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数字化建设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教育数字化建设方案为深入落实教育数字化行动,加快推进数字教育,办好群众满意的教育,根据数字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关于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智慧教育平台试点为牵引,以教育新基建为支撑,以数据驱动为关键,推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加快构建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体系,为全面建设美丽城市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创新引领。二、基本原则坚持立德树人。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以数字化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坚持数字赋能。锚定人才培养、研究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教育治理等核心工作需求,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推进教育理念更新、教学科研创新。坚持项目推进。强化教育信息化体系的顶层设计,抓住信息化要素,将业务应用摆在突出优先位置,聚焦可推广、高质量的教育应用场景,以重点项目和试点示范带动整体推进。三、目标任务到2025年,基本健全校园数字环境、教育数据中心、数字教育资源、教育数字应用、教育网安全等教育数字化体系,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持续优化,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实现云网端一体化发展,有效满足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实现平台建设从功能升级向生态构建转变、资源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感知转变、教育教学从
3、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人才培养从能力提升向素养建构转变、教育管理从单向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教育决策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教育数字化整体发展水平迈入领先行列。四、主要任务(一)加快数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1、升级数字化基础设施。将数字化环境纳入学校办学条件建设标准,加快构建快速稳定、绿色安全的校园数字化环境。推进高等学校和有条件的中小学建设人机融合的综合立体教学空间。学校网接入带宽满足使用需求,教室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教室和教师终端按需配备,校园物联网广泛应用。2、升级教育网络环境。加快网络基础设施迭代升级,实现校园“全光纤化”网改造,推进网云化部署和数字化升级,丰富云计算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
4、快速、稳定、绿色、安全的网络服务。完成全部校园网升级改造,实现教育应用IPv6支持率明显提升,校园5G、无线局域全覆盖。3、优化数字支撑平台。完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功能,推动师生常态运用空间开展教学活动,实现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持续升级智慧教育平台,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深度整合各级各类教育数字化平台,推动平台互联、数据互通和应用协同,形成集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数字教育生态系统。4、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生活服务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以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集团办学总校为重点,推动学校升级改造。在新建校区、教学楼宇优先推进智慧
5、化应用馆室标准化建设,提升校园品质,营造校园智能化发展环境,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打造均衡化、智能化的硬件环境支撑体系。(二)完善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体系。1、丰富本地资源库。遴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基地,支持校企合作共建资源,探索个性化资源使用机制。组织一批名师工作室,开发优质校本资源。将精品课遴选、作业设计等常规活动及等专题行动,汇聚形成一批独创性优质资源。建立优质资源建设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参与资源建设。2、建设智慧资源平台。持续优化中小学、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和大学服务平台功能。引入一批优质资源,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应用,推动资源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教
6、育数字化部署和大数据汇聚应用支撑能力,促进教育创新和交流合作、资源开放共享。3、建设多元化模式。建立平台资源持续性生成机制,发挥市场配置作用,鼓励各学校自主,或者与科研院所和各类市场主体合作建设高品质的数字教育资源,探索平台资源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供给服务模式,进一步拓宽资源应用与服务边界,为城乡协同、教育帮扶提供辐射作用。(三)创设数字教育教学应用体系。1、赋能数字课程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开发和实施区级课程和学校课程,构建以课程为中心、数字为载体的课程、综合课程、实践课程等多层次、特色化的课程体系。组织开展一批数字技术支撑下的一流课程建设、数字化赋能课题研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等各类课程应用场
7、景。2、推进基础教育教学变革。建设数字教室应用平台,开展数字化教学应用监测,推进数字终端常态按需应用。推广智慧学伴,推动课程、作业、考试智能化适配。升级教师智能教学助手,开发智能备课支持系统,推进基于大数据的因材施教。推进适龄幼儿智能监管、家校互动、教学应用。探索利用沉浸式、交互式等新技术辅助提升特殊教育质量。3、深化课堂模式改革。推行智慧课堂教学新形态,推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课堂应用,开展基于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和个性化指导,积极探索智能技术辅助的“课堂+线上+实践”混合式教育新模式,促进时空融合,致力实现规模化教学安排下的个性化学习,促进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4、推动职业教育教
8、学创新。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推进“引企入校”改革,推动校企双师协同教学。支持职业院校建设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构建与现实融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智能化实训教学空间,推进融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建设数字化实训课程体系,推进专业与课程的数字化转型。(四)健全数字教育人才培养体系。1、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以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为依据,着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区建设,用数字化赋能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师智慧研训平台,推广应用教师智能助手,探索教师培养新模式,全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重点培养一线教师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数字化教学理念及方法,重点提高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引领区域研修和指导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9、。形成一批研修、教学评价的优秀案例,培育一批优秀的数字化教师培养试点校,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建设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培训基地。2、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优势产业人才需求,组建一批以专业为基本单元的优秀数字教材、实习实训基地,支持学生开展个性化自主性泛在学习。实施数字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以数字化教师教学需要和专业发展为导向,建设数字教师实训基地,强化教师基于数字化环境的实践教学能力,培育一批数字教育应用带头人。3、加强数字人才培养。完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将学生数字素养培育有机融入各学段、各学科课程教学,各级各类学校高质量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加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知识模块比例。通过多样化的实践培养具有数字
10、意识的数字人才。(五)打造数字教育数据体系。1、提高数据管理专业化。建立数字教育智囊团队,为专项工作提供决策及专业指导。选拔一批数字教育领行员,为校园实践提供技术支持。成立教育大数据中心,建立教育大数据管理专业队伍,不断提升教育数据分析、挖掘等处理能力,提升教育综合管理服务水平。2、推进数据决策科学化。打造教育数字大脑,实现以数据治理为核心、数智技术为驱动,整体推进教育管理与业务流程再造,形成以数据为依据的教育治理模式。推进数据支撑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评价、办学评价体系建设。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发挥数据在教育安全、培训监管、教育督导、科学决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六)提升数字教育网安全能力。1
11、、提升教育网安全能力。制定教育系统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从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安全管理层面出发,建立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教育信息系统安全有效运行。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完善数据容灾机制。持续开展各级安全演练,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和应急水平O2、净化教育网络空间。建立新技术、新算法、新应用进校园机制,加强教育移动应用程序、新型数字端等使用监管。加强安全、数据安全、科技教育和宣传。开展教育生态综合治理,推进系列专项行动,加强平台管理、内容管理,营造清朗的教育空间。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数字教育建设工作,下设“数字教育工作推进办公室”,督促推进各项工作,成立数字教育专项工作组,加大统筹力度,建
12、立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打造跨部门多业务协调机制,形成服务校园、师生、家长的综合性一体化服务平台。(二)完善投入机制。统筹用好各类支持,对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先行先试学校给予支持。在加大投入的基础上,统筹利用市场多种渠道,引导社会支持数字教育发展。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管,规范项目建设,提高使用效率。(三)完善推进机制。建立考核约束机制,加强教育数字化工作督导和考核。建立揭榜挂帅等激励机制,设立试点示范项目,推动教育数字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建立评估机制,引入专业机构对各地各校教育数字化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四)强化人才支撑。健全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队伍,加强教育信息化人员配置和能力建设。设立教育数字化骨干人才培养项目,选派教育骨干教师进修学习、跟岗锻炼。组建教育数字化小组,发挥实地指导、宣传推介等方面作用。(五)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典型案例的挖掘、培育和选树,每年召开一次现场观摩会,推动各校互观互促、比学赶超。组织系列宣传报道活动,广泛宣介有关创新成果和典型经验,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数字化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