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严东关景区详细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严东关景区详细规划》.docx(5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规划总则第1条规划目标完善风景游赏格局,凸显山水特色,优化设施配置,打造山水风景宜人、人文自然和谐并存,旅游体验活动内容丰富的具有国家级品质的山水人文景区。第2条规划范围和面积(一)景区概况在富春江一一新安江风景名胜区建德分区范围内,将严州大桥至乌石滩之间划入严东关景区,面积23.85平方千米。严东关景区外侧紧邻曾作为严州府治的梅城古镇,背靠乌龙山,景区内有著名的双塔凌云、两江成字二景,山水壮丽,人文积淀丰厚,是在富春江一一新安江风景名胜区建德分区中的体现山水人文相融合的重要景区。(二)景区和核心景区的范围与面积景区范围:西至严州大桥,东至乌石滩西侧,北至乌龙山玉泉寺以北500米,南至小
2、大线及富春江南岸700-1000米(依具体地形确定),总面积23.85平方千米。核心景区范围:核心景区范围遵循总体规划的划定原则进行划定,主要包括三江口、双塔凌云(北峰塔、南峰塔)、富春江北岸自严东关至下游沿岸50-100米区域、富春江南岸沿江绿道以北区域。总面积8.26平方千米(详见“保护培育规划图外围保护地带范围:东、西与新安江景区和七里洸景区外围保护地带衔接,北至320国道,南至风景区范围以外2000米(依具体地形确定),总面积约55.4平方千米(详见“保护培育规划图”第3条规划定位景区性质定位于:以诗画山水和严州文化为特色,具有山水观光、历史文化体验、水上活动、休闲度假等功能的山水人文
3、景区。第4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与总体规划一致。第5条人口规模(一)游人规模预测至规划末期严东关景区游人规模将达到233万人/年。以可游时间300天计,日游人量约7767人/日(详见“关于游赏规划的说明章节)。(二)居民人口规划期末景区内居民人口控制在1360人以内(详见“关于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的说明”)。(三)人口规模由于服务人口主要来自当地居民人口,故不另计。因此景区人口规模为规划末期单日游人规模和居民人口之和,即9127人。第6条规划理念以“逸游山水、文化繁荣”为理念。(一)逸游山水逸,即悠闲。将观光和休闲合二为一,注重山水游览体验,在欣赏山水的同时,让充满悠然逸趣的
4、游赏体验成为本区域的独特之处。(一)文化繁荣以“严州文化”为文化亮点,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回溯和挖掘,并结合新时期的文化休闲理念,营造充满严州文化特色的、鲜活的整体文化氛围,提升景区的文化品位。第7条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一轴四景群的总体规划结构。一轴:三江舟览一新安江景观轴是全景区最核心的游览区域,江面开阔,景色瑰丽。打造一条贯穿主江面的水上游线,演绎一江山水;开展一系列泛舟江上游的项目,享受山水风情。沿江两岸贯通沿江绿道,形成主要的沿江慢行观赏游线。四景群:严州怀古梅城严东关景群南峰诗雅一南峰景群三都隐渔三都景群乌龙健步乌龙山景群严州怀古梅城严东关景群:新安江左岸由梅城至严东关沿线景点构成。景点集中
5、,以严州深厚历史文化积淀为特色,开展互动性较强的文博展览、文化怀古、民风民俗体验、休闲娱乐等严州文化体验活动。规划结合古城墙遗址、东门、老虎桥、黄浦街的保护和恢复,贯通古城与严东关的沿江游赏空间。南峰诗雅南峰景群:包括南峰塔周边丘陵区域。游赏活动以静雅清幽的山水游览为特色,建设南峰塔、南峰湖、南峰休闲区、诗亭(廊);恢复南峰渡口。游赏活动以水上游船、登塔望景、江畔休闲、文化雅集为主。三都闲隐三都景群:包括九姓渔村与三都农业休闲园等。规划以闲隐江畔为特色,开展江畔休闲、村隐度假、亲子采摘、垂钓品鱼等体验活动,让游客深入体验远离城市喧嚣的渔趣渔隐生活。乌龙健步乌龙山景群:包括北峰、乌龙山一带。规划
