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一一焦裕禄教案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把握消息和通讯两种新闻体裁的不同特点。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筛选信息的能力;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理解新闻写作将情感融于场景叙事之中的写法;学习通讯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精神和品格的方法。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新闻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美;学习人物通讯多角度、多层次刻画人物的方法,品析人物的品质美。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领土的思想品质,激发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感受焦裕禄的伟大人格,学习焦裕禄高尚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掌握新闻写作的
2、特点及其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赏析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精神和品格的方法。教学难点探究新闻中的场景描写和语言中的情感;依托人物形象,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把握作者的观点、立场和态度。教学方法研读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读明体1 .导入新课播放“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和电影焦裕禄视频片段。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呈现过许多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涌现出无数感人至深的干部,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两篇新闻作品一一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榜样一一焦裕禄,来重温历史、感悟伟大。2 ,了解新闻新闻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
3、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比较固定,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其中标题、导语、主体缺一不可。标题分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标明新闻内容,副标题补充、解释主标题内容。导语就是引导读阅读新闻的开头语,是处于新闻开头的一句话或一段话。主体部分用精练的文字,简眼、扼要、生动、真实地写出新闻中最主要、最新的事实。背景主要是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与原因的说明,为烘托和表达新闻的主题服务。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主要阐明新闻的意义,使读者对新闻的理解、感受加深,从
4、中得到一定的启示。新闻的特点真:新闻的事实必须真实。短:篇幅要求短。快:时效性。活:要写得生动活波,引人入胜。强: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即五个“W”和一个“H”:Who(何人)、What(何事)、WhCn(何时)、Where(何地)、Why(何因)、HOW(如何)消息和通讯的区别通讯与消息虽然都是新闻文体,都其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外表形式上,消息开头通常注明“本报讯”等消息头之类,通讯则无此标注;二是表现对象上,消息主要写事,通讯则主要些人;三是表现方法上,通讯要求具体形象地,更详尽完整地报道人和事,因此往往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5、写作手法,人称表达上也很灵活,第一、二、三人称均有使用;四是在篇幅长短上,消息涉及的是事物的概貌或某个侧面,所以篇幅一般短小,通讯要反映的事件过程,人的心理活动及具体情节等,所以篇幅较长。五是时间概念上,消息更偏重于迅速,而通讯则及时就行。二、自读明事(一)提取要点,完成表格1.快速浏览别了,不列颠尼亚,将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画出来,并填写下表,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展现出来。时间地点主要事件2.对照课文小标题,思考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一一焦裕禄这篇人物通讯选取了那些典型事例来刻画焦裕禄这一人物形象?这些事例表现了焦裕禄怎样的精神和品格?典型事例人物品质学生讨论回答后展示表格。别了,”
6、不列颠尼亚”时间地点主要事件6月30日下午4时30分港督府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6月30日下午4时40分港督府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6月30日晚6时15分添马舰东面告别仪式宣读女王赠言6月30日晚7时45分亲王军营旁第二次降旗仪式6月30日最后一分钟交接仪式现场米字旗最后一次降下7月1日第一分钟交接仪式现场五星红旗升起7月1日。时40分中国南海“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一一焦裕禄典型事例人物品质危难之际赴兰考任职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大无畏气概深入一线调研细致深入、求真务实的求实作风冒风雪送温暖心系群众、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带病痛斗灾害坚韧顽强、公而忘私的“忘我”精神积劳
7、成疾,不幸离世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的崇高品格兰考人民深切悼念焦裕禄一心为民、无私奉献、深受爱戴(二)理清思路,明晰结构1 .对照新闻的结构,说说别了,”不列颠尼亚”这则消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1)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它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明确: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地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8、。实境是永别,虚境是回归和雪耻。标题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不留痕迹。(2)导语(第1段):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3)主体(210段):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4)结语(最后1段):用极其概括的语言叙述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开始与结束。2 .县委书记的榜样一一焦裕禄一文的线索是什么?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几个小节之间的关系?明确:全文以“榜样”作为贯穿全文的思想“红线”,文章开头写焦裕禄受到党的委派,到兰考县上任,意在强调党的领导的重要性,这是战胜困难的组织保障。第一、二两节写焦裕禄战胜困难的思想基础,其中第二节
