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229304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1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高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孔子及其论语思想。背诵课文。2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3 .体会孔子学、诗、君子、仁等学说的基本内涵,并思考其现代意义。教学重点: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1.体会孔子学、诗、君子、仁等学说的基本内涵,并思考其现代意义。教学过程:导入: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然而他也曾周游列国,被人讥笑,“惶惶如丧家之犬一、预习提示:1 .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仲尼,字丘,鲁国人,春秋时

2、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被后世尊为“圣人、在教育方面,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政治方面,他主张仁政、德治。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社会变革时期。他总结了前人的教学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开私人讲学的先例。相传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贤人。论语中记载了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学原则,如“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俳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2 .背景资料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面对这样的乱世,知识分

3、子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他们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学说、流派。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还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就此出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3 .文题解读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本课节选的是论语中的经典篇目,一共十二章,称之为“论语十二章”。4 .知识链接儒学儒学是由孔子创立、孟子发展、荀子集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流派。儒学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的

4、学说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后来,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施思想钳制,使儒家成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学派。儒学以“仁”为核心,注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富于人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儒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在封建社会中,中国人代代传授“四书”“五经”。中国人内心深处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忠孝思想(仁、义、礼、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与儒家的影响有关。5 .词语积累。克己复礼:严格约束自己,使一言一行都合于礼。食无求饱

5、: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有节制,生活要求不高。见贤思齐:见到贤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居无求安:居住不要求舒适。指不追求物质方面的享受。文质彬彬: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二、翻译课文,挖空重点三、分析课文1 .整体感知十二章主要阐述了孔子关于贫富、义利、自我要求等方面的观点,以及孔子重视诗的教育作用,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2 .重点难点重友.在十二章的雍也篇中,孔子论及了“文”与“质”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孔子这里说的“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二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质

6、,同时又合乎“礼”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得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像个“酸秀才“书呆子”,注重繁文缚节而不切实际。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型的“文胜质则史”。所以孔子提倡“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

7、正的君子。难点:如何理解孔子的理欲观?在以往对孔子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对孔子理欲观的研究,通常认为孔子主张只要仁、义,不要利、欲。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能够富贵安逸。因此,孔子并不反对人们去获取财富,只是孔子认为获取财富必须通过正当的方式。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传达的正确思想,通过对比的手法,揭示了君子和小人对待“利”的不同态度,从而告诉人们虽然致富达贵和摆脱贫贱都是人的正常欲求,但是均不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这是孔子对义利关系的基本看法。在义利关系面前,是见利思义、见义勇为还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确实可以检验出一个人境界的高低,孔子以“君子喻于

8、义,小人喻于利”来表达这种判断。3 .层次解读第一章,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放在对德行的追求上。孔子认为君子“好学”的标准是什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克制物欲)“敏于事而慎于言”(谨言慎行)“就有道而正焉”(虚心请教)第二章,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礼与乐一一制度文明仁一一内心的道德规范,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反映人们的仁德。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一一外在表现仁一一礼乐的核心第三章,孔子认为人可以为“道”而死,强调了“道”的重要性。第四章,孔子提出君子和小人对待义利的不同态度。通过“君子”与“小人”的对比,强调了“义”对于君

9、子人格的重要性。第五章,孔子强调在修身养德的过程中见贤而思齐的重要性。第六章,孔子强调人的修养中质朴的本质和文化修养应配合适当。文与质一一合理互补质朴与文采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同样重要的,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第七章,曾子表达了土人要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坚定信心和决绝的勇气的观点。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可以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本章运用双重否定和反问句的形式,增强语气。第八章,孔子阐释功亏一簧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第九章,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具备智、仁、勇的三种品质,成为真正的君子。第十章,孔子强调“克己复礼”

10、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第十一章,阐释孔子对“恕”的理解。第十二章,多角度具体阐释诗在“兴”“观”群”“怨”等多方面的作用。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在修辞上采用了丰富多变的手法,有一种雍容和顺、纤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如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等。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思考:这十二章论语分别主要阐释了什么观点?又分别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内容主要观点艺术手法第一章安贫乐道,就有道而正理证第二章礼、乐以仁为基础理证第三章执着追求“道”(真理)理证第四章君子重义轻利对比第五章虚心学习,自我反省对比第六章文质兼备,方为君子理证第七章“仁”为己任,要意志坚强理证第八章譬如为山平地,持之以恒比喻第九章智、仁、勇成就完美人格例证第十章克己复礼为仁理证第十一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例证第十二章诗对人和社会的作用例证4 .小结:学习方法:时习知新学思学习态度:师个人修养:乐省乐义志仁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是古代读书人的进阶路径。即便身在现代,我们仍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明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希望同学们读一读鲍鹏山的孔子传,以更全面地走进孔子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