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阿黑门尼德帝国道路交通略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波斯阿黑门尼德帝国道路交通略论.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波斯阿黑门尼德帝国道路交通略论摘要:波斯阿黑门尼德帝国幅员辽阔,族群众多。为治理广土众民,帝国修建了相对完善的道路网络和配套设施,路况修筑和维护都较优良,交通安全,管理有序。在此基础上,波斯帝国实现了境内人员流动畅通,并能长距离通行,使商贸活动得以在欧亚大陆更大范围内开展。波斯帝国时期的道路交通建设与管理,有效维护了当时帝国的治理,促进了东西方远程道路的联结,并为以后丝绸之路西段的形成奠定了历史基础。关键词:波斯阿黑门尼德帝国;道路交通;丝绸之路引言道路对人类历史的功用非常大。自然道路由动物和人踩踏形成,人工道路则多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才有意识修建的,而距离较长、成体系的道路则和古代帝国的出
2、现密不可分:一方面,帝国统治范围突破了相对狭隘封闭的民族地理空间,拥有广袤疆域和多元人群,为有效控制和管理帝国,便捷通畅的远距离交通变得重要而紧迫;另一方面,帝国本身能够集中人力、物力发展远距离交通,修路是其中基础且关键的一环。通过道路,帝国交换信息,传达政令,调遣军队,输送物资,其道路交通的重要性正如研究中国唐代交通的严耕望先生所说:“交通为空间发展之首要条件,盖无论政令推行,政情沟通,军事进退,经济开发,物资流通,与夫文化宗教之传播,民族感情之融和,国际关系之亲睦,皆受交通畅阻之影响,故交通发展为一切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基础。”波斯阿黑门尼德帝国(Achaemenid,前550前330)是上
3、古欧亚大陆上兴起的规模空前的帝国,其所辖土地“从居住在索格底亚那那边的西徐亚人直到埃塞俄比亚、从印度直到萨狄斯(吕底亚)由此,波斯人通过征服首次将中亚、南亚与西亚、北非连为一体,突破了以前近东帝国相对狭隘封闭的地域,形成了一个更广阔的地理空间。在广袤的疆域内,帝国决川防,夷险阻,修建了以御道(RoyalRoads)为主干的完备道路网络,形成了成熟的邮驿体系,为当时的国家治理及以后的东西方交流奠定了道路交通基础。欧美学者布里昂(PierreBriant)、格拉芙(DavidF.Graf)等对波斯帝国的道路交通路线、驿站及其功能作了详细研究。相比之下,国内学者的关注不多,研究较为薄弱。有鉴于此,本
4、文拟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从道路交通体系的建设、维护、管理、利用等方面对波斯帝国的道路交通予以探究,以丰富我们对古代中东地区交通历史发展的认知。一、道路交通体系的形成在波斯阿黑门尼德帝国之前,崛起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安纳托利亚高原的诸多地域性王国已经在辖区及毗邻地区推进了道路建设。赫梯、吕底亚、弗里吉亚等国家在以前自然道路的基础上连接旧有的商业道路和地方道路并有所拓展延伸。为了快速调遣军队并传递情报,亚述帝国开始派军队在两河流域北部山区凿山劈石,修建道路,形成了最初的国家级大道一一御道一一来联结首都,并按里程设置驿站。然而,亚述帝国的御道仅仅局限于两河流域北部地区,并没有覆盖帝国全境,且路况不
5、佳。波斯阿黑门尼德帝国崛起之后,道路建设进程加快。为迅速了解各地情形,居鲁士大帝在建国伊始,就立即着手测量路程,建立驿站。大流士继位之后,开始进行大规模道路建设。首先,他沿用了近东世界已有的道路系统,翻修了古代赫梯和亚述的许多道路,使这些道路可以通行商队、传递邮件和行军往来。其中,波斯与叙利亚一巴勒斯坦行省的主要道路即属于这种类型,而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前484前425)笔下那条从以弗所出发经萨狄斯到苏萨的王家大道,则是用新路将以前近东各国修建的古道串联而成。其次,他和后世国王还新辟了许多道路。因为帝国发源地和中心位于波斯高原的法尔斯地区,所以联结首都一一帕萨尔加德(Pasarga