9、还涉及了焦裕禄战胜困难的群众基础。第三、四节写焦裕禄忍受病痛折磨合身忘我、爱民亲民的工作态度,这是战胜困难的主观因素。最后一节写焦裕禄病逝后的工作成效以及兰考人民对焦裕禄的怀念。文章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为读者展现了焦裕禄在兰考县的工作,照应了文章题目中的“榜样”二字。三、赏读明法1 .合作探究一:特写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别了,”不列颠尼亚”选取了哪几个场景来报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什么象征意义?以前后四人为单位,彼此之间交流所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第一场景: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
10、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三自然段)第一次降旗: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标志:今后香港再也不会由港督来统治。第二场景: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第五自然段)第二次降旗: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标志: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第八自然段)第三次降旗: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子
11、旗在香港最后一次下降。标志: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统治的结束;从此中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第十自然段)标志:英国统治结束,香港已经回归祖国。2 .合作探究二: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一一焦裕禄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焦裕禄这一典型形象?请举例说明。明确:白描化的语言描写。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绚丽的语言,却能从平淡中体现出典型人物的丰满、细腻,这离不开白描化的语言描写。焦裕禄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深刻的道理说教,每一句话都明白、简单,能让百姓听懂、感动。如:那句“我是您的儿子”温暖了那对无依无靠的老人的心,他成为党员干部所追求的
12、人民公仆的楷模。那句“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感人肺腑,把人物的精神实质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的细节描写。对于焦裕禄身患严重肝病仍坚持工作的场景,文中用踩”“顶”“揣”“按”一系列动词将焦裕禄忍痛工作的细节描绘出来,突出了焦裕禄忘我工作的人民公仆形象。再如:焦裕禄听见风雪声;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抓住“发呆”的神态,揭示了焦裕禄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的襟怀。典型的环境描写。文章第三段写“三害”的象征和标志:“黄沙”“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色调的变化,展现出兰考大地遭受灾荒的苦难景象,更显示出焦裕禄身上的责任之重大。面对这种状况,焦裕禄不退缩、不逃避,展现了其不怕困难
13、、勇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有力的但IJ面烘托。文中除了对焦裕禄言行举止的直接描写外,还通过其他的人物来表现焦裕禄的崇高品质。在引言部分,“大家议论说新来的县委书记看问题高人一着棋,他能从困难中看到希望能从不利条件中看到有利因素”,通过别人的评价,表现了焦裕禄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在第一节中,通过对金营大队支部书记李广志的“吃惊”“非常感动”的描写,表现了焦裕禄重视调研、实事求是的精神风貌。在文章最后一节,通过老百姓的回忆、评价,表现了焦裕禄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崇高精神。四、品读明情1 .七嘴八舌析情感你从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读出了什么样的情感?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这种情感?请结合相关语
14、句加以分析。明确:我们读出了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D“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J分析:这是对末任港督彭定康面部表情的特写,生动的写出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前黯然神伤的神态。通过这一神态,我们能揣摩出彭定康当时复杂的心情,但是不论他如何“面色凝重”,历史的脚步不会为任何人停止,香港终将回归祖国。“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J这两处细节描写都与“日落”联系在一起,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分析: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
15、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作为香港特区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日不落帝国”的殖民主义太阳在香港永远的落下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分析,两层含义现实场景。1841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97年,“不列颠尼亚”号黯然从海上离去。历史轮回。“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统,回归祖国。作者没有任何修饰性的语言,然而就在这不动声色的描写中,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明确: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这是作者在继续末任港督离开港督府时,举行降旗仪式之后发表的评论,它既回答了彭定康“面色凝重”的原因,又写出了中国人民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