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研究了十几年补习告诉你双减要往何处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他研究了十几年补习告诉你双减要往何处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他研究了十几年补习,告诉你双减要往何处去看点转眼间,国家“双减”政策出台已有两个月。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热度丝毫不减。这一现象背后恰恰反映出家长的焦虑仍在持续。对此,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薛海平在研究多年课外补习后指出:补习提高的分数是以扼杀孩子的创造力为代价。相比将孩子扔进补习班,家长经常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更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文I孙译蔚从2005年开始,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薛海平研究课外补习,他探究了课外补习对学生成绩及发展的影响。这些研究让我们对课外补习有了更加全面、客观、具体的认识,也对如何应对双减”政策之后的不确定性,多了一份确认。不仅如此,薛海平还参与了双减政策颁布前的讨论
2、。长期以来,专家一直呼吁一定要对校外培训行业进行监管,因为校外培训无论对家庭,对学生个体,还是对学校教育都有很大的冲击。当然,薛海平谈到,如何落地执行双减政策,对各个地方的教育局、政策执行者、教育部校外培训监管司提出了挑战。他们需要学习从而系统深入了解基础教育阶段课外补习问题。薛海平将自己出版的书我国基础教育课外补习研究送给校外培训监管司的相关领导,请他们指正。从上到下都需要学习,怎么样更好地把这个政策落地下去,落到实处,使大家能够接受。以下为薛海平的自述:减负为什么减不下去?就双减来说,是减两个负担,一是校内作业负担,另一个是校外培训负担。校内作业我们一直在减,但减负还是减不下来,原因是很多
3、校内学习跑到了校外,导致整个学业负担并没有减轻。当然,学校教育确实有些满足不了家长,学校教育办学规模有限,师资水平不均衡,教学模式比较追求同质化。很多家长有自己的个性化需求。他们的需求在学校中没得到满足,便转到校外去了。在校外培训上,一线城市的家长更焦虑,无论是同伴影响,还是教育辅导机构的消费主义“陷阱,都使一线城市的家长更容易被裹挟。在高二的学生访谈中,学生谈到:我们班几乎没有不补习的学生。三四线城市的学生补习率也比较高,一位学生认为班级里有一多半上补习班的同学”。我们有一个研究,尤其是在14年以后,大量资本进入到教育领域,像猿辅导等都是在14年之后快速成长起来,他们铺天盖地地打广告,招人、
4、挖人。课外补习机构的姿本化运作让家长很焦虑,教育也变得很内卷。我国90年代的时候也有家教,是校外培训的一种形式,但是零散、没有规模化,并且那时候课外补习主要是补差,现在以培优为主。减负是解决校外培训问题的直接目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政策里写了,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是立德树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但现在,义务教育不是我们理想中的生态,很多时候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最大的领域不在学校,而在校外培训,反而是学校教育更多做的是素质教育,尤其是在小学。对于减负,中国家长分化很严重,有很多家长持支持态度,因为很多人是被迫投入到竞争中去,大家都不补课了挺好的,就不用那么焦虑了。当然也有家
5、长提出异议。一些家长认为,虽然政府整治了校外培训,但游戏规则并没有改变。中国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为课外补习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参与课外补习能够让子女在未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提高子女的学业成绩和教育收益率。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为了有效维持其优势地位,会努力让自己的子女参与课外补习以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帮助子女在未来的升学和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这些情况反过来又加剧了学生的考试竞争压力。很多人对双减政策能不能真正落地持观望态度,他们觉得这个阻力挺大,会不会走韩国的路子。韩国有段时间严控课外补习,最后又放松了管控。但在我们国家,政府这次真的下定决心,为了治理校外培训这件事,教育部专门成立一个
