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救援相关问题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救援相关问题解答.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救援相关问题解答第一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是什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分为哪几类?依法分类: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新发传染性疾病、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核事故和放射事故,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事件,以及国务院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哪些特点?(1)突发性:突然发生、难以预测。(
2、2)公共性:影响公共环境及群体健康。(3)严重性:对公众健康能够造成严重的健康损害,甚至导致死亡。(4)社会性:造成社会动荡、治安混乱、公众恐慌、无安全感,引发社会心理疾患等。(5)经济性:导致经济损害大。(6)国际性:疫情、水污染及空气污染等无国界,可在短时间内引起国际暴发流行。(7)政治性:直接影响政权的稳固和执政者的地位。4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哪些?(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2)发生非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3、。(4)发现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5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有哪些?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包括: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
4、处理工作。6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工作原则是什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工作原则是: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7 .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是什么?(1)组成:依照职责和预案的规定,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根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性质和应急处理的需要确定,成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2)职责:负责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作出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大决策。8 .省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是什么?(1)组成:由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成,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2)职责:负责对
5、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协调和指挥,作出处理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决策,决定要采取的措施。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机构有哪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机构包括: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1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的应急保障措施有哪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的应急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信息保障;医疗保障;人员保障;物资保障;技术保障。第二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重点有哪些?(I)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
6、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2)应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加强对关键科室,如手术科室、重症监护室、门诊急诊科等的管理;加强对关键部位,如手术室、辅助科室等的监控;加强对关键人群,如新入院、危重、诊断不清、治疗效果欠佳患者的管理;加强对关键时间,如交接班、非正常工作时间的监督;加强对关键制度,如三级检诊制度、医疗文书书写、疑难病和危重病例讨论、交接班、三查七对、消毒隔离等的落实,以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3)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并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相互配合、协作,集中力量开展相
7、关的科学研究工作。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报告时限是多少?(1)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2)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3)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如何进行信息管理?(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卡、报表的收发和核对,以及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工作;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定期分析通报制度,常规监测时每月不少于3次疫情分析与通报,紧急情况下需每
8、日进行疫情分析与通报。(2)医疗机构: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指定的部门和人员负责本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发和核对,设立传染病报告登记簿,统一填报有关报表。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如何进行通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通报和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授权,及时通报和公布本行政区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内容包括:事件的性质、原因;事件发生地及范围;事件的发病、伤亡及涉及的人员范围;事件处理措施和控制;事件发生地的解除情况。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储备应急医疗救援队伍的平时工作原则是什
9、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储备应急医疗救援队伍的平时工作原则包括:平战结合,因地制宜;防治结合,信息畅通;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第三节重大传染病疫情1.传染病的定义是什么?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这类传染病称为法定传染病。我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三类,共39种。6 .传染病分为哪几类?包括哪些病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
10、、丙三类。(1)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2)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和疟疾。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
11、控制措施。(3)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以及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腹泻病。7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传播基本环节有哪些?(1)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感染后免疫。(2)传播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8 .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1)空气传染: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2)飞沫传染: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I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膜或眼
12、结膜等导致的传播。(3)粪-口传染:未处理的废水或受病原沾染物直接排放于环境中,可能污损饮水、食物或碰触口、鼻黏膜的器具,以及如厕后清洁不彻底,即由饮食过程导致食入者感染,主要病原为病毒、细菌、寄生虫等。(4)接触传染:是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造成的传播。(5)垂直传染:专指胎儿由母体得到疾病的传播,通常透过胎盘在母子体内传染疾病病原体,多以病毒和活动力高的小型寄生虫为主,可以经由血液输送,或具备穿过组织或细胞的能力。(6)性传染:是指通过性接触而传播,主要包括淋病、梅毒、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等感染过程。(7)血液传染:主要通过血液、伤口的感染方式,将疾病传递至另
13、一个个体身上的过程。9 .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是多少?(1)发现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2)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3)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
14、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4)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报告。10 甲类传染病的报告标准是什么?(1)鼠疫:发现1例及以上鼠疫病例。(2)霍乱:发现1例及以上霍乱病例。(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1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4)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11 乙类传染病的报告标准是什么?(1)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
15、感病例。(2)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4)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5)伤寒(副伤寒):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6)麻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7)猩红热: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8)流行性乙型脑炎: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9)登革热:1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者首次发现病例。(10)流行性出血热: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11)钩端螺旋体病: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