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理念】“情景一一探究一一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由2020年山东省高考题可以看出,重点考查学生对地图、图片、情景的探究所产生的历史感悟,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要设置各种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单元的第4课,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由早期国家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历史进程。本课主要阐述两汉时期对秦以来建立的统一多民族
2、封建国家的巩固以及两汉衰亡的原因,上承秦朝,下启魏晋南北朝,不论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本单元亦或是在高考中,都非常重要。本课包括四个子目:西汉的建立与巩固、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东汉的兴衰、两汉的文化,这四个子目之间呈现出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以历史发展的顺序展现两汉充分巩固大一统国家发展的模式,以及社会危机导致王朝覆亡的过程。本课涉及的历史时期跨度长、内涵多且复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取舍,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二子目,汉武帝施行的-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两汉衰亡的历史原因。【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我将学情概括为:有基础、有
3、能力、有困惑。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于本课涉及到的知识有所了解。他们思维活跃,且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这为我教授本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这一时期的学生缺乏对历史问题系统、深入的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新的历史情境,并予以点拨。【教学目标】1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2 .教学目标通过教科书和教学课件,掌握西汉、新、东汉政权的更替(时空观念)。能够运用相关史料,从当时的情境和历史的角度论述汉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措施和重要意义(史
4、料实证、历史解释)。探讨两汉衰亡的历史原因,尝试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历史解释、唯物史观)。了解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能够认识到汉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促进了汉代文化的繁荣、社会的发展进步(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上的巩固措施难点:两汉衰亡的历史原因【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涉及的历史时期跨度长、内涵多且复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取舍,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的课题是西汉与东汉统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由此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两汉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的措施。以电视剧主题曲守业更比创业难导入,引发学生思考西汉建立后统治者是如何守
5、住汉室的家业的,由此过渡到汉初的无为而治、休养生息,这带来了“文景之治”的同时也留下了王国问题;在此背景下,汉武帝时期采取积极有为的措施,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方面加强中央集权,使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为突破重点,教学过程中引入历史材料、历史图示,进行重要历史概念的解释。本课教学难点是两汉衰亡的历史原因,为突破难点,教学中可利用课本”探究与拓展”部分的材料,引导学生论从史出。最后一个子目“两汉的文化”内容简单,可以表格的形式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大汉天子的主题曲守业更比创业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西汉建立后汉朝的统治
6、者们采取了什么统治措施来守住汉室的家业呢,由此引出本课。吸引学生兴趣引入学习内容课程导学1 .展示本课课程标准和素养目标。2 .带领学生了解两汉朝代更替和从整体上感知本课知识结构。读课程目标看课本结构明确学习目标培养时空观念了解学习内容一、汉初的统治1 .给出西汉建立的基本史实。2 .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本导言思考汉初社会经济状况如何?3 .继而引导学生思考面对这种局面,汉初统治者在思想、经济、政治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政策以“矫亡秦之弊”?这些政策又带来了什么影响?4 .展示郡国并行制的示意图和七国之乱的地图,帮助学生理解郡国并行制的概念及带来的影响。L阅读并分析理解材料,说出汉初社
7、会经济状况。2.通过秦汉对比,指出汉初统治者在思想、经济、政治上采取的不同于秦朝的政策,认识到这些措施推动“文景之治”的同时也造成了王国问题,进而意识到汉初的统治为接下来汉武帝的统治奠定物质基础的同时也留下了难题。L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能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并概括信息。2.让学生了解汉武帝的统治背景,为接卜来的教学作知识准备。二、汉武帝的统治1 .教师提供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统治时期面临哪些难题,并结合课本说出面对这些难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目的是什么。2 .在学生分析材料作答后,教师归纳:汉武帝时期为巩固大一统集权统治,对内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包括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对外在