6、dae).波斯波利斯、苏萨、巴比伦、埃克巴塔纳之间的道路应该是新修的。此外,后世以呼罗珊大道而闻名的穿越伊朗高原连接西亚与中亚的陆上丝路干道,也在波斯帝国时期基本形成并见于史册,巴克特里亚和印度是这条道路通往兴都库什山以北和以南的终点。正是凭借这条远程道路,中亚地区在历史上首次与地中海地区贯通,发生直接联系。正是这些古道、新路经过串联,将波斯帝国的首都和行省的重要城镇连接起来,形成了帝阈的主要交通干道一一御道。而在御道干道之间,则密布着诸多支线道路。这些支线多分布在山区和沙漠地带,里程较短,因此常被人略而不记。然而,波斯帝国各地居民正是依赖这些分支道路将小城、村镇、农庄连接到御道上来。不仅如此
7、,波斯帝国在御道上还设置了一系列驿站、客栈、仓储和卫所等相对完善的配套设施,以便给信差等官方人员提供粮食、马匹等物资。根据希罗多德等古典作家的记载,这些配套设施多分布在帝国西部尤其是从以弗所到苏萨的王家大道上。波斯波利斯要塞泥板文书显示,法尔斯高原上存在完备的驿站系统,且运转非常繁忙。而现存公元前4世纪巴克特里亚的阿拉米文书,记载当时一位名为巴亚萨(Bayasa)的高级官员在从巴克特里亚首府巴尔赫前往瓦尔努的途中,曾从驿站领取了大量补给物品。这说明帝国东北巴克特里亚等边陲地区也建有驿站。因此,从交通的角度来看,波斯帝国超越了以前近东的国家,是古代道路建设的集大成者。它不但修复旧有道路,还通过御
8、道与支线建立了广布欧亚大陆的相对完善的交通网络。二、道路交通状况在当时,波斯御道大部分路段虽是土筑,但质量很高,路面平坦宽阔。当道路遇到河流等天堑时,波斯人还通过架设舟桥或用驳船衔接以保通畅。考古学家在戈尔迪乌姆清理出来的古代道路是较为典型的御道,该段御道士路路基宽6.25米,两侧镶有路沿石,路面中间的背脊将之分成来往两车道。这些御道通过沿途植入的“里程碑”(milestone)来标示里程。帝国使用的里程计算单位“帕拉桑该斯”(parasangs,约5.4公里)意为“标示物”,即可印证其存在。总体来说,这些土路维护良好,希罗多德提到:“薛西斯大王的道路直到我现在的时代仍然完好无损;色雷斯人既不
9、加以毁坏,也不在上面播种什么,他们对这条路都是十分尊重的。”然而,毕竟当时是以土筑路,若逢雨季或途经沼泽地区,通行起来还是十分困难的。色诺芬提到小居鲁士在出征时,其车辆就曾陷入泥泞之中。除了土路,波斯人还采用一种新型筑路方式一一石铺道路,以供车马通行。但这种石铺道路通常只限于都城的门口、城中主要街道以及联结首都之间的御道。现今考古学家在苏萨通往波斯波利斯的近畿路线上发掘出一段7米宽的鹅卵石路和一段5米宽路边镶有路沿石的石板路,在马达珂(Madakeh)则发现了一段在岩石中凿出的道路。由上可知,波斯各条御道的路况因地形地貌、取材难易及道路重要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交通状况也因而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10、大流士三世在高加美拉战役失败之后,料想亚历山大会优先取道交通良好的道路前往人烟稠密的苏萨和巴比伦,而不会选择米底的崎岖道路,于是他避开大道,翻越扎格罗斯山脉取道米底逃亡。这说明帝国境内的道路修筑和维护情况差异比较明显,以御道为代表的主干道修筑质量高、路况良好,而支线道路则因地处偏远等原因维护较差。在御道上通行的除了牲畜和行人,还有当时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一一马车。这种马车是一种四轮马车,上面覆盖帐篷式的帷幕,埃斯库罗斯形象地称之为“滚动的帐篷”,一般希腊人则称之为harmamaxa(四轮马车)。这个词源于波斯对马车的称谓armamaxao这种马车不同于用来作战或狩猎的双轮轻型马车,是载客运货的主
11、要交通工具,希腊使节出使波斯以及地米斯托克利在流亡途中都乘坐这种交通工具。因为马车是御道上的主要通行工具,有些古希腊作家还形象地称御道为Hodoshamaxitos(马车路),而当时的波斯语则称之为raytha(马车路),该词来自ratha(马车)。根据文献来看,从弗里吉亚到西里西亚,从苏萨到波斯波利斯,从苏萨到阿尔比勒和穿越赫卡尼亚的道路都被称为“马车路”。除了普通的四轮马车,即使是波斯军队中对道路要求较高的战车、刀轮战车和大象也能在御道上通行。例如,色诺芬记载刀轮战车有八个车辕,由八对犍牛或八匹战马牵引,可以乘坐20人,载重量远超负重25塔兰特(757.5公斤),但这只是一般辎重战车。大流
