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如何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校长如何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校长如何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承担着优化师资队伍管理与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双重使命,更担负着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责任,校长应该以教育家精神为办学指引,把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国家战略变成学校日常的生动实践。如何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是校长需要确立的正确观念问题,也是校长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问题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向来是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的重中之重。教师是教育强国的第一资源,是科技强国的关键支撑,还是人才强国的重要保障。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教师群体走向卓越树立了标高。教育家精神既赋予
2、新时代人民教师的素质内涵和崇高使命,也为我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探索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和方法,以教师之强支撑教育之强,也成为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一、学校是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重要的责任主体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很容易被视为一个外在结构与特征改善的问题,更容易从教师队伍的外部要素、结构、机制和数量与表现特征上去判断,并且通过数量、结构、学历、职称、荣誉以及类型等许多外在的可视化的指标去衡量。实际上,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从外部到内部、从政策到实践、从职前到职后、从管理
3、到评价、从待遇到发展、从个体到群体、从数量到质量协调统一的整体。“高素质”既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结果,更是建设的过程。尤其是教师职业的育人定位,使得教师需要承担更多不同于一般职业的独特使命,这不仅体现在职业道德、专业水准等规范性标准上,更凸显在对教师个体健全心理和人格的内在要求上。所以,从更为实质的角度看,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更是一个教师人力开发和能力建设的概念,是一个教师内在成长的学校专业行动的概念。也就是说,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们必须明白一个事实,好老师不是从天而降的,也不完全是大学培养的,而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岗位实践中历练出来的。如果从教师与学校的基本关系而言,学生、教师、校长构成现代学校的“
4、铁三角”,教师不是学校管理和使用的对象,而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和核心主体力量。教师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态度决定学校组织的兴衰成败,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来自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忠诚、热忱与努力。校长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既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也是学校最基础的工作,更是学校最持久的工作。教师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发展,是从学校场域的教育教学实践起步的,是在教师日常的专业行动中实现的。学校生活不仅是教师实现职业价值和专业发展的过程,更是教师实现和体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历程。因此,学校承担着优化师资队伍管理与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双重使命,更担负着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责任,校长应该以教育家精神为办学指引
5、,把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国家战略变成学校日常的生动实践。二、引领教师成长是校长重要的专业职责校长对学校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在学校体系中,教师是最关键的要素。在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中,”引领教师成长”是赋予校长重要的专业职责之一。我们也曾对近200名中小学校长进行调研,发现引领教师成长是校长管理中的重要职责。如在调研问题“您认为学校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中,排在第一位的回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针对“您在学校管理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排在第一位的回答是“如何调动和维持教师积极性”;针对“您认为教师发展中最需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排在第一位的回答是“职业倦怠”;针对“工作中
6、令您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排在第一位的回答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高,有活力”;针对“您在工作中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排在第一位的回答是“教师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的关键。学校既要成就学生,也要成就教师;既要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也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将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协调起来,学校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活力。正是由于学校既要对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负责,又要对教师的职业进步与专业发展负责,这就决定了校长是重要的教师教育者。如何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既是校长需要确立的正确观念问题,也是校长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问题。在许多学校管理中,由于现代科层制以及精细化、数量化
