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91612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全面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并理解其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理解中华文化对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2、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培养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1 .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2 .难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这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部分思想内容:忠、信、礼、义、廉、耻、孝、to大家思考一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有哪些?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0讲授新课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哪几阶段?每个阶段又有何具体表现?(一)中华文化的勃兴与奠基1 .远古(1)无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与辽河流域,还是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

3、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2)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C多元一体中华文化格局2 .春秋战国(1)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共同的血缘和文化认同。(2)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3)战国时期,一大批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百家争鸣”局面出现。(一)中华文化的形成与繁盛1 .秦汉(1)秦朝建立起统一多民族的国家。(2)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3)随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2 .魏晋随着佛教传入和

4、道教兴起,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魏晋玄学盛行C3 .隋唐(1)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2)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4 .宋元(1)宋代,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强调“存天理灰人欲”,提倡“格物致知”。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它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C(2)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三)中华文化的传承与转折1.明清(1)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2)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

5、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钳制,也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四)中华文化的衰落与复兴1.近代(1)鸦片战争爆发后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2)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3)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哪些?又有何具体表现和影响?(一)以人为本1 .表现:(1)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孔子“仁者爱人”2 .影响:

6、后世儒学思想家大多恪守孔子的人本思想,建立起儒家的一套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二)民本思想1 .表现:(1)春秋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2)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3)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仁政”说,其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闪耀着民本思想的光辉。孟子曰:“民为贵,社程次之,君为轻.一(27尊心下孟子民本思想2 .影响:历代思想家继承了先秦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三)天人合一1 .表现:(1)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商朝人每遇事必祭

7、天地、祖先。(2)春秋时期老子提出“道”的概念,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都是由道而产生,自然而然(3)战国时期,荀子更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2 .影响:他们以朴素的唯物观解释自然,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天人合一思想,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天人合一(四)家国情怀1 .表现:(1)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2)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张毅思想(3)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家国情怀的体现。2 .影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学说的精髓。(五)崇德尚贤,天下为公1.表现:(1)西周初年,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2)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治国,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要求人人都应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T三:MO.,MAM*(M)*B:Jtca*,*C,RJtM北吐;a3M,4y*ja”礼子的傅治思想(3)战国时期,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影响:

9、这些思想不仅在各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也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 .表现:(1)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2)战国孟子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屈原提出“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用您2 .影响: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t)和而不同1 .表现:(1)西周末年,太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2)孔子、孟子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2 .影响:“和”的思想作为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

10、作用。合作探究探究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材料他(孔子)以“仁”作为礼乐精神的内核,“对中国文化而言,是承先启后的一大开创”O礼乐的推行对个体而言,是为了道德的完善,成为仁德之人;对群体而言是为了“爱人,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具有浓厚宗教性的“礼”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思考:根据材料,归纳孔子“礼”的价值追求,宋明理学家是如何解释“礼”的?目的何在?提示:价值追求:“克己复礼”,完善道德;“仁者爱人,和谐社会关系。解释:将“礼”等同于天理,认

11、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目的:为君主专制提供合理性,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加强思想控制。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有何价值?(一)特点1 .本土性: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2 .多样性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3 .包容性: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款收开的收M立化4 .凝聚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具有强大的凝聚性C5 .连续性: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具有连续性。(

12、二)价值1 .历史价值: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2 .现实价值:从未中断的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合作探究探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材料所谓传统文化,广义地说就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所创造的一切;狭义地说,是指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思想文化。所谓文化传统,是指中华民族历史上创造的文化中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传承性的某种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风俗习惯C传统文化包蕴着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在精神领域的集中体现。思考:材料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关系?提示:特点:稳定性、连续性和传承性。关系:传统文化包容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但二者并不等同。【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民俗传统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