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的五大指向.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24368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的五大指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标的五大指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标的五大指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课标的五大指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课标的五大指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新课标的五大指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的五大指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的五大指向.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的五大指向在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2019年1月教育部启动义务教育课程的修订工作。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正式颁布。2022年秋季学期,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将进入实施阶段。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遵循,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该如何理解义务教育新课程的“新”?新方案和新课标“新”在何处?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颁布后,许多专家学者,包括参与课标修订的专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解读。笔者长期从事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宣传报道工作,想从教育专业媒体

2、人的视角谈一下学习心得。新方案新课标并非“从天而降”与此前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相比,2022年版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反映了新时代的发展,体现了新时代的要求,在课程的育人目标、体系结构、内容组织、实施指导等方面有很多变化。从这个角度看,新方案新课标确实是一个新事物,一线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学习,把握正确方向,依据课标实施教学及开展学业评价。但是另一个角度看,新方案、新课标又不是一个自4月21日“从天而降”的新事物。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在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同时许多方面借鉴了先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颁布的高

3、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经验;另一方面,义务教育新方案和新课标中许多新的内容看起来并不陌生,因为其源头或曰时间上的“起点”比新方案和新课标的颁布更早。新课标的一些重大的理念变化,比如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理念,在新课标颁布之前已见诸若干重要文件。比如在2014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一纲领性文件中,就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研究制订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高等学

4、校相关学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这是国家课程改革重要文件中首次明确使用“核心素养”一词,还明确提出要研究制订中小学各学科的学业质量标准。其后,2017年,北师大林崇德教授领衔完成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发布,“核心素养”随即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热点词汇,有关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如同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一批学校已取得较为成熟的经验。还有一些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比如新课程方案规定“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

5、德为道德与法治而实际上,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的思想品德已统一改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并编写、使用了统编教材。因为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自2001年一直使用至2022年,根据需要只能采取实践先行的策略。课程标准是带有法规性质的课程活动纲领、准则,经过课标这一权威文件的认定,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调整设置就具有了名正言顺的法理基础。除此之外,新课标提到的一些教学方面的指导意见,许多学校已开展相关探索。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方案、新课标不是一个横空出世、另起炉灶的新体系,落实新课标既有理论基础也有实践基础,因此一线教师大可不必感到紧张焦虑。新课标是一个“三位一体”的标准新

6、课程标准归根结底是一个什么标准?站在不同层面和角度可以作出不同的解读,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标准的具体功能和作用也在发展变化。从宏观层面看,课程标准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国家意志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提供了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课程教学解决方案。从微观层面看,新课标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成长,为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和考试评价提供了基本规范和目标要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大法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国家课程标准规定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等,是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以

7、及课程实施管理的直接依据。”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这六个板块的内容,是课程标准文本的主体,涉及教、学、评三个方面。从这个角度看,新课标实际上是一个“三位一体”的标准。首先,它是教学内容的标准。知识是课程的内核,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载体,强调核心素养并不是忽视知识。课程标准规定了每门学科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这是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依据,是每个时期课标最基本的功能双减”政策亦要求依据课标开展教学,做到应教尽教。其次,它又是一个教学活动的标准。在新课标中,包含教学理念、教学提示、教学建议和教学案例等,为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和策略

8、。和以前的课标相比,新课标的指导性更强。再其次,它还是一个学业质量标准。新课标提出了各学科的学业质量标准,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新突破,为教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提供了参考依据,为学生“学得怎么样”提供了考查评估标准。课程标准的这三个维度,其实与课程的四大要素一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也是相对应的。新方案新课标的五大创新发展新方案新课标有何特点与变化?概而言之,课程结构更加优化,课程的育人性更加凸显,创新性、实践性、指导性进一步增强。从问题导向和与课程教学实践相对应的视角,笔者认为新方案新课标的重要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在课程目标上,指向人的核心素养发展

9、。如果要对新方案新课标的热点词汇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的话,“核心素养”一定是最高的。从“双基”到“三维目标”,此前的课程标准,是以内容为导向、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综合组专家成员余文森认为,本次课程标准修订强化和凸显了人的因素,将课程目标指向核心素养,推动基础教育课程由学科立场向教育立场(学生发展)转型,这是课程观的根本变革。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每个学科都要思考学科知识的育人价值,思考本学科应培育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本学科的学习对于形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贡献是什么,并以此进行学科知识的选择和组织。以核心素养为整个课标的“基因”“灵魂”

10、,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为人所诟病的课程教学“目中无人”的问题。二是在知识组织上,强调以“大观念”组织知识和开展教学。围绕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这一中心目标选择知识,但是这些知识能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还与知识的组织形式有关系。我们常说“结构化的知识才是最有力量的知识”,新课标倡导各学科以大观念(也称大概念)将学科知识结构化,以大主题、大单元作为教学的结构单位,积极推动课程整合。大观念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科思想、学科思维方法,建立起对学科整体认知,培养系统性思维。语文等学科的课程标准提出学习任务群的组织方式,还有不少学科提出项目式学习、主题学习的方式,都是大观念教学思想的具体落实。强调以

11、大观念为主线让知识结构化,有利于解决知识碎片化、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三是在教学活动上,强调学科实践,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新课标强调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作用,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式的学习,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做到知行合一、学思结合;优化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式与路径,”原则上,每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新方案新课标强调综合化和与生活建立链接,是因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才能解决;强调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是因为学生不能只知道知识的符号表征,更应

12、懂得知识是如何产生的,又有什么用。强调学科实践和探究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生活脱节的问题。四是在学业评价上,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此前的课程标准以及更早时候的“教学大纲”,都只有学习内容标准而没有学业质量标准。但正如余文森教授所言:“严格来说,没有质量标准就不是真正的标准。教育是有目的的活动,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都是指向学生学业质量的。如果学业质量没有标准,那么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标准也没有了归属,实际上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标准了新课程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如何衡量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可以说,学业质量标准为整体刻画学生的学业成就和素养达成状况提供了一把“尺子”。同时,学

13、业质量标准还是对教师、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引导树立素养本位教育质量观的“风向标”,为考试命题提供依据和遵循,对引导学习方式变革、促进“双减”政策落地也能起到积极作用。用好学业质量标准,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唯分数论”和教学评不一致的问题。五是在学段衔接上,优化课程设置,进行一体化设计。新方案明确将六三学制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根据每个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分别阐述了课程的学段目标,使学段目标之间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进阶性。同时基于核心素养,对19年级的课程内容进行一体化统筹设计,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发展特点和生活经验,分学段设置差异性课程主题。这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美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科学课程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根据学段特征进行一体化设计,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更好地解决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和初高衔接不顺畅的问题,减少升学过程中的压力,缩短适应过程。这些创新发展的地方,正是过去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问题比较集中的领域,也是落实新方案新课标的难点和重点,应下功夫深入学习研究、细化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保险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