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做强生产性服务业,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赋能“33618”制造业为发展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品质化、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国际化水平,构建优质高效、布局合理、融合共享的生产性服务业新体系,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支撑。到2027年,中国软件名城加快建设,设计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商务服务活力释放,西部金融中心
2、建设打开新局面,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基本形成,服务业品质化、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5%以上。20个百亿级规模、具备较强行业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基本形成,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100家,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容量持续提升。二、促进产业协同和融合创新,推动产业体系由“制造”向“创造”跃升(一)完善科技研发服务体系。加快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综合体等建设,优化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快构建全周期、全链条、市场化的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支持建设全市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实施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
3、化与产业化若干措施。升级打造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加快建设重庆市技术转移研究院。着力支持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分层分级分类打造一批综合性、专业化及行业性的中试平台。深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重点引进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创业投资等各类服务保障机构。打造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科技服务、校友经济、创新氛围”五位一体”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加快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到2027年,全市科技研究和技术服务增加值达550亿元左右。(二)加快全球“设计之都”建设。实施国家级和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工
4、程,支持企业整合资源设立独立的工业设计中心或建设设计研究院。引导工业设计领军企业构建“设、研、产、销”综合设计服务生态体系,推广“互联网+工业设计”新型服务模式。支持举办智博杯工业设计大赛、川渝十大工业设计师等国际化、特色化设计赛事或活动,促进设计创新和成果转化。鼓励工业设计师参加国内外工业设计比赛,开展工业设计专业职称评价,培养100o名以上优秀设计师。强化巴渝特色文化、工业遗产遗存、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利用,将巴渝特色元素融入创意设计。支持创意设计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培育智能创作、云端文化、交互媒体、科技设计等新型业态。到2027年,建成重庆设计公园、重庆工业设计产业城、重庆工业设计总部
5、基地等设计园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达15家左右,文化创意及工业设计相关企业服务总收入超过3000亿元。(三)打造千亿级检验检测产业集群。推进市级质检中心创建,积极申报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质检中心,争取国家检验检测认证能力布局。突出培育市场主体,大力招引全国100强、世界知名检验检测机构和高端检验检测装备制造企业。推进检验检测管理信息化,推广使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1.lMS系统),打造一批数字化智能化实验室。大力提升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领域检验检测能力,谋划布局软件与信通服务、新能源、新型储能及前沿新材料等领域的检验检测服务,发展检验检测延伸服务和认证服务。促进检验检测与制造业协同布局,发挥两
6、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的产业和技术人才优势,持续打造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和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到2027年,检验检测服务业全产业链规模达到千亿级。(四)推动专业维修向智能运维升级。聚焦汽车、轨道交通、清洁能源装备、船舶、化工及冶金装备、飞机等重点领域,引进实施模拟运行、状态监测、维修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管理重点项目,提升优势产业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推动运维及运营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引导专业维修服务向智能化、流程化、平台化的智能运维服务转型,为制造业企业提供IT研发、运维、运营全领域的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集机器学习、智慧识别、异常检测、远
7、程诊断、智能预警、智能决策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全生命周期智能运维服务平台。在重庆自贸区和有条件的综保区积极拓展数控机床、通信设备等保税维修业务。到2027年,新建高端智能运维服务平台10个,培育高端智能运维服务企业50家左右。(五)加快发展低碳环保服务。培育壮大生态环境监测、污染防治、合同能源管理、工业企业节能诊断服务等绿色服务机构,加强对碳核查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大力发展节能减排投融资、节能环保产品和绿色产品认证、环境影响评价等第三方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绿色设计、清洁生产等先进制造技术,推动环保装备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建设绿色低碳技术咨询服务体系,探索创新绿色低碳服务模式。实施交通物
8、流等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计划,推动重点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绿色转型。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施全链条回收循环利用行动,重点推进汽车零部件、废旧动力电池、有色金属等再制造产业发展,打造国家新型废铝高端产业加工基地。到2027年,建成10个绿色分拣中心,报废汽车、废旧家电回收量分别较2023年增长100%和30%以上,合同能源管理等绿色服务业营收年均增速超过20%o(六)提升工程技术综合服务能力。着力引进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工程设计、勘察测绘、咨询服务等建筑业上游企业,培育壮大投资咨询、设计、勘察、造价、监理、招标代理等专业服务机构,加强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工程技术专业服务业标准化。到202
