合重庆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作出的
2、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前提,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引领,以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以实施减污降碳、碳汇提升重大行动为抓手,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提高农田土壤固碳能力,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建立完善监测评价体系,把低碳发展作为我市农业农村领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构建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为全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贡献。(二)基本原则系统谋划、科学推进。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全面准
3、确把握农业农村减排固碳与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的关系,树立一盘棋思维,加强顶层设计和各方统筹,强化有效衔接,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科学推进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全面推动一区两群建设,根据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生态功能等差异,因地制宜提出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和减排途径,推动形成各具特色、平衡协调的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路线图。创新驱动,技术引领。强化科技支撑,把创新作为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的根本支撑,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加快构建支撑绿色生态种养、废弃物资源
4、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生态系统碳汇提升等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技术体系,协同推进温室气体减排、耕地质量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提升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高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多向引导,协同增效。着力构建政策激励、市场引导和监管约束的多向引导机制,注重激励性措施和约束性措施相结合,强化优惠政策的引导作用,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对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给予有力的激励约束。建立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监测和交易体系,积极探索碳排放交易有效路径。区域联动,携手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成渝地区农业农村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5、,形成乡村绿色低碳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促进区域农业农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在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坚持降低排放强度为主、控制排放总量为辅的方针,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大力发展低碳循环农业,探索科学推进全市农业农村;腐非固碳的实施路径。到2025年,全市农业农村减排固碳与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统筹融合的格局基本形成,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更加有力,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得到优化,种植业、养殖业单位农产品碳排放强度稳中有降,农田土壤固碳能力增强,农业机械与农村生活用能效率提升。到2030年
6、,全市农业农村减排固碳与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统筹推进的合力充分发挥,种植业温室气体、畜禽粪污管理温室气体排放和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用能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农田土壤固碳能力显著提升,农业农村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成效。二、重点内容(一)农业绿色生产强化农产品碳排放强度管理,围绕种植业节能减排畜牧业减排降碳渔业减排增汇农机节能;翻F等重点任务,遵循化肥减量化、投入品高效化、废弃物循环化”的思路,在种植业方面,着重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和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在畜牧业方面,持续推动畜牧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在渔业方面,重点发展渔业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增加渔业碳汇;在农机方面,有序
7、推广低碳节能农机装备,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二)农田扩容增汇强化耕地数量与质量保护,以耕地有机质提升为重点,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一批具有排灌能力的旱涝保收农田;推广用地养地结合的培肥固碳模式,加快退化耕地治理,提升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提升农田土壤碳汇。发挥果园茶园等多年生作物的碳汇功能。(三)农村生活节能降碳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生物质能、太阳能等绿色用能模式,增加农村地区清洁能源供应。推动农村取暖炊事、农业生产加工等用能侧可再生能源替代,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和用能方式,实现农村生活用能低碳化。三、具体措施(一)种植业绿色发展1 .化肥减量。重点围绕全市粮食主产区、果菜茶优势产区和农业绿
8、色发展先行区,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加大配方肥推广力度,推广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叶面喷施等施肥方式;调整优化肥料使用结构,开展缓释肥料、水溶肥料、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高效新慨巴料示范推广。重点在长江及干流区域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示范,集中推广一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2 .稻田管理。以全市水稻主产区为重点,强化稻田水分管理,因地制宜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适时引进节水抗旱稻作技术,提升稻田水分利用率;在渝西等灌溉条件较好的区域,推广旱耕湿整、保护性耕作等好氧耕作技术;在温光条件允许的地区,推广稻一油、稻一肥等水旱轮作。(二)畜牧业低碳发展3 .绿色养殖。以畜禽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畜禽养殖,