6、以森林生态体验和宗教文化为特色,游赏活动以登高观景,健身、休闲度假,宗教文化体验为主。第二章保护规划第8条资源分级保护依据资源评价和敏感度,对风景区划定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三级保护区:(一)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一级保护区即核心景区。核心景区范围遵循总体规划的划定原则进行划定,主要包括三江口、双塔凌云(北峰塔、南峰塔)、富春江北岸自严东关至下游沿岸区域、富春江南岸沿江绿道以北区域。总面积8.24平方千米(详见“保护培育规划图除满足核心景区相关法规的保护要求外,一级保护区内可以安置必需的步行游览道路和相关设施,严禁建设与风景无关的设施,不得安排旅宿床位。严格控制机动车交通,除必要的生产、生活
7、、维护及安全防护需求,原则上外来车辆不得进入此区。区内应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措施,严格禁止与资源保护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严格限制建设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对核心景区内的不符合规划、未经批准以及与核心景区资源保护无关的各项建筑物、构筑物,都应当限期搬迁、拆除。区内的文物,应严格按照文物保护的规章条例,明确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要落实核心景区的保护责任,风景区管理机构应该是核心景区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层层落实保护责任。核心景区内的自然景点保护在维护景点原有风光形态的基础上,支撑景点风貌的水系的山林环境,也应严格保护。对于在满足保护要求基础上开展的适当游赏活动必须的设施,应符合
8、规划要求,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报批。(二)二级保护区将核心景区范围至沿江两岸第一层山体(丘陵)的山脊线划入二级保护区。范围主要包括梅城夹岸区域、严东关区域、三都春江源村临江平缓区域、乌龙山玉泉寺区域等。总面积7.77平方千米(详见“保护培育规划图”二级保护区内以开展游览活动为主,可以安排少量服务设施和旅宿床位,但必须限制与风景游览无关的建设,应限制机动交通工具进入本区。(三)三级保护区将南峰工业园区、三都工业园区及一、二级保护区以外的风景名胜区用地划入三级保护区(范围详见“保护培育规划图”)。总面积7.84平方千米。三级保护区内,应有序控制各项建设与设施,并应与风景环境相协调。由于三级保护区内游览
9、服务设施相对集中,应采取措施杜绝污染,用地控制应严格按照本规划要求执行,功能设施尽量结合景区景点建设和游览活动需要进行设计,做到景服合一,并控制规模和风貌。(四)面积构成分级保护分区面积构成表序号保护区类别保护区面积(平方公里)1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8.242二级保护区7.773三级保护区7.84合计23.85(五)外围保护地带外围保护地带范围:东、西与新安江景区和七里洸景区外围保护地带衔接,北至320国道,南至风景区范围以外2000米(依具体地形地貌确定),总面积约55.4平方千米(详见“保护培育规划图外围保护地带的范围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不得建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集
10、中贮存、处置设施或者场所,不得建设垃圾填埋场。从景观角度考虑,也应杜绝与风景区风貌不协调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存在,禁止一切对风景区内部格局、交通、视线等造成不良影响的建设活动。外围保护地带中的乡镇和村庄,应鼓励发展旅游配套服务业,缓解风景区中的服务接待压力,同时也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第9条资源分类保护(一)山水格局保护1、开放空间保护以江面为中心,两岸总体体现生态、自然、开敞的风景特征。严格保护以三江口为核心的开敞空间,不得在此区域建设任何突兀的高大建筑物。沿江建设开放游赏空间,以滨水风景游赏线路建设为主,基本只按点式布局风景建筑,严格控制沿江的建筑体量,建设滨江绿道系统作为游览主线。近江区域则