9、7年,全过程工程咨询骨干企业达50家,勘察设计行业营业收入突破600亿元,取得注册执业资格的勘察设计人员达6000人,注册监理工程师和造价工程师突破1万人。三、加快产业链优化整合和数字化转型,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一)培育发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实施总集成总承包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加快培育一批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提供商,增强综合解决方案供给和集成服务能力。引导设计、制造、施工等领域骨干领军企业面向重点工程与重大项目,整合资源、延伸链条、集成创新,发展成为集咨询设计、制造采购、施工安装、系统集成、设备成套、远程运维和售后服务于一体的总集成总承包项目服务商。拓展应用场景和领域,培育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
10、等新业态,发展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和信息技术集成服务,提供“硬件+软件+平台+服务”的集成系统。到2027年,新培育总集成总承包链主企业10家,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在全市产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二)创新发展供应链管理服务。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等重点领域,提供专业化、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服务。鼓励建设供应链分拨中心、智能化仓储设施,引导物流、快递服务融入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等环节,发展零库存管理、生产线边物流等新模式。引导链主企业建设“一链一网一平台”,打通上下游企业数据,推进供应链要素资源集聚和动态优化配置,实现采购需求精准决策、供应链可视化监控、产
11、供销高效协同和平衡优化、风险隐患识别预警等,提升供应链数字化水平。到2027年,建设10家链网平台工厂,基本形成覆盖全市重点产业的智慧供应链体系。()融合发展产业电商服务。加大对头部直播电商MCN机构招引,集聚一批直播孵化公司和主播达人。培育打造一批专业功能独特、成长性好、创新竞争力强的产业电商平台。鼓励支持电商龙头企业加强与本地生产制造企业合作,提供在线采购、网络直销等服务模式。健全跨境电商物流、报关、信保、融资、收汇、退税等一站式综合服务体系,推广“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完善公共海外仓服务。构建智能集约的数字化服务支撑体系。构建数字农业电商直播“1+10+100+1000”产业体系,加强
12、乡镇电子商务、商贸设施和到村物流站点建设,推动农村产业、重点电商改造。到2027年,全市网络零售额达到2700亿元,打造12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四)提质发展软件信息服务。深入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加快“启明星”“北斗星”企业培育,推进软件人才“超级工厂”建设。聚焦重点区域,利用存量楼宇加速集聚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及人才,大力发展工业软件、人工智能、汽车软件、卫星互联网等。支持两江软件园、仙桃数据谷软件园、重庆软件园、重庆软件天地等创建中国软件名园,努力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发展前景好、示范作用强的标杆场景,探索形成特色场景创新生态和应用
13、示范。积极开展卫星互联网等新兴领域招商引资。到2027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近64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五)拓展数据资源服务业态。探索建立数据要素型企业认定机制,培育数据要素型企业,建设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发展数据生产产业,在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领域,培育贴近业务需求的行业性、产业化数据商。发展数据流通产业,培育数据流通服务商、数据经纪商和第三方服务机构,规范开展数据经纪、合规咨询、数据金融、数据托管等专业服务;面向汽车、电子信息、科技、交通等领域,发挥“山城链”区块链基础能力,建设可信数据空间,为融合应用提供数据流通基础服务,打造服务全国的数据交易流通产业链。
14、发展数据应用产业,支持企业推广复制数字重庆建设典型应用场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发展数据安全产业,支持企业开发数据安全合规评估、资产保护、可信流通、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数据产品与服务。完善数字内容服务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游戏、影视动漫、数字视听、网络直播、电竞等数字内容新业态,鼓励发展泛娱乐、泛阅读、泛教育等多元业态融合的数字内容产业。加快建设文化内容数字资源平台、数字内容双创服务平台和数字内容产业创新中心。到2027年,全市数据资源服务产业市场规模迈上新台阶,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四、优化提升功能性服务支撑,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一)提升生产性金融服务质效。大力实施
15、“智融惠畅”工程,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推动区域性、功能性总部在渝落地,争取全国性交易所、金融机构设立交易系统、灾备中心等金融基础设施。深入开展企业上市“千里马”行动,打造西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高地,推动设立期货交割库。优先保障重大战略资金需求,强化对民营、中小微、乡村振兴的精准支持,通过设立惠农支付点、普惠金融服务站、自助设施设备、“警保联动”劝导站等渠道,不断延伸服务触角。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深化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提升金融数智治理能力,申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构建通道金融体系,提升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能级,强化贸易金融、产业金融、消费金融合作以及跨境经贸撮合等
16、合作。实施中新金融合作提档行动,扩大自贸试验区金融制度型开放,深化成渝金融协同。到2027年,力争金融资产规模达到11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8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9.5%。(二)强化便利高效的物流服务。启动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建设,完善“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完善多式联运体系,深化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推动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引领的出海出境大通道提质扩能。强化国家物流枢纽与通道、产业园区统筹衔接,打造枢纽经济产业集群,拓展物流服务价值链。强化内培外引提升物流市场主体实力,吸引上下游产业优质企业落户重庆,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主体,打造现代化物流龙头企业,到2027年新增A级物流企业20家。建设数字陆海新通道,构建“通道大脑+智慧物流链”体系,加大数字提单推广力度,拓展智慧长江物流重大应用。推动物流降本增效,加快发展绿色物流,促进标准化单元化物流设施设备共建共享,探索共享物流、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等新模式,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力争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至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