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准备(一)课标研读课程标准是设计、实施与评价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每个体育教师必须认真研读并深刻领会的重要教学文件。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时,要重点把握课程性质,准确理解课程目标,熟悉课程教材内容,深入研习实施建议,牢固掌握评价方法,把课程标准作为设计、实施与评价体育课堂教学的指南。1 .课程性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特性、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以课程理念和目标指导小学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2 .课程内容熟悉课程标准列举的水平一至水平三课程内容、学习目标及评价要点。3 .实施建议熟知并理解课程标准实
2、施建议的精神和要求,能紧扣课程目标,按照“四有”体育课堂要求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教材内容是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的中介和桥梁,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载体。当教师确定了具体教材内容之后,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解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教育价值、技能特点及重点难点,只有深入解析教材,才能合理确定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育人价值、项目特征和重点难点三个方面对教材解析提出基本要求如下。1 .育人价值理解不同体育教材内容对于促进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独特作用。2 .项目特征知晓不同运动项目的特征,理解不同运动技能的特点及其针对性教学策略。3 .重点难点准确把握运动技术的重点与难点,
3、并根据重难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三)学情分析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只能是教师的一厢情愿,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因此,只有认真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实际,才能根据学生身心特点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是上好小学体育课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的运动能力、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对体育学习有重要影响,是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L运动能力能准确分析所教水平段学生的体能、技能和运动认知发展水平及特点。4 .生理特点理解小学生身体生长和机能发育的特点及其对体育教学的意义。5 .心理特点理解小学生兴趣、注意、情绪等心理活动特点及其对体育教学的意义。(四)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准确分析教材和学情
4、的基础上系统规划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内容主要包括设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步骤等。如果课堂教学是一座大厦,教学设计就是建造这座大厦的图纸,而没有图纸的施工,其工程质量是难以保证的。从学习内容、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要点、教学流程、学练方法、场地器材、运动负荷等几个方面对教学设计提出基本要求如下。1 .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明确具体,与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保持一致,符合所教水平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特定的育人价值。2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可评价,符合小学生实际。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学习、体能发展、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培养等几个方面。3 .重点难点准确表述本课所学技战术
5、的重点难点。4 .知识要点根据小学生认知水平,结合本课所学内容,提炼学生应当了解的知识点。5 .教学流程教学步骤清晰,循序渐进,重点突出;合理安排练习的时间或次数。准备活动占全课总时间的20%左右;技能学习占全课总时间的50%左右;体能发展占全课总时间的20%左右;身心放松占全课总时间的10%左右。6 .学练方法学练方法灵活多样,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符合学练内容与小学生身心特点;练习形式合理、有效、简便、易行。7 .场地器材场地布置合理,器材数量适宜,器材利用充分且使用安全;跳高、跳远和体操项目的落地区有垫子或沙坑。8 .运动负荷根据教学内容、场地器材、学生人数等因素对练习密度、平均心率等指标
6、做出预计,保证学生承受合理的运动负荷。二、教学实施(一)开课常规开课常规是指教师开始上课的常规性活动,是一节体育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般包括着装集合、师生问好、课堂考勤、导入本课等步骤。由于小学生集中注意、自我约束等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开课常规对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提振精神面貌等具有重要作用。从着装集合、课堂考勤、导入本课等三个方面对开课常规提出基本要求如下。L着装集合教师应在课前布置好场地器材,于上课铃响前到达上课地点迎候学生;教师必须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上课,学生必须穿适合运动的服装与鞋子上课。根据学生人数采用适宜的队形集合,由体育委员负责整队和报告出勤人数。2 .课堂考勤师生相
7、互问好,声音洪亮,精神饱满,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教师检查并记录本课出勤情况,作为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对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正常身体练习的学生应安排见习或其他适宜的活动。3 .导入本课采用适合小学生特点的形式导入本课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动机。(二)准备活动体育教学的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身体练习中学生生理活动会发生较大甚至剧烈变化,准备活动的意义在于通过一系列热身活动来动员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功能,提高大脑运动中枢的兴奋程度,为即将到来的体育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充分的准备活动对于预防伤害事故、提高学习效率也具有重要作用。从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和活动效果三方面对准备活动提出基本要求如下。1 .活动