6、校外培训监管司。各个省都会有相应的机构进行校外培训监管。事实上,一些改变也正在发生。比如整治学区房、择校等等。另外,不能只是堵,政府也要积极化解学生和家长的校外培训需求,疏堵结合。疏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我们的选拔制度也在改革,中高考制度也在改革,新高考改变了传统的3+2模式,变成选考,越来越侧重能力的考察,而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学校教育满足不了学生和家长的需求,那么便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比如改善学校的课程设计、课后托管服务。我的孩子所在小学课后托管有几十门课程,并且都是免费的。我相信在很多城市里面,随着政府投入增加,这些都会实现。政策鼓励学校把培训机构非学科类的师资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来
7、。我孩子所在学校请校外培训机构的围棋老师到学校给学生上课。学校支付费用,购买服务,财政出钱,可以解决学校师资、课程不足的问题。政府如果下决心做这个事情,加大投入,还是可以做很多。通过这一系列动作,很多学生和家长校外培训需求都被化解。当然还有一拨人就是想提分,想去提高升学竞争力,现在外面不让报培训班了,那就高薪请家教,但这类家庭肯定会少很多。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目前没有把学科类的培训完全取缔,只是要限制它,不让疯狂发展,避免破坏教育生态。后面还会密集出台很多政策。一些措施正在逐步落实。当然,要真正促进教育公平,国家和社会要走的路还很长。现在考一个好高中比考一个好大学更难。现在有中考分流,有高考分流
8、,大家都要进一个好的高中,进一个好大学,目前我们主要还是靠考试成绩来实现教育分流。家长们一直很关注的中考分流、职业教育问题。在我看来,这个不只是补习的问题,甚至不只是教育的问题,而是设计社会体系的事情。由于普通教育规模太大,大量的学生毕业即失业。但同时社会上缺乏大量的技能工人,而优秀的技能工人的工资并不低。职业教育真正办好了,从职业学校出来的学生能够找到工作,并且工资水平高,大家都会转变观念,化解大家对教育分流的恐惧。而这个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总体而言,我觉得双减政策努力方向是对的。但在落实过程中,很多问题还是要注意,比如暴力执法,这些行为是不科学的,甚至和社会的法律有冲突。我们应在法律范围内采
9、取行动。应试教育提高了分数,扼杀了创造性这次双减政策,大规模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也就是课外补习。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些自己的研究。我们研究出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结果。就是课外补习对一些学科是有一定作用的,比如对数学和英语的作用大一些,但对语文的影响则少一些。还有过短的补习难以产生明显的成绩提升效应,只有超出某个阈值水平,学习成绩才能出现质的提升,课外补习的作用呈现一个U形曲线。另外,相比校外补习,校内学科课程时间对学生成绩影响更大。我们还研究了校外补习对考大学的影响,发现对考大学是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对于考入好大学没什么影响,学校教育的影响更大。总体而言,课外补习作用没有预想的那么大,但是很多家长
10、并不知道。这也能解释为什么那么多家长让孩子去补习。但另一方面,除提升成绩之外,课外补习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不一定有积极作用,比如会损害人格、创造力、健康等等。我们研究发现补习对孩子的健康有负面影响,导致孩子抑郁、焦虑。还有课外补习对学生睡眠的影响,非学科类培训对孩子的睡眠影响不大,但学术类课外补习会显著降低他们的睡眠时间。从长远来看,由于深陷应试教育,从这里出来的孩子,创造性都被扼杀了。以衡水中学为例,它是高考工厂,把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但许多人认为这些学生能力是欠缺的。大家都在提高分数线,而没有提高能力。当然,从家庭来说,学生能考上大学就是成功,但作为国家来说,不是说考上大学就行,它需要真正有创造