11、是总体体现堤、岛、湾、塘、丘、田、村交织错落的平缓地貌特征。该区域应尽量减少大体量建筑的建设,布局建筑尽量选择对沿江景观影响较小的山坞、水湾内,并采用簇团式村居的形式,迎江面尽量避免平行于江岸展开的带状建筑布局形式,严格控制建筑的高度和风貌。规划结合此要求,对三个级别保护区的用地建设强度、建筑高度等分别提出要求,详见本章“建设控制规划”部分。2、视线空间保护保证南北峰塔、“两江成字”景点之间的视线通廊的通透和开阔,三点间视线廊道区域为视线敏感区域,不得新建影响景观的大型基础设施和建构筑物如高压输电线路、交通桥梁等。(二)城区夹岸风貌保护对梅城夹岸风貌分南岸北岸两个方面进行保护和控制。1、梅城北
12、岸总体风貌:梅城古镇沿江整体应体现具有传统特征的古城风貌。天际线控制:建议与梅城镇总体规划相协调,梅城镇区自严州大桥以东,江岸以北200米范围内,不得新建高度超过城墙高度的建筑。风貌特色:城墙尽量恢复历史面貌,沿江岸以开敞绿地为主;现状古镇范围内高出城墙的建筑应尽量进行立面改造,以传统徽派建筑风格为佳,色彩上以黑、白、灰色为主。2、梅城南岸总体风貌:梅城南岸新城沿江应整体与古镇风貌相协调。天际线控制:建议与梅城镇总体规划相协调,南岸新城自严州大桥以东,风景区范围以外200米范围内,新建建筑不得超过南岸现有高层建筑高度,且自西向东呈阶梯状降低高度。风貌特色:沿江以生态自然的开敞绿化空间为主。城区
13、内新建建筑应以体现传统文化特色的新中式风格为主,色彩协调统一。建议地方规划主管部门为具体落实控制要求的细则组织专题研究。(三)自然水体保护保护自然水体的水质。应采取措施禁止附近居民点的污水污物直接排入水中,区内服务设施和居民点全部污水统一收集,区外处理后区外排放;严禁侵占水域开展水产养殖活动;保护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原有养殖水塘取缔养殖后,可互相连通形成连贯水系,结合风景游赏打造水域游赏空间,种植亲水植物,既优化生态群落,也净化水质。水系驳岸应以自然式驳岸为主,并结合亲水植物,形成生态驳岸。现状已硬化的驳岸,应创造条件尽量改造为生态驳岸。(四)野生动植物保护具体保护措施有:(1)对景区内的野生
14、动物和珍惜植物进行科学建档管理,定期观测,禁止针对濒危野生动物的捕猎活动。(2)保护野生动物,严禁饲养和捕杀。应严格禁止在景区内设置捕猎装置和进行捕猎活动,加大宣传,提高游人和居民的动物保护意识,并结合游览设置观赏动物的观赏点,进行生物科普。(3)合理的处理景区与农、林的关系。在主要景区边的农田应逐步退耕还林,引导农民发展经济林、果木林,严禁毁林或垦荒造田。(4)种植、抚育与管理要同时并重。促进林分稳定,有利于永续利用。确保森林防火、病虫害预报与防治等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5)利用和创造多种类型的植物景观或景点,重视植物的科学意义,组织专题游览环境和活动。(6)对景区内的山林植被进行保护,整体
15、上以抚育为主,不宜大面积进行林相改造,维护景区内的原生植物种群。(7)保护古树名木。具体保护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古树名木档案,明确其位置、树龄、立地条件并且配有照片,定期检查、更新档案资料,实现动态管理。所有古树名木均需挂牌保护(但不准钉钉子、栓铁丝),游路两侧及游览景点内的古树名木应设防护栏,严禁游人攀爬、戈IJ刻、折采、砍伐。加强古树名木周边的小环境治理,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加强古树名木的病虫害防治和养护管理,加强防雷、防火工作。对于衰老的古树名木,应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古树复壮。古树名木一览表树种拉丁学名树龄(年)地址树高(m)树胸(地)围(Cm)樟树Cinnamomumcamphora(Linn.)Presl200碧溪坞村委会15260苦横CastanopsisSclerophylla(Lindl.)Schott.200碧溪坞村委会15300樟树Cinnamomumcamphora(Linn.)Presl200蚕种场14220(五)文物古迹保护景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4处,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要求,设立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和管理,逐渐将其培育为独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