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课》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子课》读后感.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种子课读后感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是子长市第一小学的高亚梅老师,今天很荣幸能参加子长市教科研第七联合体组织的教师读书交流会,接下来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俞正强老师笔下的种子课如何教对数学课。种子课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生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学生就像一颗种子,他带有太阳的能量,带有生长收藏的密码,带有春夏秋冬的记忆,因为是个种子,所以他随时都在生长,随时都准备生长,但是种子也会发不出芽,发了芽也不一定能茁壮成长。所谓教育,最主要的就是给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适条件。种子课就是合适学生生长的条件
2、之一,形象的比喻点出了种子课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俞正强,正高级教师,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兼职研究员,中国长三角最具影响力校长。现任浙江省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俞老师的种子课如何教对数学课?就是把数学的重要节点教给学生,培养数学思维,使种子发芽,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本书分为上编和下编两部分。上编讲述的是教对数学的问题讨论。是对上好种子课的认识层面的思考,讨论的是怎样是教对。下编讲述的是教对数学的路径,俞正强老师提供了12个种子课实例,是对上好种子课的操作层面的介绍,具有实战意义。读了俞老师的这本书之后,我深感在教学之路上的不足。在平时的教学中掌握数学知识和做练习题,极其
3、重视应试教育,为了考试成绩,似乎要把所有题型都让学生做一遍,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把学生变成刷题的机器。完全不符合数学教学的目的,违背了数学教学的规律。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从学生的明白出发,使我受益匪浅,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从学生的明白出发。教书,一种是将学生的“明白”改造成数学的“明白”,一种是将学生的“空白”变成数学的“明白”。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如何做好概念教学,一直是小学一线教师的重要课题。下面我就将教学的两种基本样式具体阐述。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是以一无所知的白纸状态进入课堂的,他们是揣着一个属于他们的“明白”进入我们的数学课堂的。我们以
4、认识线段为例,教师有个关于“端点”的“明白”。相应地,学生也有一个关于“线头”的“明白”。把学生“明白”中的线头改造成教师“明白”中的端点。所以,对这一类概念的学习,教师的任务是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明白”在哪里,然后知道学生的“明白”与自己的“明白”间的差别,再进行设计。有一些概念,学生是以一无所知的白纸状态进人课堂的,比如质数、合数。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中,并未因为生活需要而经历过质数、合数,这是纯粹的数学规定。对于这种学习样式,因为学生完全没有相应的“明白”做准备,因此,我们在进行这类概念教学时,需要让学生尽可能地用多种感官来感受教师的“明白”的各个内涵、要点。比如,让学生用眼观察、用鼻闻、用嘴
5、尝、用耳听、用手摸等。感官参与越多,参与样式越奇特,学生的记忆就越深刻,这样的教学就是接受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概念学习中,更多的概念学习属于第一种样式,属于第二种样式的概念学习比较少。如对“面积的认识”,我们可以做一个关于用两种基本样式来组织教学的比较。下面我们来比较两个基本样式的具体流程。这四个环节的基本流程是:找面:原来每天都从面(床面)上起来,走在面(地面)上,第一件事情是洗面(脸面和手面)面是如此之多。(让学生明白面在体上。)分面:有些面是平的,如床面、地面、桌面;有些面是凸的,如脸面、手面(今天我们讨论平面。)画面:把面画下来,得到一个封闭图形。论面:面的属性是大小,而轻重长短都不是面
6、的比较属性。面积:面的大小叫面积。这四个环节的基本流程是:面积:教师的“明白”是什么。(我们可以通过自主看书或用其他方式获得。)摸表面:理解什么是物体表面。(通过手来体会。)画封闭图形:、o这些图形都有大小。涂面积:在图形中,将它的面积涂出来,涂的是面积,画的是周长,得到教师的“明白”。任何一个概念,都可以用第二种接受式组织教学,但绝不是任何一个概念都可以用第一种改造式来组织教学读完俞老师的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知道教数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在于对知识的理解。今后教学中,我深知课前应先了解学情,再进行教学设计,知道学生的明白和自己明白的差距,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掌握知识,争取向40分钟课堂要效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学生能更喜欢我的数学课。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教学任务烦琐而单调,所幸我们可以找到更多读书的乐趣;专业成长之路漫长而遥远,所幸我们有智者领路。但愿每位教师都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找到快乐,但愿你的快乐能成就更多孩子的幸福。我的分享到此结束,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正,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