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盐商文化对扬州园林设计影响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盐商文化对扬州园林设计影响的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明清盐商文做B扬州园林设计影响的研究摘要:明清时期,盐商交易活动对扬州的经济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而盐商文化也随之渗透到扬州城的各个角落,尤其表现在盐商住宅的各式园林上。作为盐商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研究明清经济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独具特色的扬州园林凭借精巧的建筑与大气的布局,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扬州园林的代表个园为例,从建筑设计、山石安排与植物配置三个方面,探究盐商文化对明清扬州园林设计的影响。关键词:扬州园林;盐商文化;个园1盐商文化的形成在扬州园林的发展历程中,盐商文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隋炀帝开凿运河下扬州,再到乾隆皇帝南巡,京杭大运河逐步扩修,在南北运输上发挥的
2、作用越来越大。作为京杭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之地、水运重要枢纽的扬州也逐渐繁华起来。明清时期,大运河重新疏浚修整,新的盐业政策“开中折色法”颁布、施行。交通的便利以及政策的支持,促进了明清时期扬州盐商群体的形成,扬州成为两淮盐业的集散地,经济快速发展起来。盐商群体的兴旺给扬州带来了大量财富,推动了扬州经济的发展,而物质的丰富为精神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外来盐商带来了商贾文化,其在扬州定居后,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适应了扬州的风俗习惯。盐商思想不断与扬州本土文化融合,渐渐形成了独特的盐商文化。因为家境富裕,盐商衣食无忧,可以更好地享受精神生活,所以他们常有大手笔的支出,用于高价聘请各地名士、画师
3、等,虽然确实不乏出于附庸风雅的需要,但从根本上讲,这是盐商们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表现出的对传统儒学的敬重和修习。这种风气使得大量文人墨客向扬州涌去,风雅好学的风尚逐步在扬州形成,城内商贾、百姓也越发注重培养后代才学,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尽管这种风气促进了新的文化形式与内涵的形成,但其依然能融入盐商文化中。2盐商文化与扬州园林盐商大多富庶,他们流寓扬州,除了必要的居住营生之外,还需要举办各种各样的商务活动,以联络各方感情、巩固地位,而这些商务活动往往包括各类交际宴饮。于是,这些富户购地营宅,兴建园林,置池造山,建成一座座园林豪宅。园林豪宅不仅能居住游乐,亦能会友交际、宴请宾客、商谈生意。况且宅园之
4、精美也能体现盐商的财富、智慧、品位与文化修养,于是各家大兴土木,争奇斗艳,以至明清两代整个扬州城内外,亭台楼阁鳞次栉比,各大盐商更是借此炫耀,相互攀比,扬州也因此成为私家园林极盛之地1。揭州富有名气的盐商园林有许多。明末,郑元勋为奉养母亲,在扬州城外西南隅、荷花池北湖修建影园,请当代造园名家计成为其经营布置,前后历经数十年才完成。柳影、水影、山影此园建在各色倒影之间,倒影随光变化,建筑与影子相映成趣,如诗如画。因此,郑元勋的好友董其昌在为之提额时,将这座园林命名为“影园”。再看清朝时期的扬州,当地盐商受康熙皇帝南巡的影响,不仅为了自己游玩享乐,更为了争宠献媚,纷纷聘请名匠,为自己打造独特的私家
5、园林。扬州的各式园林拔地而起,尤其是保障湖至平山堂一带,新建近40座盐商园林住宅,成就了“两堤花柳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壮丽景象。而经过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保障湖一带的园林建筑群再次演变,其不断重建、翻新,慢慢发展为今天的瘦西湖景区。当然,除了保障湖附近,清朝中期,各大盐商也在城内其他区域大规模置山造园,天宁寺的行宫御花园、盐运署的题襟馆以及小玲珑山馆等都是当时家喻户晓的精美园林。除了兴建园林,叠石引水、栽花种竹的造园风潮也极大地影响了扬州其他城市空间的营造。当时的扬州城内,上至祠堂、书院、会馆等文化建筑,下至餐馆、浴室等世俗生活空间,无一不受其影响2,但这些园林命运多舛,经历缭乱的战火后,其