12、士三世在高加美拉战役中,装备了200辆极其笨重的刀轮战车,这些战车肯定也是经由御道驶往战场的。这些充分说明御道建造质量高,是物资运输和战争运转的重要基础。显然,这种规模庞大的御道系统需要专门的管理部门和维护人员。据一些波斯波利斯泥板文书记载,当时有兴修道路或维护既有道路的专职人员。在波斯地区,筑路之人被统称为kurta?,在其他地区诸如此类的劳力则谓之COrV6e。除了有关这些道路修筑、维护人员的零星记载,对帝国的交通管理部门的系统论述并不多。波斯泥板文书提到过名为dattimara的官员和“持矛者”(shirakspearbearers)o他们具体的职能和活动目前尚不清楚,格拉芙认为可能是道
13、路测量员,负责测量道路,矛是他们的工具或标志。波斯波利斯城堡泥板文书编号为PFa30的档案提到,因大流土及随军将要经过哈达让(hadaran),阿姆巴杜什(Ambadush)及其同伴带领工匠测量并检修了拉米丘(Ramitepe)的道路。因大流土及其随军辎重庞大,为保证顺利通行,这些测距里程的官员还担负着检修维护路况的任务。除大王出行须有专门人员提前维护道路、负责警戒外,平时各行省内的御道,则由总督及其下属来负责修建与维护。亚里士多德提到卡里亚总督墨索鲁斯(Mausolus)的下属康达鲁斯(Condalus)负责道路管理:“他还把那些伸展到皇家公路上的树木或倒在那里的树木卖掉,以增加国家的收入。
14、”在战争时期,筑路修路则由军队负责。波斯首任国王居鲁士在出征前,曾命人用斧头、锄头和铁铲抢修道路,为大军开道。薛西斯率军在希腊皮埃里亚(Pieria)出征时,派遣士兵去这一地区的树林伐木修路。后来,马其顿帝国在运送亚历山大遗体的灵车前往地中海沿岸时,也安排了许多人员来维护和修缮灵车沿途经过的道路。希罗多德认为,御道经过有人居住的地区是安全的。波斯历届国王无不宣扬他们在平定叛乱维持社会秩序上的功绩,而各地行省总督也在保境安民,确保道路安全。如色诺芬记载小居鲁士在任吕底亚总督时惩恶扬善:“在居鲁士的境内,希腊人或波斯人如不犯过错,都能够随身携带对他们有用的东西随处来往,安然无惧。”这似乎显示波斯境
15、内治安良好,道路往来安全。但实际上波斯帝国对各个地区的控制程度是有差异的,各个地区的安全情况也不尽相同。这对人们的出行也有影响,往返于高山、丘陵和沙漠地带的御道就不甚安全。扎格罗斯山的卡杜卡亚人、埃兰的尤克希安人、厄尔布尔士山脉的卡都西亚人、皮西底人、陶鲁斯山脉的利考尼亚人,还有奥林匹斯山的米西亚人等都是桀瞥难驯的山地民族。波斯帝国为保障道路安全,曾屡次出兵征剿这些民族,但结果都不甚理想,有些路段始终不在官方控制之中。比如尤克希安人控制了位于苏萨和波斯波利斯之间的一个险要关隘。波斯国王被迫与之商定,官方每次通过都缴纳买路钱,即使是大王本人有时也不例外。当波斯大王在埃克巴塔纳消暑度夏之后,在途经
16、科塞伊人地区前往巴比伦时,便要向其馈赠礼物。因此,在御道上通行往往需由武装人士护送。当尼希米(NehenIiah)被阿尔塔薛西斯一世派往耶路撒冷时,他有王的“诏书”,可以通过幼发拉底河以西行省直至耶胡达省,且有王之“军长和马兵”一路护送。在此之前,以斯拉(Ezra)曾在管理雅赫维神庙黄金和财富的犹太人陪同下走过这段路,他记述了当时的所行所感,反映出他对道路安全隐患极富忧惧之情:“我求王拨步兵马兵帮助我抵挡路上的仇敌,本以为羞耻他就应允了我们我们神的手保佑我们,救我们脱离仇敌和路上埋伏之人的手。”尽管存在安全隐患,但从波斯帝国长达两百多年的历史来看,其御道网络及邮驿体系基本运转正常。直到帝国末叶,大流士三世仍能沿御道集结一支包括众多部落的大军,且在高加米拉战役之后,经御道一路逃亡到边陲重地巴克特里亚。三、波斯帝国对行旅的管控借由御道出行的人大都有官方背景,如信差、工匠、军队、贵族和包括波斯大王本人在内的王室成员。据色诺芬等希腊作家记载,波斯大王喜欢按季节巡游:“居鲁士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