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言立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育人价值发掘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言立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育人价值发掘 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以言立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育人价值发掘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天然地具有育人价值,这就使得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于无形中也熏染和形塑着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学生成长为一名未来社会的引领者。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育人目标达成的出发点和归宿,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课程本身的特点,都凝聚着丰厚的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为“育人过程”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成长食粮,也是实现育人目标的必要条件,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精神生命的成长。为了更好的发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育人价值,这就需要教师以言立意,引领学生凭借对“言(语言形式)的理解,去感悟文字传递的“意(思想内容),在
2、言和意之间走一个来回。关键词:以言立意发掘育人价值引言: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育人目标达成的出发点和归宿。道德与法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课程本身的特点,都凝聚着丰厚的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道德与法治课程让师生在体验中得到思想的感悟、精神的成长、认知的提高,是生命课堂的升华和延续。现代教育家成尚荣先生曾说过“在诸多的要求和挑战中,有一个命题越来越凸显和急迫,那就是学科教学的根本宗旨应回归到侑人,上来,即要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
3、务落实在学科教学之中,上有灵魂的课,建构有灵魂的课堂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性、哲理性、人文性,站在育人的高度,将具有正能量的价值观根植于学生的内心,这无疑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文本的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文本所写的人、事、物,还要通过这些人、事、物,触摸文本体现的心境、情怀、思量、感悟,也就是说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需要教师凭借文本的外在之言(语言形式)的理解,去感悟文字传递的“意”(思想内容),以言立意,重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精神价值和学科价值,发掘课程的育人功能。一、读言”悟意课堂教学是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环境,道德与法治学科由于具有丰
4、富的思想性、哲理性、人文性特点,因此承担了更多的德育任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对文本的阅读,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转化,体悟文字背后蕴含的思想和情感,从言转化为“意,体会到其背后的价值内涵。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德育渗透,进而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育人价值。1、利用课文背景进行德育渗透。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其心理和社会经验缺乏,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往往需要教师在学习课文时进行一定的背景介绍。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勿忘国耻时,在学习课文前通过让学生找到松花江上这首歌听一听,找到关于“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的书籍、纪录片、战犯日记等相关的资料看一看,
5、让学生深刻地了解文本的时代背景,体会到文章中饱含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自然也就会望言生意,也会情不自禁的产生种种爱国情感,勿忘国耻也就不再是一句苍白的口号。2、在进行文本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涉及面广,思想内容丰富多彩,且大部分蕴含着思想道德教育的因素。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把德育与文本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素质。例如,教学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时,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通过还原,由意到“言,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能从文本的“言中读至Ir我,就会感受至Ir言中之“意一一家人要
6、相互理解、交流沟通。3、通过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进行德育渗透。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不乏英雄人物的描写,他们身上有着各种各样值得学生钦佩和学习的闪光点。在学习这样的文本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人物的人格力量,从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众志成城时,通过阅读、观看赵一曼、杨靖宇、雨来、王二小等英烈的文本、影像资料,“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二、思言究意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的主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陌生遥远的,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阅读不会有太多的难点,但是从具体的故事情节走向更具思维深度的哲理思考,对于小学生来说有
7、一定的难度。学生真的能读出,甚至读懂文本的言下之意吗?很难。如何帮助学生在“言和意之间实现有效的联结?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凭借文本,在言和意之间走一个来回,引领学生借助资料和拓展阅读去细细品味,不能望文生义,要从生活经验到文本意图,从”言转化为意,体会到文本背后深刻的价值内涵,否则文本阅读只能是浮光掠影,很难深植到学生的言语生命和精神世界中去。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自力更生扬眉吐气时,在学习文本之前,让学生通过搜集阅读资料,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再回到文本去阅读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创造的第一辆汽车、第一座长江大桥、第一颗原子弹通过系统的比照、整体考量,那种自豪感会油然而生。三、说
8、言显意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每一篇课文的选择都蕴含着一定的教育价值,通过对教材中的文本的研读和欣赏,加之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就会感受和体悟文本所内涵的价值,为了达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整体优化,教师还可以对文本的语言因势而为地进行“弥补和充实,为了让学生将文本的内在的“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可以通过说文本中的“这一个借喻生活中的“这一类,富有育人意义的主题也就能滋润于文中,又生动于纸外了,进而塑造了学生美的心灵,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品质。例如,教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通过开展以你们的爱,我体会到了或我与父母做朋友”为主题的班级恳谈会,通过“说一说”让学生明白我们要
9、用心理解/和体会,学会从家人的言谈举止甚至是批评教育中感受他们的爱。家人之间产生矛盾的时候,我们需要理性面对,主动化解矛盾。四、践言建意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所以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是不可替代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与传统节口相关的课文的教学就可以尝试从课内走向课外,通过以文本为基础的课外实践活动,积极发掘传统节日文化中育人价值,在活动中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建构。比如,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节日文化活动源远流长。我们就设计了端午节实践活动:孩子在活动中,通过自己搜集、整理资料,参与活动(小组、亲子),交流展示,生成的体验是深刻的,育人的效果是显著的,赫尔巴特对教学曾经有过这样的论述,他认为: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是实施教育的基本手段。他甚至认为,“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的目的和教育的最高目的一样,就是培养德性以“言”立“意”,从“言”到“意”,从“意”再回到言”,在“言”和“意”之间行走一个来回,体悟文字背后蕴含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实现优秀文化的传承,发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价值,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