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某某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实背景下,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结合市场需求结构变化,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农业生产方式变革,以培育主导产业为抓手,利用主导产业迅速扩大所产生的扩散效应,促进上、下游产业及旁侧产业发展,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一、基本情况某某县地处云南中西部,隶属玉溪市,总面积1526.5519平方公里,居玉溪市第4位。其中,山区面积1472.061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6.4%,人均耕
2、地面积1.78亩。下辖7个乡(镇、街道),共58个行政村(社区),792个自然村。据公安户籍人口统计年报,2022年末,全县总户数59284户,总人口164040人。其中,乡村人口89388人,占总人口的54.5%o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某某县以粮食安全保障为基础,依托区位、交通、市场、人才优势,以“烟、畜、菌、菜、果、药”为重点构建“6+N”产业体系,扎实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2023年,某某县实现现价地区生产总值(GDP)171.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1:41:48。其中,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29.2亿元,按可比价格
3、计算,增长3.8%,农业对某某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拉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一)初步构建起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综合考虑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自然地理环境、生态承载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初步构建起以“烟、畜、菌、菜、果、药”为重点的“6+N”产业体系,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稳步发展。2023年,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产值同比增幅在玉溪市9个县(市、区)中排名第1。按可比价格计算,2023年,某某县第一产业增加值18.3亿元,增长3.6%,对某某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其中,“烟、畜、菌、菜、果、药”(不含相关服务业)产值分别为2.8675亿元、12.1758亿元、0.5092亿元、3
4、.5541亿元、1.05亿元、0.13亿元。(二)农业经营主体结构不断优化通过多种形式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支持农林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截至2023年,某某县共培育家庭农场18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11户,注册资金共1.8076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3家,在玉溪市9个县(市、区)中排名第4,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7.8651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林牧渔总产值比值为1:3.71。(三)生产方式持续转变一是农业绿色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持续开展绿色防控和科学施肥技术示范推广,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和农
5、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2023年末,某某县共有4户企业持有“两品一标”有效证书21个(有机产品17个、绿色食品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用标产值达600多万元。二是数字技术在农业产业中的应用不断增强。建立数字农业建设示范点、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试点,积极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网络营销新模式和信息化管理服务。三是产业融合度稳步增强。通过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强化技术创新、开拓产品市场,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四)农业设施和装备明显改善截至2023年,某某县已建成及在建高标准农田18.86
6、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的86.19%;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37万亩;耕地质量提高0.02个等级;农机总动力18.71万千瓦,机械作业面积达59.37万亩,农机化率达到53.12%;建成农(林)业产业适度规模种植基地534个,其中,“大棚+水肥”一体化型的设施农业基地201个,占基地总数的37.64%o(五)农业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十三五”末,某某县14家农产品外贸企业出口额为5.3亿美元,占某某县外贸进出口额的61.6%,占玉溪市农产品出口额的16.8%,农产品出口在玉溪市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二、存在问题(一)农业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一是产业结构层次单一。以“烟、畜、菌、菜、果、药”为重点的
7、“6+N”产业体系为产业初级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产品种类丰富但多以初级产品为主,绿色化、多元化的优质产品少,产业链条短,产业发展呈扁平化趋势。二是产业市场化程度低。经营主体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环节与市场化方向的融合度低,“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成为产业发展难题。三是没有培育出主导产业。有的产业存在发展初期一哄而上、遇到困难一哄而散的现象,同质化、规模小、可持续性较差等问题突出,缺乏具有扩散效应的主导产业引领产业发展。(二)生产要素投入质量较低农业生产方式仍然以户外型、粗放型、种植型为主,现代生产力要素吸收应用不足,生产方式变革滞后。一是资金投入渠道窄。财政资金来源分属不同部
8、门,投入比例较低,投资分散、周期长、效益低,难以吸引市场资本进入农业产业。2023年,某某县农业投资完成率为89.67虬在玉溪市9个县(市、区)中排名第1,但这是在上一年度低投资率基础上增加1.5倍后的结果。二是新产业发展用地供给不足。农业设施用地建设标准低、审批手续繁杂,农业发展必要的配套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审批难度较大。三是农村整体劳动力素质不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四是现代技术吸收应用不足。农业生产机械装备等先进生产工具应用率不高,设施农业发展范围窄、水平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不快,信息应用及建设滞后。(三)经营主体组织化程度较低一是适度规模经营比
9、重较低。绝大部分新型经营主体小、散,制度不健全,生产经营能力不强,带动能力弱。2023年,在某某县21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注册资金500万元(含)以上的仅有10家,占5.4%,而注册资金不足10万元的有78家,占41.9%o二是土地流转组织化程度低。农户对土地的传统依赖度较高,土地流转存在被动性、自发性和分散性,土地流转不规范,适度规模化经营受限。2023年,某某县土地流转面积4.64万亩,仅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23.55%,其中,农户间自发流转的土地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36.53%,流转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面积合计占流转总面积的31.54%。三是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与基
