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整本书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整本书阅读.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从今年开始,新版高中语文教材要求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许多省市的教师都需要备课,我这里谈一些自己的阅读经验和体会,虽然是个人的,但可能会对大家开展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阅读长篇小说的一般条件和策略阅读策略可从泛泛角度切入,就像小说家纳博科夫曾经说的,阅读长篇小说,应该有起码4个条件,有记性,有想象力,有文学感觉,最后,手头要有一本词典,可以随时查阅。这四点,对红楼梦的阅读都适用,我就借用过来开始讨论。首先是对记忆力的要求。一般来说,读短篇小说不一定要有记性,读长篇小说倒是一定要有记性。我还记得我小时候读外国小说,会觉得很痛苦,可能我记性不是太好,读了没几章,前面那些人基本都忘记了,所以有时候不得
2、不拿一张夹着人名的纸片来一章一章往下读,避免把人搞混乱。红楼梦当然也有这样的问题。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涉及的人物非常多,按照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的红楼梦鉴赏辞典,它收的词条近600人。人物也是够多了,而且关系非常复杂,情节复杂,头绪也多。所以你要看红楼梦,如果没有记性的话,理解起来会有点困难。也有朋友说,记忆力好像是先天的吧?如果你把它作为一个策略的话,怎么来运用它?如果说把记忆力作为一种策略来运用,好像让人觉得有点莫名其妙,甚至说这种话都有点不通。但如果要对此加以训练,要把记忆力转化为可以操作的手段,就有策略运用的意味了。我在大学开红楼梦研究选修课的时候,曾经不止一次训练学生,帮助他们增强记忆,我
3、做的工作是一种很笨也很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每十回写一篇内容提要,每篇1500字,一直往下写,作为平时作业。十回内容要有1500字来概括,而且要把大致内容概括进去,还要筛选一些生动的细节这是不容易做到的。当然,一开始学生连写内容提要都不会,有一些学生把评论当内容提要写,比如写到林黛玉进贾府以后,开始对林黛玉大加评论,他认为这也是内容提要,其实不是。所以第一步先从客观角度训练其内容提要的写作,然后开始进行细节的筛选,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在训练其对内容的记忆。第二个问题,是想象力。读长篇小说,或者说读文学作品应该有想象力。一部小说,首先它的语言文字,它呈现的形象是间接的,它的语言文字还留下许多空白,
4、所以你在读文字的时候要调动起自己的想象力。有人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也需要形象思维,不过这种形象思维是顺着作者的形象思维展开的,作者的是形象思维,读者的就是准形象思维,加上一个准,说明他是沿着作者的思维来展开、来发挥。红楼梦在写的时候也留下一些空白,留下一些言外之意,这需要调动我们的想象力来理解它。第三点,有文学感觉。这个有点玄了,文学的感觉怎么来?当然,严格说,这好像也不是策略,而是应该具备的条件。感觉这东西似乎道不清说不明。比如红楼梦后四十回内容,现在争议非常大。不管争什么,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作者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这是一个焦点问题。有的人从人物形象角度来分析,有的人分析一些情节段落,
5、有的人进行语言比较,还有人从语言角度分析,所有这些,当然都是值得拿来讨论的。另外,我也可以说,后四十回也有写得不错的段落,在家族发展趋势方面,也遵循了原作的基本思路。但最大的问题,是文学感觉不对了。总体的艺术感觉,还是赶不上前八十回的大部分描写,不仅诗意荡然,更主要的是,那种文笔曾经留下的很大想象空间,也一并消失了。虽然仍有一些学者坚持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是同一个作者,但在我看来,如果不是想说明,作者进入八十一回创作,他有了江郎才尽般的遭遇,水平发生了断崖式下滑,那么,有这类主张的人的艺术感觉实在不敢恭维。最后,查阅词典。就红楼梦来说,小说在雅词的运用和方言俗语的运用中,涉及的语域都比较宽广,即
6、使是一些看似普通的词语,因为用在特殊场合,产生了不寻常的意义,我们还是需要查相关的学者研究,才能得到正确解释。比如宝玉去桅翠庵喝茶,妙玉给他使用自己的茶具绿玉斗,小说用了一个“仍旧的仍,我们通常理解为是不止一次,但北京大学的陈熙中老师认为这词解释为乃或者就,并用相似的例子来佐证,我觉得是有说服力的。上次曹立波老师讲座,好像也用了这个词的解释。当然,这样来理解,并不否认,宝玉和妙玉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但在确认这样关系的前提下仍然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支持性的证据放在一个恰如其分的位置,这是我们阅读时不容易做到的。这是我们讲到的四点,但是这四点,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只能算是读红楼梦策略的一个引子,因为
7、它是从一般意义上来谈长篇小说阅读的,还不具有针对红楼梦这部小说的特殊性,所以我接下来要进入到正题,红楼梦内容的特殊性决定它应该有相应的特殊策略。阅读红楼梦的特殊策略红楼梦的特殊性是什么?我从三点来谈它的特殊性。第一,它的版本相当复杂。第二,红楼梦的内容特别丰富。第三,它的结构无论整体还是局部看,具有对比、类比的特点。由这三个特点决定我们要有相关的阅读策略,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针对这三个特点的阅读策略。第一,版本的校对式阅读。刚才我谈到红楼梦的版本特别复杂,从一般阅读考虑,特别是中学老师或者学生的角度考虑,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整理本就可以了。那么,从普通读者角度看,阅读以什么为基准本?就是红楼梦研究
8、所整理校注的红楼梦,上下两册,署名曹雪芹和无名氏的。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要有一个版本作对照式阅读,就是1980年以前流行的程乙本,现在这个本子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了纪念版。这个本子可以拿来进行对照阅读。当然没必要逐回对照读,可以抽取其中一两回如同校对一样来阅读。第二,文献的参照式阅读。我们说红楼梦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如果去看一些相关学者的研究,对你深入理解红楼梦是有很大帮助的。这方面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已经形成了具有很大规模的“红学。了解这方面的历史文献或者专家的研究文献,对作品的理解会深一步。第三,文本的对比和类比阅读。应该说,阅读回归本文,这是最基本的阅读策略,而红楼梦本文在整体构思上的对比、类比性
9、体现得如此全面,使得对比和类比的阅读策略,更应该得到深入贯彻。从文本的大处着眼,有情节设计、人物塑造、主题概括三方面,然后也引导读者要从这些方面来确定阅读策略。从情节看,整体意义上的家族的盛衰构成整体对比,连同家族中人物命运,都有了趋同性对比。而甄家小荣枯与贾家大荣枯,则有缩影般的类比。从人物塑造看,金陵十二钗正册的排列规律,就有明显的两两对比性,不少学者,正是从这方面,来展开比较分析的。如王昆仑在人物论中谈到的黛玉做诗,宝钗做人,这种鲜明对比,给人深刻印象。从主题概括看,以前学者的研究,曾经在宝黛等人的爱情悲剧和家族衰败这两个角度纠结过,后来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把这两点统一起来。而孙逊老师就曾经在文学审美、社会历史、宗教哲学提出三重主题说,可以说是对以前两种主题说作了进一步总结。结语当我们展开文学阅读而自觉运用一种策略时,我们的阅读可能会减少感性的乐趣,我们变得更理性,更像艰苦的工作者而不是一个乐在其中的读书人。我当然不怀疑思考本身能获得乐趣,文学阅读不能纯粹跟着感觉走,必要的理性还是需要的,但如何努力让感性和理性得到平衡,这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我们阅读红楼梦,也应该有这样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