11、性的人。分数背后是家庭财富的不公平我们另外一个研究重点是,家长教养方式对学生成绩及发展的影响。通常,家庭可以通过三个渠道影响孩子的发展,一是学校教育,二是影子教育,三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上,原来有钱的家庭可以通过择校进入优质中小学,现在这个渠道被限制了。因为第一个渠道被限制,很多家长转入第二个渠道,购买影子教育现在也被限制了,现在家长们要转入第三个渠道,依靠家庭教育。家庭教养方式最终指向的是孩子的成绩、升学、非认知等等。比如,我们研究的得出了结论自然成长型和协作培养型的父母参与方式将带来孩子截然不同的学业成就。我们的研究将家长教养方式分为4类,对孩子严格要求,对孩子也比较关心,这种属于权威型家
12、长。还有对孩子要求比较高,但关心比较少,这种是专制型家长。还有两种,放任型和溺爱型,就是低要求、低关心和低要求,高关心。不同的教养方式下,孩子参与课外补习的类型也大有不同。专制型家长更倾向于让孩子参加学科类补习,而宽容型家长更注重兴趣类的补习。权威型家长则两手都抓,即注重学科类补习也注重兴趣类补习。我们发现不同家庭经济条件下学生课外补习参与率存在差异:在经济状况非常困难和比较困难的家庭中,孩子课外补习参与率为16.1%和14.9%,而家庭经济比较富裕和很富裕家庭中,课外补习参与率为53.5%和57.8%o在为孩子选报补习科目时,优势阶层家庭家长也有自己的长远考虑。一位优势阶层家庭家长一直让孩子
13、上数学补习,因为她希望孩子以后参加数学竞赛;从而为参加“强基计划”进行招生选拔做准备。另外一位优势阶层家庭孩子的物理一直是优势学科,但是家长仍然坚持让孩子补习物理,因为家长认为如果孩子以后要选择理工科,没有物理基础是不行的。大学本科我希望孩子学纯基础学科,比如数学。到了研究生阶段,再选择细分科目。本科打基础,而数学、物理是理工科里的基础,所以在初高中阶段,我们自然很重视这位家长甚至描绘了孩子本科学数学后的未来道路。”举例来讲,如果他本科学习数学,他可以考首师大数学系,首师大数学系毕竟是双一流学科,研究生可以学金融或者财经,可以再考中央财经或者西南财经,这样是不是比纯粹学财经的底子要厚?由此可见
14、,优势家庭家长认真思考过孩子未来的道路,这也会指导他们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补习科目,从基础教育阶段就为孩子的未来赋能。我们研究的一些结论也显示了,优势资本家庭的学生在中考前,通过之前已经就读的高质量初中和参加课外补习的共同作用,大大提高了其进入重点高中的概率。而孩子一旦进入重点高中,再继续利用家庭资本优势获取课外补习,升入大学本科的概率也大幅提升。所以,看起来是通过考试进入好学校的,但这背后是不公平,有钱的人去补,没钱的人补不了。分数公平背后是家庭财富的不公平。家长参与比课外补习更能提高学生成绩我们的研究有很多比较有意思的结论。我的博士生高翔的博士论文研究的是家长参与、课外补习和初中生学习成绩
15、的关系,想探讨家长参与和课外补习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成绩有什么影响。她发现家长参与比课外补习贡献更大。家长参与行为有很多维度,不止是写作业,也包括和孩子以及老师交流,进行家庭的文化活动,这些对孩子的成绩都是有作用的。高翔做了跨省市的访谈,访谈样本的选择是有意识地区分了阶层的,这个阶层指的是父母的学历、社会工作情况以及他们的家庭经济情况。其中有几个小故事很有意思。当时访谈了山东济宁镇上的小姑娘,小姑娘家卖鱼网布。他们家里的门市特别小,旁边是鱼网布,中间有一张桌子,桌子、鱼网布和墙之间这些只能过一个人。高翔去的时候,小姑娘坐在家里唯一的那张桌子前写作业,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在访谈的一个半小时里,弟弟一直
16、在玩手机。然后高翔和姑娘的父母坐下来谈。姑娘的成绩不是很好。父母嘴上说,我们很重视教育,我们希望孩子能走出去。但事实上他们什么都不做,或者换句话说,从他们知识和能力层面来讲,他们什么都做不了。他们认为自己参与了很多,他们参与的方式就是唠叨,姑娘的爸爸认为他为闺女付出了很多。他整天唠叨他闺女:你学习的时候要认真,你要好好学习,你好好学习才有出息、,要不然你就对不起咱们家。这样的唠叨有没有用?这位小姑娘说,最讨厌我爸唠叨,一点用都没有。高翔又去了济宁市区的一户家庭。这个家庭的孩子在济宁最好的中学,一个比较好的班级,也就是说,成绩上不算差。和这对父母聊天,高翔最深的感受是,他们家的氛围比较民主。这位家长的原话是我们家大人努力的哄着孩子玩儿,希望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