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南·采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召南·采蘩.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诗经召南讲座稿:诗经采繁第十五讲:明德QQ群诗经召南讲座稿:诗经采蒙(2013.01.20)我们生活在雾霾之中的时候,太阳依旧灿烂着。我们生活如禽兽世界的时候,经典依旧存在着。我们的行为南辕北辙的时候,指南针依旧指南。一、阅读全诗:请把全诗先阅读几遍。第一章:于以采繁(烦),于沼(找)于泄(止)。于以用之,公侯之事。第二章:于以采繁,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第三章:被(必)之僮僮(童),夙(肃)夜在公。被(必)之祁祁(齐),薄言还(环)归。二、诗序讲解:毛诗序:采藜,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1 .王后“采苓”,夫人“采蒙”:天子之妻,叫做“后”;诸侯国国君之妻,叫做“夫
2、人”;公卿大夫之妻,叫做“妻”;庶民之妻,叫做“妇”.统称之为“妻”。周南关雎之中,王后亲自去采摘存菜,为的是用来祭祀;此诗之中,夫人亲自去采藜,也是为了祭祀C“蔡”,也可以写作“繁”,指的是一种可以当菜吃的草,名叫白蒿。关雎所写的是天子与后妃的德行,王后采摘苓菜,是为了祭祀天地祖先;采繁所写的是诸侯国国君与夫人的责任,夫人采摘繁草,不是为了祭祀天地,而是为了祭祀祖先。为什么诗经之中,王后采苓菜,而国夫人则采繁草呢?不是说天子后妃祭祀的时候不用禁草,但是,诸侯国国君则可能在祭祀的时候不用苓菜。分别说采苓菜和采繁草,是体现出尊卑之礼。苓菜和繁草的象征意义有何不同呢?毛诗正义没有说到它们的象征意义
3、,但是,我们从“存”和“繁”这两个字的写法和读音,再根据其它经典去探求,或许不会违背诗经的宗旨。苓者,行(四声)也,亦即以德而行(一声)。天子与王后所要侧重的是德行,德符合于道,然后可以成王;德符合于道,然后可以导民以德、齐民以礼。德从何来?只要是人,生来就具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认识到上天所赋予自己的“人”的使命,这是德的“根本”,是修道的前提;进而扩充、完善,而使之达到仁义礼智,这是尽心尽性,然后可以率性;遵循正道,从而达到心性与言行一致,“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也就是德符合于道了。大学所讲的是从本心之善达到至善;中庸所讲的是从本性之诚达到至诚。本心之善,毫无恶意;本性
4、之诚,毫无虚伪。克己复礼,趋于至善;存理灭欲,趋于至诚。至善之善,无所不善;至诚之诚,德合天地。繁者,繁也,亦即繁衍而繁多,诸侯国国君和夫人所要侧重的是子孙的繁衍、百姓的繁多、国家的繁荣。天子和后妃当然也是如此,不过,天子和后妃可以从“德行”而言,国君和夫人则不能从“德行”而言。因为“繁”应该有这种寓意,所以,我们不称之为“白蒿”,却称之为“繁草”。为什么国君、夫人不说“德行”呢?不是说国君、夫人不需要重视德行,而是国君、夫人是要遵循王道而行教化,而不是以私德私行去行教化,也不能以有德自居。相对于天道而言,天道是君,天子是臣;师之与土,以道辅天子,天子不可以臣待之。相对于天子而言,天子是君,国
5、君是臣;君为臣纲,臣行君令,不可自专。2 .天子、天王、王与“大一统”:是不是天子就是道德标准的化身呢?不是。中国文化认定的是,人类是天地所生之子女,所谓“天子”,本来意思应该是“天地之子”。但是,天下(相当于现在所说的中国)之人,总要有一个人作为“代表”去祭祀感谢天地,遵奉天地之道去保民,这个人事代表所有“天地之子”的,这样一来,“天子”渐渐成了这个人的专有名称。这就好比一个家族,总要有一个代表家族的人去敬拜家族祖先、统筹家族事务,这个人就是族长。“六经”所载的,都是正道,都是从正面来说,由此而行教化,这是与史部、子部、集部以及民间的著作不同的关键之所在。“四书”基本上也是如此,所以才是“六
