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文导读及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文导读及练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百度文库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文导读及练习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文导读及练习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文导读及练习学法指导1 .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2 .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现代诗歌的相关知识,及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创作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诗歌。3 .自读、品读与朗读相结合,理清诗歌写作思路,品味郭沫若诗歌特点,体会诗歌生动形象的语言,促进思维发展,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4 .分析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三.知识点贯通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 .现代诗歌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
2、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他的女神中大部分作品写于1920年前后,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开一代诗风。现代诗歌特点主要有:(1)形式自由,分行排列。(2)内涵开放;(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0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2 .作者: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
3、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1919年,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取了“沫若”这个笔名。“沫”“若”,即沫水和若水。沫水,古水名,即今大渡河,是岷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中西部;若水,古水名,即今雅蒲江,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西部。“沫水”“若水”是流经郭沫若家乡的两条河流。郭沫若取此二水作为笔名,是表示他身在异国、不忘家园的意思,也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郭沫若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成立创造社;1923年于日本
4、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编辑创作周报洪水,提出“革命文学”主张;1928年起旅居日本,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中国科技大学首任校长。郭沫若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诗人,开创了现代新诗的自由诗,他的不拘一格的诗歌体式对后世影响很大。在诗歌观念上,他主张诗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他相信诗的灵感和直觉,提出“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他还强调诗的非功利性,
5、但他承认诗所产生的客观社会效应。3 .女神女神收录了郭沫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女神是开一代诗风的新诗集,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1)思想内容上,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它的反抗精神、爱国精神、进取精神,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精神。(2)艺术表现上,女神开拓和形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它强烈的感情、唯美的艺术形象等对当时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1/7(3)诗歌形式上,女神是自由体诗的一个高峰,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它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诗节、诗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格式。知识点二写作背景1 .背景:1919
6、年九、十月间郭沫若从日本回国,当轮船行驶在日本横滨海面时,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他胸中激情奔涌写下了这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名篇。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虽身处异国他乡,却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命运。五四运动的消息,给诗人精神上以极大的鼓舞,诗人内心那积蓄已久的爱国热情,那压抑多时的
7、争取个性解放、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强烈欲望,如火山爆发般迅速沸腾、燃烧起来。于是,便得到了一个诗的创作爆发期,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正是产生于这一时期的一篇代表作。这一时期的其他作品还有凤凰涅槃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晨安匪徒颂等。2 .解题:“立,是一个动词,”在地球边上”点明地点,“放号”的意思是“吹响号角”。“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面意思是站在地球的边上吹响号角,直接发出呼唤。知识点三基础知识1 .字音放号(hS)2 .释义律吕:节奏、音律。知识点四内容结构1 .结构思路:全诗共七节(1)前三节,描绘了一幅海涛汹涌、海天之上白云怒涌的宏伟而壮丽的画面。2)第四节,过渡,由景入情,进一步突出了海涛汹涌
8、的壮丽景象,又引发了诗人的主观感受。(3)第五至第七节,对“力”的高度赞美。小结: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助极目远望的开阔眼界,把地球北极的北冰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把北冰洋晴空中无数怒涌的白云和太平洋汪洋浩瀚的万顷波涛两个宏大画面组接起来,于是,自然物的形象便以超乎人们常见的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和超乎人们常见之力,显示出它们的宏伟、壮观。诗歌结尾由对力的歌颂到讴歌“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这种抒写仍然没有离开诗人眼前太平洋”滚滚洪涛”的具体景物。“力的绘画,力的舞蹈”是洪涛的形态,“
9、力的音乐,力的诗歌”是洪涛的声音,而“力的律吕则是洪涛的节奏和音律。总之,这是对“力”的美化,赋予“力”以人们常见的艺术美的形象;同时又是对力的艺术的歌颂,对充益着力的崇高美的歌颂。2 .意象:全诗涉及了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我、力等意象,诗中的自然形象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面积、体积、威力,具有宏大、阔远、雄奇、气势磅礴的特点,它们引起读者惊异、赞叹,一种狂暴的激情荡涤心胸,从而使人由这种自然形象产生对社会生活的某种关于崇高和伟大的联想。3 .人物形象: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其实就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他站在地
10、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一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2/7的创造力。抒情形象所显示的这种独特感情、心理,正反映了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共同特征。知识点五课文主题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自然形象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雕的象征,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作者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
11、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知识点六写作特点1 .诗境想象的奇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诗中的自然形象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面积、体积、威力,它们引起读者惊异、赞叹,一种狂暴的激情荡涤心胸从而使人由这种自然形象产生对社会生活的某种关于崇高和伟大的联想,表现出一种正面的崇高,一种富于乐观进取精神的壮美。2 .强烈的抒情色彩。全诗直抒胸臆,运用了四组“啊啊”,六个“哟”表达诗人热烈奔放、雄壮豪迈的情感。3 .语言生动形象(1)排比的句式,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国家
12、现状的强烈愿望,具有振聋发牌的艺术力量。(2)叠词的运用,如“啊啊”,“力哟!力哟!”这一反复手法,直抒胸臆,抒写对“力”的赞叹,增强艺术感染力。(3)句式自由,节奏鲜明。这首诗采用了不受束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诗中最短的诗句只有两个字,最长的诗句则达20字以上。长短句式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自由、奔放没有约束,但是全诗的节奏却非常鲜明,这种内在的旋律用诗人自己的话说便是“情绪的自然消涨这首诗的节奏犹如时代的鼓点,急促、紧凑、有力。知识点七名句积累1、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一郭沫若2、绳可锯木断,水可滴石穿。苦干加巧干,坚持持久战。一郭沫若3、爱学出勤奋,勤奋出天
13、才。郭沫若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优惠的友情,得到仁惠的友情。郭沫若5、不朽的途径有很多,然而精神总是一致的,那就是对恶势力的不妥协。一郭沫若6、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一郭沫若7、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一郭沫若8、生死本是一条线上的东西。生是奋斗,死是休息。生是活跃,死是睡眠。一郭沫若9、什么是天才!我想,天才就是勤奋的结果。一郭沫若10、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一郭沫若11、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郭沫若12、一万个口惠而实不至的泛交,抵不过一个同生死共患难的知心。一郭沫若13、若无松
14、柏志,超越不为高。一郭沫若14、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一郭沫若15、读一切深邃的书都应该如是:第一,要用自己的能力去理解:第二,要用自己的能力去批评。一郭沫若16、春天没有花,人生没有爱,那还成个什么世界。一郭沫若17、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的权威之前拜倒。一郭沫若18、我们人人要存着必胜的决心,然而我们也要不怕屡败的挫折。一郭沫若19、宽不必善,猛不必恶,唯在性之所用。为人而除害人者,则愈猛而愈善,对害人者而容纵之,则愈宽而愈恶。一郭沫若3/720、科学虽不是充实人生的一个全圆,但它是这个全圆的一扇重要的弧面。一郭沫若四.课堂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
15、的文字,完成小题。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的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一,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而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成都的诗的传统,()。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堂,那也许就了,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飞落在哪里,哪里就生根发芽。诗的传统,(它靠的不是一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如今,草堂的杜公祠前还悬挂着何绍基题写的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安史之乱后,杜甫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草堂,写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