6、主体己被破坏,很难再现当年之景。3盐商文化对个园的影响3.1 个园个园是扬州城内现存的盐商园林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一座私人宅邸。个园位于扬州古城,居东北一隅,南邻东关街,北对盐阜东路。清嘉庆二十三年,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旧址上建造了自己的住宅园林个园。个园名字的由来也颇具意蕴,据清代刘凤诰的个园记所言:“园内池馆清幽,水木明瑟,并种竹万竿,故日个园。”3.2 对园林及建筑设计的影响住宅往往是能够反映宅主的个人意识以及地域风格的地方,作为盐商宅邸的个园就是如此。个园的建筑布局灵活多变,构架挺拔,建筑轻盈秀丽,装修细腻精美。其将北方园林的雄浑宏伟与南方园林的清雅秀美完美
7、地结合起来,极富艺术美感。个园的门楼较宽阔,体量也较为高大,因为门楼往往代表宅园主人的脸面,是其雄厚资本力量的外在表现。据考证,个园的主人黄至筠是一位“红顶商人”,官至正二品顶戴,是皇帝钦赐的盐运使,诰授资政大夫。地位如此高的盐商,其资本力量的雄厚可想而知,无怪个园门楼的布局如此精美大气。扬州盐商虽然腰缠万贯,但他们依旧对挥毫洒墨的文人风采心怀崇拜与向往。受盐商文化崇尚诗书礼乐、风雅书画的影响,盐商的宅邸中也处处反映出儒家礼学、阴阳学等思想。个园建筑的整体布局成对称结构,这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严肃、方正,显现出了宅园主人的威严与气势。3.3 对园林叠石手法的影响个园中的造山叠石之法极具盛名,以内
8、部的“四季假山”为例,造园者将四季置于一园之中,周而复始,美不胜收,颇具“壶天自春”之意。“四季假山”同样是园主人敬仰儒家学说的体现,其对“天人合一,阴阳和谐”境界的追求,对组景与造景手法的运用以及对四季自然风景的再现,种种布置,皆含深意。“春夏秋冬”四山所用石材不同,风格、气质也不尽相同。春山以竹、石为主,竹丛中植有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道“雨后春笋”之意;夏山以太湖石为主,巧夺天工,妙趣横生;而秋山由黄石所叠,仿黄山的巍峨;冬山倚墙而叠,叠石处置有颜色洁白、体态圆浑的宣石,烘托出冬日寒风凛冽的氛围。四季假山运用不同的石材与叠石手法,将四季自然之美完美地展现出来,将诗情画意渲染得淋漓尽致
9、,营造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计成在园冶中提到“片石有致,寸石生情”,造园者亦借助山石的形、神来抒发情趣,传递了园主人对自然山川的向往与热爱。当然,“四季假山”不仅仅是将“天人合一,阴阳和谐”的思想融入山石景观中,还彰显了园主雄厚的财力。制作假山的石材皆得是叠石的上品材料,价格昂贵,非一般的平民百姓可以承担。这份与众不同体现了园主人的身家财富,其本质也是一种资本的宣扬。此外,扬州盐商也很重视园林的意境,数百年来文人墨客对石的赞美不计其数,以致这些石头身上也融入了些许“文人写意”,将其置于庭院、房屋之内,更能体现园主的文化修养。3.4 对植物配置的影响园林植物大多有净化空气3、营造文化氛
10、围的作用,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盐商素来重视文化教育,“喜招名土以自居”,喜好诗词画集。正如前文所述,盐商常常重金求购名作,使一大批文人聚集扬州,扬州成了当时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城市之一。浓郁的文化氛围也因此影响了众多的盐商园林,尤其是园林中的植物配置。这些姿态优美、色彩鲜明的植物不仅能美化环境4,愉悦心情,亦能使建筑和园林融合在一起,既富有表现力又有显著的感染力。当然,这些植物还有着美好的寓意象征。作为扬州盐商园林的代表,个园中的名木古树繁多,其中又以桂花为最。“桂”与“贵”同音,这寓意着所有来客皆是贵人,巧妙地表现出了个园主人的热情好客。同时桂花作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不仅外
11、观精巧秀美,气味也清香扑鼻,是优良的庭院绿化、芳香树种5,作为众多文人墨客称赞的对象,桂花还是高洁品性的化身,自带一股文人气息,含蓄地表达了个园主人坚贞不屈的高尚情操。当然,园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植物,象征高尚品德的广玉兰,寄托着个园主人对家族生生不息的期望;常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不拔的意志的圆柏、松树,展现出个园主人的君子气节;外形与元宝相似的枫杨果实,表达了个园主人对家中富贵祥瑞的希冀。当然,在整个个园中,竹才是真正的灵魂。个园名字中的“个”,便是取自竹的半边。不仅如此,个园中的竹木种类、数量繁多,几乎每一处景观中都能见到竹的身影,就连小路边也常常种满竹子,有曲径通幽之感。园冶中有这样的记载:“插