6、经之阶梯”。在“六经”和“四书”之中,说到“天子”的时候,首先是像子女遵从父母正道一样,天子必须遵从天地之道,否则便是“不肖子孙”。进一步来说,天子能完全遵奉天道,才符合天子的标准;不过,经典之中所说到的“天子”,未必都符合了天子的标准,但有期望之意。天子德行符合天道,则可以称之为“天王”;天子德行完全符合天道、地道、人道,则可以称之为“王”。如果不遵循天道而自称为“王”,则是“僭(件)称王”;如果天子把自己凌驾于天道之上,则叫做“天子僭天”。春秋公羊传中有“大一统”之义。“大”是强调的意思,“一统”是用“一”来统摄。天道、地道、人道三者,由大道统摄,在人间体现为王道;君必须遵从王道,然后可以
7、统摄臣民。君如果不遵从王道、天道,则不可能尽人道,那就是霸道。按霸道而行,既不是敬天,也不能保民。孔门弟子,五尺童子也羞言霸道。“一统”和“统一”是不同的,“一统”是用“一”来统摄,这个“一”不是某一个人,而是“道”、“太极”,是“正”字上面的那一横;如果按照道德经的说法,这个“一”必须是由“道”所生的那个“一”O3.朕、寡人、孤家、不谷:在秦始皇之前,任何人都可以自称为“朕”,说文在“舟部”,解释为“我”。按照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说法,把“朕”解释为“我”,是“妄人”所补,而此字的本义是“舟缝(四声),引申为微小难见的缝隙。段玉裁说:“赵高之于二世,乃日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
8、故号日朕。比傅朕字本义而言之,遂以亡国。凡说文字不得其理者,害必及于天下,赵高、王安石是也。”由此可知,字义的理解是否符合正道,是关系到天下之事,不可不极为慎重C从秦始皇开始,“朕”字变成了所谓的“皇帝”专用的名称,任何其他人都不能使用了,而且此字的本义也几乎被人遗忘了。这种做法本身就违背了中国文化正道。而且“皇帝”或“帝”字被误用两千多年之久,也是不符合中国文化正道的。孔子之后两千余年,中国未曾出现尧舜文武那样的“圣王”,与此不无关系。按照“六经”之文,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为三皇,少昊、颛顼、帝善、帝尧、帝舜为五帝,商汤、夏禹、周文王为三王。嬴政自称为皇帝,本身就是自比于三皇五帝,而且自认
9、为功德超过三皇五帝,更超越三王,因此,对圣人的尊敬之心不见了。越是在上位之人,其责任越大,越要谨慎而谦逊,其一言一行有偏差,便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君子必须“谨言慎行”,因此,君主要知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秦代之前,国君自称为“孤家”,是“孤德之家”的意思;自称为“寡人”,是“寡德之人”的意思;自称为“不谷”,是“不善之人”的意思。虽然说那些国君未必做到了,但是,毕竟这些意思还有提醒之用,等到诚“朕”、称“皇帝”的时候,不仅没有了提醒的作用,而且有了“自专”、“自傲”之意了。4 .关于“夫人不失职”:夫人之职,在于“奉祭祀”,昼夜都对此事保持诚敬之心。能做到这样,不能说就是
10、“尽职”了,却可以说是“不失职”。毕竟夫人、妻子的职责不仅仅是“奉祭祀”。为什么“奉祭祀”如此重要?因为祭祀所表达的是对天地与神灵的感谢与敬畏,是对祖先和圣人的敬畏和感谢。不敬畏天地与神灵,不敬畏祖先和圣人,必然存心与利益,而不会存心与仁义。大学中说:“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又说:“放于利而行,多怨。”为什么夫人、妻子必须“奉祭祀”然后能“不失职”呢?因为既嫁为妇,便意味着“生为夫家之人,死为夫家之鬼”,也就是说,活着的时候生活在丈夫家,死后也埋葬在丈夫家,由丈夫家的后人按礼祭祀。嫁为人妇,便有了赡养照顾公婆、辅助丈夫、抚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不能以
