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树立“新三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树立“新三观”.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树立“新三观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结合推进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优化了课程结构,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新使命,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树立“新三观”。新的课程观。新一轮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如果没有对新课程观的透彻理解,很难把握好新课程的标准和新教材的内容
2、,要想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就无从谈起。新课程观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不仅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教学方式也是开放的。比如教材中有许多“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新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学应当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面对这些变化,教师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改革才会有新思路、新视角。新的教学观。长期以来,知识本位的教学观一直居于统治地位,
3、形成了“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现象。在一些教师头脑中,还存在“教书就是一切”“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等偏见。这一教学观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又一度为“应试教育”所强化。所谓“教书不育人”,其症结非因教师不负责任,而是知识本位教学观误导所致。教师辛勤备课本不乏“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红烛精神,然而视其绩效,却难免片面偏颇、跳不出枉自受责的怪圈。要改变这种劳而无功的尴尬状况,根本对策是树立新的素质本位教学观。社会的发展对学校育人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将传授知识视为终极目的,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素质本位的教学观则要求将学生的
4、素质发展作为教育目的,所以必然会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潜能开发,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育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课改理念,所以教师必须树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观。新的学生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的理念宗旨,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应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
5、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在评价学生学习时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式及阶段性发展水平是有一定差异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以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面向全体学生,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在教学中,要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机会;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另h教师要爱学生,要相信学生,真正做到“有教无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