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普法成效防范校园欺凌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普法成效防范校园欺凌心得体会.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提升普法成效防范校园欺凌心得体会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不时进入公众视野,刺痛公众神经,有的欺凌事件甚至造成学生伤亡的严重后果。如何有效预防、制止、治理校园欺凌行为,一直被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校园欺凌行为不仅会影响受害者的学习和生活,使其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导致学业成绩下降,还会让受害者产生自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引发自杀等极端行为。校园欺凌事件之所以频发,与家庭教育、学校管理、社会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但究其根本,是行为人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法律的敬畏之心
2、。早在2016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便下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校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此后多部门联合印发有关防治中小学生欺凌的指导意见、治理方案,治理举措也包括增强学生和家长法治意识。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部颁布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均将校园欺凌防治作为重要内容。治理校园欺凌,事后依法依规惩戒处置很重要,但事前法治教育和有效预防更为关键。近年来,各地不断推进依法办学治校,很多学校都配备了法治副校长。从以往实践来看,这一工作机制对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学生法治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一些学校的法治副
3、校长因时间精力受限,开展相关履职活动频次较低,普法方式也较为单一。在校园欺凌事件仍不时发生的当下,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让校园普法真正落到实处、产生实效,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期盼。这就需要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提高校园普法的互动性、启发性与参与性,让学生在趋近于真实的情境中理解、掌握法律知识。笔者认为,校园普法应该在三个方面进行转变:一是转变视角,以“青少年视角”为出发点,学生需要什么普什么,学生欢迎什么普什么;二是转变角色,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作为,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成就感;三是转变重心,内容以破除网络有害信息侵蚀、防范校园欺凌行为等相关措施为重心,对象以学生中的“易感”人群为重心,目标以
4、内化心理认同、外化行为遵循为重心。比如,最近山西省就从这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山西省司法厅、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少工委四部门在全省中小学校开展普法小课堂活动时,专门针对校园欺凌开展创新普法活动,如以班会为主要形式,让学生解读典型案例,进行情景演绎角色扮演,充分让学生“亲历”校园欺凌并成为普法的主角,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让他们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当然,防治校园欺凌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创新普法方式方法,还需要建立具有长效性、稳定性和约束力的防治校园欺凌工作机制。比如,加强校园管理、加强教师培训,建立健全考评问责机制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相关政策法规要求落到实处,让防治校园欺凌工作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