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必背清单一文掌握全篇要点.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45987 上传时间:2024-04-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我所欲也》必背清单一文掌握全篇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鱼我所欲也》必背清单一文掌握全篇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鱼我所欲也》必背清单一文掌握全篇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鱼我所欲也》必背清单一文掌握全篇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鱼我所欲也》必背清单一文掌握全篇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必背清单一文掌握全篇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必背清单一文掌握全篇要点.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鱼我所欲也必背清单,一文掌握全篇要点一、翻译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

2、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

3、)(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二、文学常识1、作者:孟子(约公元前372年一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二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

4、子一书。2、作品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三、内容理解1、本文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述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2、对“本心”的理解:(1)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在本文中侧重指羞恶之心。(2)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3)“本心”是基于孟子人性本善的观点而提出

5、来的。所谓修身,就是要保有“本心”。四、论证1、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列举“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的例子,告诫人们不要失去本心。(2)对比论证正面论述人们把“义”看得高于生命,反面论述一旦贪生怕死到极点,人的行为就会失去准则,二者形成正反对比,强调了“义”的价值,突出“义”是人的本性,“义”重于生,要舍生取义。将“万钟”与“一箪食、一豆羹”作对比,论证了贪求富贵而舍弃“义”的可耻,从反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用“乡”与“今”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羞恶之心的观点。(3)比喻论证以“鱼”比喻“生”,以“熊掌”比喻“义”,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比喻生与义不可得兼,化抽

6、象为形象,将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2、论证思路(1)首先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生与义不能两全时要舍生取义的观点。(2)然后从“所欲”“所恶”两方面阐述道理,指出人人都有本心,只是贤者能不丧失罢了。(3)最后通过列举“一箪食”与“万钟”的例子,告诫人们不要失去本心。五、难点探究1、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何好处?由人们熟知的日常事理引出舍生取义的道理,化抽象为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2、文中“乡为今为”作对比,摆出一些人今昔的不同做法,结合实际谈谈孟子所列举的事例的代表性及其意义。有些人在民族存亡和革命危难之际,能够宁死不屈,舍生取义,而在革命成功、天下太平之际,却不顾廉耻、不择手段

7、地追逐名利,甚至违法乱纪为亲戚朋友谋取私利,这就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他们确实丧失了原来的立场和品德。这些现象在今天仍存在于某些领导、干部身上。文章不但对当时的贪官污吏有揭露和批判意义,而且也提醒后人要时刻警惕和反省自己,不要贪图爵禄而做不合礼义的事情。3、补充论据证明观点南宋文天祥被俘,面对元统治者的威逼和利诱,宁死不屈,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并写出气壮山河的正气歌。六、语言特点:气势充沛,议论犀利。1、排比句:增强气势、语气,说服力。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8、。分析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者见利忘义的原因,即为了华丽的住宅、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人的感激。通过今昔对比,批判了重利轻义的行为,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有雄辩的力量,增强了无可辩驳的论证气势。2、对举句:表达全面完整,增强说服力。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对举:并列的两个事物,互相衬托,用两个相互对应而又各自并不独立的分句,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选取“鱼”与“熊掌”,“生”与“义”,“生”与“死”,“所欲”与,所恶,等两两相对的事物或心态对比说明,正反论述,层层深入。表达全面完整,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3、短句:节奏快,情绪高昂,与长句铺排转换,气势恢宏。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