11、诚敬之心祭祀祖先,那么,即使对公婆、丈夫、子女都很好,也难免是出于私心私情,不可谓“心地淳厚”。在反传统思潮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下,当今的男女绝大多数人,只要听到“生是夫家的人,死是夫家的鬼”,只要听到“三从四德”,便不假思索地产生排斥和厌恶之情,足见中国文化传统被歪曲、被割裂的严重程度。不承认女子出嫁之后,“生是夫家的人,死是夫家的鬼”,是不承认事实,进而是破坏大家族,而使中国社会成为一个一个的小家庭,如今的中国还有“钟鸣鼎食”的大家族吗?没有了。不仅如此,如今的小家庭也快成了数人合伙过曰子,不仅夫妻与老人分开单过,而且就连夫妻之间也很多快成了商业合同一样的关系,夫妻争吵繁多,离婚率越来越高。
12、这样一来,长辈养老的问题从富有亲情和保障的养儿防老,已经或即将变成完全商业性的养老院养老;随之而来的,还有儿女对祖父母、外公外婆的孝心极大减弱;单亲家庭以及再婚家庭的孩子,有很多在心灵上受到一些伤害,有的则成了扰乱社会之人。这是个人的不幸,是家庭的不幸,是国家的不幸,总之,是人生的不幸。5 .关于“三从”:“三从”是指什么?我们从仪礼丧服子夏传中的原文来看。“传曰:女子子适人者(已经出嫁的女子)为【位】父何以期【机】也(给娘家的父亲为什么守丧只是满一年)?妇人不贰斩也(出嫁的妇女不同时守两次为期三年的丧【桑”“妇人不贰斩者,何也?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没有“专用”的、始终不变的道理,因为
13、女子一生有三个阶段的变化,促成了女子一生没有完全固定不变的礼仪规)。”“故未嫁从父(未出嫁的女子跟随着父亲生活、服丧【桑】),既嫁从夫(已出嫁的女子跟随着丈夫生活、服丧),夫死从子(丈夫死后跟随儿子生活、服丧)。”“故父者子之天也(女子在未出嫁时,以父母为天,也就是说有什么饥寒危难问题,由父亲负主要责任),夫者妻之天也(已出嫁之后,以丈夫为天,意味着有什么饥寒危难的问题,由丈夫负主要责任”“妇人不贰斩者,犹日不贰天也,妇人不能贰尊也(妇女不守两个三年的丧期,就好比说妇女不能同时有两个最尊贵的上天)。”具体说来,也就是说,已经出嫁的妇女,不仅生活在丈夫所在的大家庭之中,而且死后也要葬在丈夫所在的
14、大家庭中,由儿孙祭祀她的灵位;如果有饥寒危难之类的问题,要由丈夫和儿子担当主要责任,生身父母所能做的也只是帮助;既然已经出嫁,那么,生身父母的赡养责任就主要由她的兄长和弟弟负责,她自己对生身父母的的照顾当然是在尽孝,但在事实上也是帮助她的兄弟。总之,就是已经出嫁的妇女,以赡养公婆为主,以赡养生身父母为次,这样,在正常情况下,一对夫妻会有儿有女,也就都得到了很好的赡养,同时,又不让儿女为照顾两家的老人为难,在穿戴丧服以及守丧长度上也因此而有不同的礼数了。6 .关于“四德”:关于“四德”,来自周礼天官九嫔,所指的是妇女应该修养的四种品德,即妇德、妇容、妇言、妇功。“妇德”是指:“幽闲贞静(为人谦逊
15、不张扬,坚守贞节不妄动)守节整齐(行事有礼且有节,秩序井然事事宁)行己有耻(去除私心知羞耻),动静有法(进退均依法则行),是调妇德。”这是女子的德行修养问题。“妇容”是指:“盥【灌】浣【换】尘秽(洗手洗衣除尘土),服饰鲜洁(服饰干净而整洁),沐浴以时(按时洗澡防病患),身不垢辱(身上无垢万事和),是谓妇容。”这是女子在身体和服饰方面的仪容修养问题。“妇言”是指:“择辞而说(说话用词须审慎),不道恶语(恶言恶语口不说),时然后言(合乎时宜再讲话),不犬于人(莫像犬吠莫啰嗦),是谓妇言。”这是女子在言语方面的修养问题。“妇功”是指:“专心纺织(纺线织布须专心),不好戏笑(戏言玩笑害斯文),洁齐酒食
16、(酒食洁净而齐备),以供宾客(接待宾客诚待人),是谓妇功。”这是女子在女红(功)和待客方面的修养问题。这是女子的“四德”,男子以及男女通用的基本“四德”是“孝悌忠信”,更高的“四德”则是“仁义礼智”O如果大家认为“妇德”是对妇女的束缚或伤害,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反过来问一句:我们难道应该提倡妇女要张扬、妄动吗?应该倡导妇女要无礼无耻吗?应该倡导妇女要大胆妄为吗?其它三个方面也可以如此反问。更何况,“四德”的提出,是期望人们修养提高自己,对女子则期望她们按照淑女的标准去修养提高自己,对男子则期望他们按照君子的标准去修养自己,这是礼义,而不是给人们订立的法律法令。礼义靠的是自我节制,法律法令则要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