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教学强化课程思政方法策略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课堂教学强化课程思政方法策略解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美术课堂教学强化课程思政方法策略解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作为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我们更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美术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不同时代的美术艺术作品和创作活动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认识和价值态度,与思政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做好美术学科课程思政,对于构建美育思政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儿童美术有着其独特思维、视角和艺术语言。众多教育研究发现,儿童美术学习探究的过程与其思维发展、思想认知有着及其重要的关联。卢梭、皮亚杰等教育家在研究儿童学习和认知方
2、面,都曾对儿童美术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儿童美术表现的过程充分反应了对生活的观察和认知,有目的设计的美术学习活动对儿童的认知和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有着及其重要的研究意义。一、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其核心内涵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
3、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整个教育体系,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其外延包括各个国家课程,也包括学校开展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及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美术是国家课程之一,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将使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得到丰富和延展。二、课程思政对美术教育的影响与意义(一)提高教学站位,把握价值导向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
4、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用“大思政”的格局,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育人因素,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做好文化传承,育才与育人融合,将有效提高美术学科的教学站位,把握美价值导向。(二)实现学科价值,提升学科地位长久以来,艺术学科在学校教育中极易受到忽视,大家更关乎学习语言和数字。知觉心理学家阿恩海姆曾说:“只有当那些教育家们和学校的管理者们懂得,艺术是增加感知能力的最强有力的手段,没有这种感知力,任何一个研究领域的创造性思维都不
5、可能,他们才不会拒绝把艺术课列为重点课程J思政教育,需要更多的直觉感知影响思维认知,美术教育活动中渗透思政教育,将更加有效地提升受教育者对核心价值观的感知、理解和认同,美术学科教育的价值将得到更大的体现,从而提升自身的学科地位。三、美术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策略(一)寓情自然生活美学,引导正确价值导向中国人自古崇尚自然,善于从自然中发现美与智慧。庄子思想中一个贯穿始终的核心就是自然,他根据自然的法则创造了理想的社会图景。从远古到当代,从中方到西方,山水、植物、动物自然元素、自然题材都是人们艺术创作活动中的主要内容。人们在自然与生活的美学研究中陶冶情操,修养德行;在与自然的对话中思考哲学,充盈智慧。人
6、与自然艺术交流的历史也是人类社会思想发展的历程。美术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自然生活元素与主题,在艺术创作与艺术设计活动进行真、善、美的价值引导。美术课堂带领学生走近自然,走进生活,感受自然之美,领略自然智慧,寓情与自然生活美学,对引导学生积极正确的价值导向有着重要作用。在艺术创作中,亲近自然,研究自然,(二)关注传统艺术审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目的是要引导学生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
7、术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在艺术创作与欣赏探究活动中关注传统艺术审美,理解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例如,“设计应用”领域中巧用对称形一课与漂亮的花瓶、百变团花、吉祥图案等课形成主题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理解民族审美。学生通过欣赏等活动,在了解有关建筑、民间艺术中的对称与和谐美的基础上,围绕对称形的设计与制作,引导学生发现对称美、创新运用对称从而理解“对称是视觉美的天性使然,中式对称审美是对自然美的崇尚与广泛运用并最终领会“一求一应,讲究一诺千金,信用是看不见的对称轴。一教一学,讲究尊师重道,教养是看不见的对称轴这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对称是中华民族延续繁衍的文化基因J引导学生理解传统审美,传承民族文
8、化,是美术学科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三)合理提供创作素材,有机渗透思政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课程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课程思政理念下的美术课堂既要保证学生独立审美的精神及创新意识得到发展,同时要有效实施课程思政,通过艺术创作的学习活动培养社会需要的人。这需要我们将思政教育有机渗透到美术活动中。美术活动离不开创作素材,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选择提供素材,对思政教育的有机渗透有着重要作用。例如,五年级拼贴添画一课与大师画我也画、奇思妙想等