8、内容准备活动内容新颖、多样、有趣,如慢跑、徒手操、游戏及发展柔韧、灵敏、反应速度的练习、诱导性练习、热身性竞赛活动等。602 .组织形式教师带领学生采用同时练习的形式进行准备活动,指挥口令恰当准确,节奏鲜明,声音洪亮。3 .活动效果学生心跳和呼吸加快,身体发热,注意集中,精神振奋,进入良好体育学习状态。(三)技能学习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而运动技能又是体育学习内容中的核心。学生通过体育课学习,是否掌握了所学运动技能并在运动实践中运用,是衡量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应以学练基本运动技能为主,重点发展走、跑、跳、投、接、踢、攀爬、钻
9、越、支撑、悬垂等基本运动能力,为学习专项运动技能奠定扎实基础。为提高运动技能学习实效,对体育教师在运动技能学习中的示范讲解、组织练习、指导纠错等提出基本要求如下。1 .示范讲解学习新的运动技战术时,教师必须做示范动作并讲解要领。示范动作和示范面正确,示范位置合理;讲解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一次集中讲解的时间一般不超过90秒。2 .组织练习结合项目特点,创设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练习情境,采用合理、有效的练习方法和灵活多样的竞赛活动,帮助学生较快掌握所学运动技能,提高技能运用能力;器械体操和技巧项目的练习必须有保护与帮助;减少调动队伍和变换练习场地,保证较高的练习密度。3 .指导
10、纠错采用针对性方法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个别纠错与集体纠错相结合,以个别纠错为主,教师停止全班练习集中纠错和讲评的次数一般不超过2次。(四)体能锻炼促进学生体能发展是体育学科价值的重要体现。体育课除在运动技能学练过程中加大练习密度、增加运动负荷、增强学生体能之外,还要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利用课课练环节专门组织学生进行体能锻炼。为提高体能锻炼的实效性,对体育课体能锻炼的内容、形式及时机等提出基本要求如下。L锻炼内容根据所学运动技能特点和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采用补偿性练习或专项练习发展学生体能。4 .锻炼形式根据练习内容特点,采用练习密度不低于50%的形式组织学生
11、进行体能锻炼。5 .锻炼时机在课堂结束部分之前专门安排体能课课练环节;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平衡、反应、柔韧等素质的练习也可安排在准备活动中进行。(五)课堂结束课堂结束是指体育课结束部分的教学活动安排,是体育课堂教学完整性和体育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这一特点的重要体现。有始有终才是一节完整的体育课,教师决不能把课堂结束部分看作是可有可无的环节。结束部分不仅仅是结束上课的形式,还是促进小学生身心放松,恢复常态的积极手段。从放松活动、总结讲评和师生道别三个方面对课堂结束提出基本要求如下。1 .放松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舒缓、轻松的身体练习,促进学生的身心恢复。2 .总结讲评总结讲评中渗透过程性评价,以表
12、扬、鼓励为主,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提示下次课学习内容,根据学习需要合理布置课外体育作业。3 .师生道别师生进行礼节性道别,教师组织学生清点整理或送还器材。(六)教学反思体育教学反思是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有助于把教学经验升华为教学智慧,有利于不断改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反思什么、怎样反思和如何运用反思结果改进体育教学,这是每个体育教师在教学反思时必然遇到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其基本要求如下。L反思内容反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效果及原因,本课主要亮点与存在问题等。4 .反思记写每一轮课后把反思结果简明扼要的及时记写在教
13、案的相应栏目中;每学期撰写一篇反思性教学总结。5 .教学改进通过教学反思发现存在问题,拟定改进方法,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三、教学效果(一)技能掌握技能掌握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的重要构成,学生对所学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及运用情况是评价体育教学质量、考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学生能不能做出体育课上所学动作,能不能在运动实践中加以运用,还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持续兴趣和投入程度,影响到小学生升入更高学段后的体育学习状态及其效果。对小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提出基本要求如下。L运动认知能说出本课所学技战术的名称,知晓本课知识点。6 .动作完成大部分学生能粗略完成新学的单个或组合动作;能较熟练地完
14、成复习动作。7 .实践运用能运用所学运动项目的技战术参加锻炼、测试、展示、竞赛等运动实践。(-)体能发展体能发展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的重要构成和基础。在平常每节体育课的体能锻炼中,教师是否组织学生进行了有实效的体能锻炼,学生是否全身心投入练习,是否产生了应有的生理反应,直接影响到体能发展的实际效果。对学生在体能锻炼中的投入程度、任务完成情况及身体反应情况等提出基本要求如下。L投入程度能积极投入教师安排的体能锻炼,练习时注意力集中,听从指挥。2 .任务完成能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任务,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意志努力。3 .身体反应出现气喘、面红、出汗、呼吸频率与心率加快、课后肌肉酸痛等正常身体反应。
15、(三)健康行为健康行为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过程,反映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主要是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情绪调控能力以及对自然与社会环境的适应性能力的提高等几个方面,其基本要求如下。L锻炼习惯按要求穿适合运动的服装和鞋子上课,积极参与学练活动,理解准备活动的重要作用,有安全运动的意识和行为习惯。4 .情绪调控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正确对待比赛结果,享受比赛获胜的喜悦,经得起失败与挫折。5 .适应能力能在不同天气和环境下坚持认真学练;在学、练、赛过程中与他人友好交往,相互合作,公平竞争。(四)体育品德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方面,其培养重点是积极进取、遵守规则和责任担当。体育品德培养要从小开始,从细微处入手,要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体育运动特有价值,通过有规则约束、有胜负之分、有竞争发生的竞赛性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品德。对体育品德的三个培养重点提出基本要求如下。L积极进取在课堂的学、练、赛活动中积极进取,勇敢顽强,不甘落后。6 .遵守规则知晓并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和练习、游戏、比赛的规则要求,服从安排与判罚。7 .责任担当明确并履行自己在练习、游戏和比赛中的责任,表现出与责任相符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