7、的“科学管理”观的影响,使得教师在学校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未能很好地确立,加之校长的权力角色,使得校长与教师之间总是存在着距离,些校长与教师的关系总是处理不好。有的校长把教师视为管理和使用的对象,视为遵守规则、服从管理的“下面人”“普通人”,用简单的绩效考核、排名奖惩和规定要求等精细管理思维试图“管住”教师,这样一来,许多教师无法实现专业自主,无法参与到学校的事务中,他们常常是以被动服从者、执行者的角色开展工作,也常常以沉默者的方式应对各种事务。也有不少校长将追求高学历、高层次、高荣誉的教师占比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成绩,甚至以多重方式吸引各类有“名号”的教师,将教师进行三六九等的分层分类管理,却
8、忽视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建设,教师的成长严重受阻。当下,学校越来越被看作是教育变革的中心,教师不仅仅是改革项目的执行者,还是在学校变革中有效地运用其知识和能力的主体。学校变革的最大力量掌握在学校教师的头脑、双手和心里。如果教师在学校里感受不到自己的地位、尊严和价值,教师的专业成长、专业情意和专业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支持和促进,学校发展的前景就不会乐观。三、校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路径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促进教育家精神的培育和教师专业成长,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贡献自身的力量,校长可通过以下策略,激发每一位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释放每一位教师教书育人的热情和活力。校长应成为最“懂”教师的领导者。校长
9、的本色是教师,校长应该是最懂得教师的人。从现实操作的角度看,校长要从以下3个层面来“读懂”教师:第一,教师是与学生相对应的关系词,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为内在依据;第二,教师是一个“活人”与“全人”的概念,教师发展在实践上归根到底是教师作为“人”的修养问题,是教师的“整全发展”与“全人教育”;第三,教师与教育系统的各种要素相关联,有分段、分科、分层、分类的特点,也有性别、年龄、地域、文化差异的特点。校长只有不断重建“教师”概念和观念,把教师还原到鲜活、真实、丰富、生动、实际的状态,才能真正把握教师劳动的多种职业特性,寻求到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具体方法。校长要实现对教师教育思想的引
10、领。教育思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高素质教师的重要素养。校长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引领,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根本。基于探索和实践,我们提出了校长对教师“思想引领”的五步逻辑,即要明确回答以下5个问题:第一,反思自己有思想吗?校长要确认自己有思想,而且要有真正的思想。第二,思想从何而来?校长的思想不是来自书本上能言善辩的他人观念,而是来自自身的实践经验、创新体会、理论学习和凝练概括,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独特的认识。第三,思想如何转化成师生的共识?校长要把自己的思想转换成教师和学生能够理解、认同和相信的思想,形成师生的共识,与教师一起学习、交流,更要通过倾听师生的心声,将思想与学生、教师的实际需求
11、建立连接。第四,思想共识如何转化为实际行动?要通过与学校问题结合,转换成与课程教学、教师发展等相融合的项目或者活动。第五,思想行动何以证明有效?要能够通过不断反思总结,基于相应证据证明自己的思想行动是有效的。校长要能够有效推动教师校本学习。基于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意义,教师的校本学习与校本发展是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措施。要有效推动教师学习,校长要做到以下3点:首先,要防止成为教师学习的“要求者”“规定者”和“检查者”,而要成为引领教师学习的首席学习者和教师学习的参与者;其次,要帮助教师将学习与实际的专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清晰教师面临的理论性问题、方法性问题、条件性问题、心理性问题以及
12、知识性问题,基于不同的问题性质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真正实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最后,要为教师创造学习的环境,鼓励学习的发生,支持学习的行动,建立发展性的激励与评价制度,提供各种支持性的资源和条件。校长要善于借力学生促进教师发展。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没有教师的发展,就不会有学生更好的成长。学生不仅仅是教师教育和教学的对象,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力量。但是,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措施中,许多校长将目光放在外部的专家和资源上,忽视了学生对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情意”问题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力量。所以,校长要善于借力学生寻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有效措施。要在学校倡导和营造尊
13、师文化,营造信任、舒适、温馨的人际环境和平等尊重、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探索教师发展的“学生路线”,通过学生评教、学生建议等,改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教师教育也提倡教师建立对学生的同理心,感恩学生和向学生学习。校长要注重构建教师发展的学校系统。学校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组织系统。教师专业发展在学校中存在明显的“冰山”效应,即校长总是把目光聚焦在教师教学问题的解决上,这如同我们看见露出海平面的“冰山”一角,但学校的管理服务、环境条件、组织特征、人际模式等会对教师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犹如海平面之下的“冰山”,我们虽然看不到,但这些因素却时时影响着教师的发展。所以,校长注重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系统,既要关注入职培训和在职发展的相互配合,重视教学本身的改善,也要对与之相关的管理、评价、服务、制度、组织、文化共同改进。通过学校全方位系统性的努力,建立能够激发教师热爱教学、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的有效机制,使教师对学校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将学校的教育理念、价值、目标和任务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并不断获得激励与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