9、建设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示范基地,开展安全高效环保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推动饲料产品升级;利用微生物工程发酵开发安全高效、环境友好、无残留新型饲料资源和饲料添加剂,提高牲畜消化率和瘤胃内食物颗粒的流通速率。加强引进品种的选育和培育,改良反刍动物品种。4 .粪污资源化利用。优化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技术及装备,改进堆肥方式、缩短工艺链条、减少处理环节、简化操作流程,实施畜禽粪污养分平衡管理,降低粪污管理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建立科学规范、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建立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支持散养密集区实行畜禽粪污分户收集、集中处理。(三)渔业增汇发展5 .低碳生态
10、养殖。在潼南等主城都市高效渔业区、万州等渝东北三峡库区生态渔业区、黔江等渝东南山地冷水鱼渔业区,发展生态渔业。持续推进稻渔综合种养、鱼菜共生等低碳生态养殖模式,重点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建设工程,发展渔农复合生态种养。在适宜区域发展水库生态渔业,实施水库生态渔产业集群建设,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实现循环经济模式和渔业生物碳汇。6 .养殖尾水治理。对全市连片集中的养殖池塘优先实施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积极推广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池塘水体综合调控技术和池塘尾水治理技术等节水生态养殖新技术,优化品种搭配,提升水产养殖精准化、机械化和智能化生产水平,突出提高池塘水体自净能力及排放水的资源化利用。(四)农
11、机绿色节能7 .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实施更为严格的农机排放标准,减少废气排放,加大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机淘汰力度,结合全市丘陵山地地域特色发展复式、高效专用农机装备,努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8 .农机化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引导一批农机技能人才创办领办农机服务组织,指导发展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育壮大一批适应不同产业、不同区域、不同生产规模需求的农机化服务综合体,支持装备一批中大型农机具,提供高效便捷的农机作业服务,提升作业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五)农田碳汇提升9 .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以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为目标,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集中力量建设集中连片、旱
12、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搭建一带三区五流域的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格局,即长江沿岸绿色生态高标准农田示范带,丘陵谷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平行岭谷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区,涪江一琼江流域、漱溪河流域、龙溪河流域、乌江流域、梅溪河流域的高标准农田。10 .退化耕地治理。以土壤酸化治理为重点,在酸化问题突出的重点区县,成片实施酸化土壤改良示范,推广石灰氮/土壤调理剂/深耕深松等改良技术模式,消除土壤障碍,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固碳潜力;根据不同区域生产条件,推广保护性耕作、合理轮作等技术,构建用地养地结合的培肥固碳模式,减轻连作障碍,改善土壤生态环
13、境。(六)秸秆综合利用11 .秸秆综合利用结构优化。坚持市场主体带动,因地制宜推动秸秆多元化利用,大力推广水稻高茬收割、玉米低茬收割技术,推进秸秆高效还田利用;在牛、羊发展重点区,推广秸秆青贮和直接粉碎饲喂技术;扩大秸秆基料栽培食用菌生产规模;鼓励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编织、创意工艺品等加工业。进一步完善秸秆资源台账,切实摸清秸秆资源底数,为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决策参考。12 .秸秆收储运体系完善。结合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农村“三变”改革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扶持政策,扶持发展一批从事秸秆收运、初加工和还田服务的秸秆收运处理主体,培养一批秸秆经纪人队伍,着力解决秸秆收储运难题。(七)可再生能源替
14、代13 .农村能源结构优化。以清洁低碳转型为重点,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农村沼气;推广秸秆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或技术,在渝东南和渝东北高山地区推广清洁炉具和生物质锅炉,助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灯等使用;推广畜禽粪污沼气能源化技术,引导形成“畜一沼一果畜一沼一草“畜一沼一菜等环保型生态养殖模式。14 .农村沼气安全管理。以大中型沼气工程和现存农村户用沼气为重点,推进农村沼气安全生产和利用管理,切实把农村沼气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最小单元,坚决遏制重大农村沼气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八)农业低碳科技创新15 .高效种养与绿色生产。强化农作物高效种植和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创新,着力开展技术
15、研发、产品创制和工程集成应用,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供给适配性,降低单位农产品碳排放强度,科学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有力支撑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产业提质增效。16 .耕地质量提升。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方针,围绕丘陵山地耕地高效利用,开展土壤健康快速诊断方法创制,开展土壤质量提升与健康保育、退化耕地治理与营养调控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提升耕地质量,夯实粮食生产根基。(九)农业农村碳排放监测17 .农业农村碳排放监测体系建设。按照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监测体系建设要求,遵循农业农村碳排放监测指标、关键参数和核算方法,优化稻田、农用地、养殖场等监测点位设置,开展农田
16、、渔业固碳等定位监测,提高农业碳排放监测水平和监控能力。做好农村可再生能源等监测调查,开展常态化的统计分析。18 .农业农村碳排放监测能力提升。创新农业农村碳排放监测方式和手段,加快智能化、信息化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监测领域的推广应用,探索构建智慧高效的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监测信息化体系。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统筹指导。在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市农业农村委组织实施全市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工作,加强督促指导;各区县农业农村部门要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建立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分工,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二)加强政策创设。强化政策的正向激励和负面约束作用,加强全市现有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支持政策的落实落地。探索创设有利于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的扶持政策,对以低碳农业为理念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补助;探索将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