8、稳定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疆拓土。3 .在讲解汉武帝的政治统治时,教师结合历史图示对推恩令、察举制、中外朝等政治制度加以解释,加深学生对这些历史概念的形象认知和L学生认真阅读材料,分析每则材料反映的汉武帝时期的统治难题,并结合课本说出汉武帝的统治措施及相应目的。2.学生结合材料了解汉武帝经济政策调整的背景,说出经济政策调整的目的。1 .通过历史材料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2 .通过相关历史图示、材料的展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解释,并二、汉武帝的统治深入理解,也让学生更加明确这些制度对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作用。4.在讲解汉武帝的经济措施时,引入一段文字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材料了解汉武帝经
9、济政策调整的背景、目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对货币官铸、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算缗告缗这些经济政策具体概念的理解从而认识到这些经济措施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作用。5 .在讲解汉武帝的思想控制时,教师引用汉书董仲舒传里的段文字材料让学生分析得出汉武帝尊崇儒学的目的是通过思想的统一实现政治的统一。教师展示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让学生能认识到堇仲舒的新儒学不同于传统的儒学,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因此得到汉武帝的肯定和推广,使得儒学在西汉时期成为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6 .教师展示图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汉武帝稳定边疆和开疆拓土的相关措施。7 .教师引用轮台罪已
10、诏说明汉武帝统治后期西汉已出现社会问题,进而给学生介绍西汉后期政治、经济、社会危机,引出王莽新朝的建立,西汉的衰亡。3.学生结合老师对汉武帝时期采取的相关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具体概念的讲解能够说出这些措施的作用,认识到这些措施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理解汉武帝的各项措施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之间的关系,并对其进行阐述,三、东汉的兴衰1 .教师简单介绍绿林、赤眉起义推翻王莽政权,引入东汉的建立。2 .引导学生思考光武帝刘秀的统治措施是如何实现了“光武中兴”。3 .通过材料的引入、图示的展示让学生认识到东汉中期以后的社会问题,理解这些社会问题与黄巾起义、东汉衰亡之间的关系。学生结合材料和图示r解东
11、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豪强地主势力迅速发展的相关史实,并思考这些社会问题与黄巾起义、东汉衰亡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通过对材料的解读来理解历史问题四、两汉的文化1 .在学生自主完成表格的基础上教师补充。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两汉文化繁荣的原因。完成表格识记知识思考原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唯物史观课堂小结西汉初年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承继了文景之治的汉武帝审时度势,通过政治上集权、经济上垄断、思想上尊儒、疆域上拓展等一系列措施,巩固了由秦朝建立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模式。东汉刘秀励精图治,实现光武中兴,再度巩固统一。两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条件,科技水
12、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但是两汉的统治者们无法解决政治黑暗、土地兼并等问题。这些社会矛盾的逐渐积累使两汉最终走向衰亡。两汉王朝的最终衰亡,又印证了民心与民力、政策与统治之间相互影响,留下了足以警醒后世的惨痛教训。【教学评价设计】1 .当堂检测:4个选择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理解。2 .课后练习:长江作业本和配套作业【板书设计】西汉V东汉T马汉的西汉的建立思想:黄老无为汉初统钳经济:与民休息“文景之治”政治: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一政治强化:推恩令、用酷吏、设刺史、察举制、中外朝对内,经济垄断:货币官铸、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算缗告缗武帝Ls想控制:尊崇儒术盛世T平匈奴,设立河西
13、四郡对外J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设置西域都护府_L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壬拜篡汉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东汉中后期一一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豪强地主迅速发展(黄巾起义)文化一一史学、文学、科技【教学反思】本课从西汉的建立讲到东汉的衰亡,内容较为完整,但同时也存在内容较多、教学时长有限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教学目标删繁就简。围绕本课的课题“西汉与东汉一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我的教学重点是汉武帝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措施,通过提供文字材料、历史图示加上概念解析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汉武帝采取的措施与加强大一统集权统治之间的关系。关于东汉的衰亡和两汉的文化学生可自主学习完成。但是具体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矛盾L课堂内容丰富,但课时紧张,会导致课堂内容不得不粗浅完成,粗浅完成任务可能无法提升学生的考试分数。2.学生对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政治经济思想的部分理解不透彻,会和其他朝代混淆。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