10、地、农户的联结不够紧密,辐射带动不强,产业发展的“扩散效应”弱。(四)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不足一是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不规范,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进、销、存档案记录不健全,经营服务能力水平不高。二是投入品使用不科学,存在乱用和滥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情况,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三是农业综合执法改革不到位,监管执法力量弱,执法保障难,监管不到位,检验检测能力不足,无法出具检测报告。四是农产品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不高,技术指导不到位,产品质量认证滞后,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保障。(五)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一些地方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要项目、等资金、靠上级的思想,“政府干、农民看”等现
11、象依然存在。一是部分地方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作用不强,组织发动群众的方式方法陈旧,干部拍板多、农民声音少,没有充分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二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经营体制不健全,缺乏集体积累资金,部分村办公司存在无经营无收入情况。三是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发展缺乏有能力、有热情的“领头雁”和乡村本土技能人才,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辐射带动农户能力有待提升。三、改进对策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第一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但在粮食安全进入国家安全建设、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导致的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和现代科学技术向农业产业的渗透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农业产业发展将产生“突变
12、”,走向新的发展周期。当前的农业产业正处于新发展周期中的投入期与成长期的交汇点,要重点解决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着手解决产业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一)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要从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出发,结合某某县自身特色优势,把蔬菜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以培育主导产业为抓手,利用主导产业迅速扩大所产生的扩散效应,促进上、下游产业及旁侧产业发展,改变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促进产业成长。主要理由:一是从政策方面来看,“菜”产业不与农业“非农化”“非粮化”相冲突;湖泊治理使原来分布在主要湖泊区域的蔬菜产能退出市场领域,为某某县发展蔬菜产业提供了机遇。二是从资源气候条件方面来看,某某县域内扒河、绿汁江干热河
13、谷流域,光热资源优势突出,产业提质增效空间大,春季气温回升快,夏秋季产品上市时间早,淡季补缺能力突出;而以六街街道、龙泉街道、浦贝乡为主的坝区,交通优势强,外销条件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备,生产优势明显。2023年,某某县蔬菜累计播种面积12.78万亩,产量18.808万吨,产值3.5541亿元,同比增长3%,其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24.12%。三是从市场需求方面来看,产品在某某县内和云南省内的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间的比例)较弱,市场发展前景不占优势,但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下,某某县域内扒河、绿汁江干热河谷流域,淡季补缺能力和坝区生产优势决定了产品在省外、国外
14、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发展优势明显。(二)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产业相互关联、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经营主体高度密集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能够使聚集于区域内的经营主体共享人才、市场、技术、信息等诸多产业要素,产生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共生效应,彼此间形成一种互动的“竞争一压力一创新一跃升”的产业发展模式,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为此,一要推进产业集群化空间布局。整合某某县域内扒河、绿汁江干热河谷和坝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认真分析市场需求,精选项目和品质优良的品种,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突出串珠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群,集中培育规模体量较大、融合程度较深的区域性蔬菜产业
15、集群。二要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聚焦主导产业,依托产业园区曾所片区产业基础,整合生产要素,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推进高质量农业产业招商,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与蔬菜产业配套的上、下游产业及相关服务业,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特色优势强、产业集群高度密集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业产业园。(三)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针对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集群化发展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要优化财政投资方式。改变以往财政在农业投入上投资分散、周期长、效益低的局面,整合分属不同部门的涉农财政资金,集中投资于农业主导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激发主导产业迅速扩张发展,发挥投资最大化效应,最大限度吸引市场资本参与农业发展。二要保障发展用地供
16、给。用好用活土地政策,充分挖掘建设用地存量资源、农村发展用地存量资源、耕地转入转出资源,依法依规保障新产业发展用地、农业设施用地、农业发展必要的配套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提高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低效产业建设用地再开发,合理拓展用地空间,提高产业项目引进质量,保障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使用土地生产要素。三要提高劳动力要素投入质量。充分发挥某某县农技推广站的主阵地作用,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技术推广和培训,培养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要做强做大优势产业,以产业优势吸引高素质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力整体质量。(四)以现代科学技术要素应用引领生产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导产业内部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是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关键因素。一要以先进科学技术应用引领生产方式变革。把设施化农业作为生产方式变革的突破方向,加大生产环节中先进技术设施装备的投入和运用,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推进标准化、规模化、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