12、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这在个园中,是有所体现的。竹向来是文人画师们常用的素材,其遇风不折的特点常被文人墨客们用来隐喻自己的骨气与风度,表达自己高尚的情操。总而言之6,个园中的竹子如此之多,定是个园主人黄至筠想借物抒情,以竹子来表现自己刚正不阿、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4对盐商文化与园林的传承创新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7,许多名园古迹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之中。盐商园林作为扬州历史上的重要一笔,是展现地域文化的珍贵遗产,是一个城市人文特色与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对研窕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建筑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翻新、发展个园乃至扬州其他盐商园林时,要注意理清城市历史脉络,
13、注重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的有机结合,不能仅仅为了吸引游客便进行一些偏离园林内涵的“创新”。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盐商园林内涵的进一步理解与复原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有利于改变园林内部的一些细节,如增添一些信息化、智能化网的旅游体验项目等,但这些小改变必须建立在遵循园林原本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精神的基础上9。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不但给予了盐商文化契合时代精神的新内涵,而且其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也使整座城市拥有了更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5结语明清时期,扬州的盐商文化已经形成了特殊的风格与内涵,对扬州人的衣食住行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包括作为盐商宅邸的扬州园林。对扬州园林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园林的建筑设计、
14、山石造型与植物配置上,这使扬州园林获得了“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轻”的美誉。当然,盐商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在保护名园旧址的同时,也要适度创新,将盐商文化融于现代科技,取精华去糟粕,将之传承下去,为扬州城再添几分神采。参考文献:1卢漫.明清时期扬州地区第宅建筑装修样演变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8.2郁畏力.清代扬州盐商园林变迁及其风格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4):29-31.3圣倩倩,徐晶圆,宋敏,等.NO2胁迫下38种园林植物的形熊伤害指数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0,40(12):151-158.4圣倩倩,祝遵凌.南京市7种适生彩
15、叶植物抗NO2能力研究及其应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38(8):81-88.5祝孔熙,圣倩倩.舟山新木姜子幼苗在室内外生长节律的对比分析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8,37(05):69-72.6圣倩倩,戴安琪,宋敏,等.NO2胁迫下两种鹅耳物的光合生理特性变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5(2):10-16.7圣倩倩,高顺,顾舒文,等.CO2浓度升高对植物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进展J.西部林业科学,2021,50(3):171-176.8圣倩倩,何文妍,刘宇阳,等.植物生理信息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西部林业科学,2020,49(06):8-15.9丁聪,唐睿,祝遵凌.地域文化特色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窕以南京长江路为例美术教育研究,2019(15):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