9、形成主题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在拼贴艺术的欣赏与创作活动中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表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选择传统文化性形象、家乡地标建筑等图像资料做创作素材,贯穿艺术活动始终,引导学生关注经典、创新实践,将极具前卫艺术的学习活动与经典文化结合,让课程思政在美术教学中得到有机渗透。课程思政的方法是显隐结合,思维是创新。针对美术学科特点,从学习素材的提供入手,将艺术活动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既有开阔的艺术视野,又有育人的追求。(四)凸显美术学科特点,激活课程思政活力美术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的人文性与生活化,学习形式的活动性与探究性等,让美术课堂呈现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10、课程思政的理念是协同育人,结构是立体多元。教师把握美术学科优势,凸显学科特点,审美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相互融合,各自内涵与外延得以丰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艺术活动是美术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问题情境的设计与思政教育结合,是教学活动愉悦性与思想性的融合。例如,在学习传统审美和设计的教学中,教师联系北京冬奥会申奥成功这一实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争做文化传播使者,向世界友人展示中国的文化与魅力。这一积极的价值导向激发学生参与系列体验探究活动,并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感受中
11、国传统审美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立足课程&政,让美术学科有价值站位,凸显美术学科特点,课程思政的活力得到激活。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积极探索“大思政课”建设路径,推动基础教育阶段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不断增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针对性、有效性,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美术学科具有审美性、创造性、人文性等特点,在课程思政中拥有独特的优势。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确保美术教育的学科特色,又要联系实际探索实施课程思政,才能让思政与艺术同向同行。一是课堂导入,创设思政情境。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基础,以学生面临的问题与
12、困惑为引入点创设思政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教学目标。如在“中国建筑”赏析课教学时,导入环节用视频呈现“故宫”“布达拉宫”等中国特色建筑,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二:教学内容,融入思政要素。美术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关键体现在“融”字上,可体现在六个方面,即利用教学中作品创作的背景融入、利用作品反映的内容融入、利用作品的影响融入、利用作品中主人公最后的命运融入、利用作者创作的思想融入、利用美术作品创作者的生平事迹融入,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还能使学生人格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从而达到思政“无痕”的效果。三是学生活动,关注
13、思政细节。美术课堂教学思政是否成功,不在于教师讲得是否到位、是否精彩,关键在于学生思想是否得以提升。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活动,并在活动中关注行为细节。如上课讨论时发言要举手、交流讨论时需小声;下课时要收拾好自己的用具、捡走垃圾,等等,不但能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还能让学生增强规则意识,于细节处进行思政教育。四是总结环节,升华思政情感。美术课堂总结是教学中既重要又容易忽视的环节,是完成知识与技能教学的最后阶段。美术课堂总结需关注升华思政情感,让学生在自我整理新知时,还能感觉“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在“书法的点画之美”一课总结时,教师可将“一点一画写人
14、生、一扬一顿现精神的书法点画之美升华,把做人要站得直、行得正、走得稳的良好品质渗透给学生。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美术学科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载体,理应积极探索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策略,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与影响力,润泽学生心灵。一是优化美育课程体系,深挖教学内容之美。深挖美术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美术引入思政实践,用艺术促进思想引领,不断完善美术课程体系。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塑造相结合,创新美术教学内容,借助美术的独有魅力,打破传统思政教学的呆板印象。比如,在“彩墨脸谱”一课中,教师可引领学生体会脸谱
15、承载的“善恶分明”“表里如一”等传统文化思想和情感。二是完善美育协同机制,提升美术教育实效。树立大美育教育观,在美术教学中渗透语文、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内容,建立跨学科美育课程体系。同时,促进学校、家庭与社会的互动互联,构建“课内外贯通、家校社联通的协同育人机制。三是完善美育评价体系,构建学科激励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美术学科评价标准,构建多元化的美术学科思政评价体系,增强评价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准确性。比如,在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中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鼓励美术教师把教书育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以评促教的效果。四是拓展美术育人空间,融合线上线下资源。随着线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在线学习平台成为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新渠道。美术课程思政要选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实现美术教育思政目标,提高美术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