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科学一年级下册《9 空气是什么样的》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2017秋)科学一年级下册《9 空气是什么样的》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2017秋)科学一年级下册9空气是什么样的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苏教版(2017秋)科学一年级下册9空气是什么样的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掌握描述和测量空气的方法。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树立珍惜资源的意识。二、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九课,主要介绍空气的基本性质以及如何描述和测量空气。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并能够掌握描述和测量空气的方法。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的特点,树
2、立珍惜资源的意识。三、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空气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空气的基本性质和如何描述和测量空气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空气的基本性质和描述测量方法。四、重难点重点:掌握空气的基本性质和描述测量方法。难点: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和描述测量原理。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空气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或实物中都包含着什么物质?为什么它们都离不开空气?2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引出本课的主题一一空气。3 .教师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掌握描述和测量空气的方法。(二
3、)学习新课1 .学习空气的基本性质(1)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空气的存在和特性。例如,将一个塑料袋充满空气,然后扎紧袋口,让学生观察塑料袋的状态。(2)引导学生思考:塑料袋为什么鼓起来了?里面是什么物质?(3)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它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2 .学习描述空气的方法(1)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空气的变化,了解如何描述空气。例如,将一杯水和一杯空气分别放在称重器上,让学生观察称重器的读数变化。(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的重量比空气重?如何描述空气的重量?(3)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可以通过称重法来描述空气的重量。3
4、 .学习测量空气的方法(1)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如何测量空气的体积。例如,将一个气球充满空气,然后扎紧气球的口,将其放入一个有刻度的容器中,让学生观察气球的体积变化。(2)引导学生思考:气球为什么变大了?如何测量空气的体积?(3)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可以通过测量气球的体积来测量空气的体积。(三)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实验任务,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验。例如,让学生用称重法测量一个塑料袋中空气的重量,或者用测量法测量一个气球中空气的体积。2,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3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实验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
5、经验和收获。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如何更好地描述和测量空气?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交流讨论实验结果。例如,让学生探究在不同温度下空气的重量和体积是否会有变化。5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经验分享和总结,让他们交流讨论自己在实验中的得失和收获,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四)课堂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空气的基本性质以及如何描述和测量空气。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我们发现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它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影响我们描述和测量空气的因素。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发现更多有趣的自然现象,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同
6、时,也要树立珍惜资源的意识,保护我们的环境。(五)、习题设计1 .填空题:(1)空气是一种()物质,它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2)空气的基本性质包括()、()和()。(3)描述空气的方法包括()、()和()。2 .选择题:(1)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空气?()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2)下列哪种方法可以描述空气?().用手摸B.用鼻子闻C.用眼睛看D.用耳朵听(3)在描述空气的过程中,下列哪种因素不需要考虑?()A.温度B.湿度C.光照D.风向3 .判断题:(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2)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运动来描述空气。()(3)在描述空气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温度、湿度、光照和风向等因素。()4 .简答题:请简单描述如何通过实验来描述和测量空气。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空气的基本性质和描述测量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但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通过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要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珍惜资源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