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结合】古诗鉴赏表达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考结合】古诗鉴赏表达技巧.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古诗鉴赏表达技巧专练题型4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技巧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抑扬、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景结情都是比较常见的构思技巧。这些构思技巧对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有很大帮助。1 .以小见大以小见大就是以小景物传达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物反映重大的主题。I答题示例2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居杂兴二首(其一)王禹伸为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注】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偶从开封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即作于次年春。团练副使在宋代是一个常被用以安置贬谪官员的空衔,商州的生活条件在当时也很差。K
2、诗意赏析宋太宗淳化二年,王禹倩被贬任商州团练副使。无辜被贬的诗人,心情是十分愤懑的。这首七绝就是以触事兴感的形式,通过咏叹风折花枝这样的琐事来曲折隐晦地反映诗人凄苦的生活,并抒发心头的难言之痛。诗人住所的竹篱下欹侧生长着桃杏树各一株,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的诗人简陋的住房就靠它们装饰点缀着。可是这一日无情的春风不但吹断了几根花枝,连正在树头喉鸣的黄莺也给惊走了。于是诗人责问春风:你为什么容不得我家这点可怜的装饰呢?春风无知,诗人责问得无理,但正是这无理的责问真切地描摹出了诗人心头的恼恨,由此也反衬出诗人对那倾斜于篱前的桃杏和噬鸣于花间的黄莺的深厚感情,曲折地反映出了诗人生活的孤寂凄凉。同时,这一责
3、问似乎还另有深意。灼灼桃杏和历历莺声本是装点这明媚春光的,而春风又正是召唤花开鸟嘴的春天主宰。如今,这有功无过的桃杏装点了明媚的春光,却不为春风所容,正是隐喻诗人的遭遇。诗人以桃花杏花自比,用春风暗指皇帝和佞臣,既抒发自己蒙冤受贬的怨愤之情,也有对当权者昏庸无知的谴责。以篇幅短小的绝句,不用一典而能包含如此丰富、深远的意蕴,技巧可谓已臻化境。题:试从“以小见大”的角度赏析本诗。1 .审题。题干要求赏析诗歌的构思技巧,从“以小见大”的角度切入。2 .“两株桃杏”生长在篱笆旁,本为寻常多见的情形,是为“小”;生长在这么偏僻之处的桃杏也被“吹折数枝花”,这是“何事春风容不得”呢?诗人以此所寓的“诗旨
4、”,却关乎朝廷、人才、忠奸等,可谓“大”了。3 .诗人被贬,心情愤懑,借桃杏之“小”,抒蒙冤之忿,抨击和谴责当权者的昏庸,发胸中块垒之“大4 .分别指明“小”“大”之所在,分析以小见大的效果;逐层作答。参考答案:诗人使用比喻手法,以“春风”喻当权者,以“花枝”喻贤才,借春风吹折桃杏的花枝这种平常小事,抒发了忠臣不为皇帝和佞臣所容而蒙冤受贬的怨愤之情,含蓄地表达了对当权者昏庸无知的谴责。2 .卒章显志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方式,是指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明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诗歌耍“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恰当运用这种构思技巧可以收到“阿龙点睛”的艺术效果。答题示例23阅读下
5、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夜泊钱塘茅坤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R诗意赏析茅坤(15121601),明代散文家、藏书家。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湖州)人。他漂泊在外时,写此诗寄寓情怀。“江行日已暮”,行船于江中,夕阳西下,早已是傍晚时分。傍晚之际,正是一家其乐融融的时候,远在天涯的游子看到夕阳,思乡之情也格外深沉。想要落脚休息,可是“何处可维舟”,偌大的钱塘江,竟没有一块可以拴住小船的地方吗?这句话写出了漂泊在外的游子无家可归的凄)京心情。“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树里”“风前”承受着春风饮露的生活,这就更让诗人思
6、念自己的家乡。此时正是“孤灯”难眠,见“雁”思归之际。”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在诗人的眼里,树叶也因难以承载离别之情而坠落,连“寒流”也载不动思乡之梦。“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寻“酒市”,是想借酒浇愁,可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借酒消愁愁更愁”,“杯酒”哪能化解浓浓思乡之情?轻轻吟唱思乡曲,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题:诗歌尾句在诗歌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短愁”指什么“愁”?1 .审题。题干要求有二:一是赏析诗歌尾句在结构上的作用,二是结合诗意分析“短愁”中“愁”的含义。2 .尾句“微吟寄短愁”,从结构上说,收束全诗;从诗意上说,经过前面的蓄势,情感都凝聚在一个“愁”字上(这也正是诗的
7、主旨),一字作结,一字点题,乃卒章显志之法。“短愁”乃羁旅思乡之愁。3 .“愁”总是言“长”才更动人,此句却言“短”;是“短”尚不知可否寄得动、寄得走,更遑论“长”?当然不敢言“长”了。诗人的个性化语言与求新,值得玩味。4 .组织精练语言,分层作答。参考答案:(第一问)总括全诗,点明羁旅思乡的主旨,卒章显志。(第二问)“短愁”指的是羁旅思乡之愁。3 .抑扬抑扬就是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赞扬肯定的方面都表现出来,但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抑扬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答题示例24,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咏山泉题: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
8、色,飞空作雨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K诗意赏析1此诗作者储光羲是唐代官员,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其诗多描绘农家生活、田园风光,抒写个人情怀、朋友情谊,笔 调质朴、自然、生动。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静寂的深山 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活气;面对此番景 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 晓。其既惊喜又遗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颔联承接上文, 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 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
9、 一块清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面;它飞泻于山下之际, 又如兴风作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此联取景清晰,摹象精致, 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 描绘得生动可感。颈联从反面角度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 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 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清澄、那种灵气,便尽皆隐去,仿佛 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飞空”。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 蓄势。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 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声”的妙处。1审题。题干要求“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 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10、,须联系全诗分析,可从炼 字、手法、结构等角度入手。2 .“映地”两句,乍看似和“山泉”没有多大 联系,似天外飞来之笔,但和首联一起玩索,方觉 妙不可言。首联不仅用语平淡,还强调山泉的“不 知名颔联却突兀而起,写山泉流淌在平地之时, 恰似一面清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飞 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有色 有形,有静有动。为突出诗歌的主旨,层层蓄势。 首联是诗作的“抑”,颔联才是“扬二3 .正因为前面精巧的准备,尾句的“长自清” 自然有力地彰显了本诗的主旨。4 .组织精练语言,分层作答。参考答案:这两句从形与声的角度描写了山 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 天光云色
11、;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的效果。首联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 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 尾联称赞山泉作了铺垫。4 .借古讽今诗人借助古代历史人物或事件影射、讽刺现实,抒发自己思想情感的手法。答题示例2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长沙过贾谊宅陶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刘长卿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1.审题。题干要求简明,“这首诗表达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
12、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诗人因迁谪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宅写下此诗;此前,才华横溢的诗人因“刚而犯上”被贬。E诗意赏析诗人联系自己与贾谊遭贬的类似的遭遇,心理上更觉眼中的景色充满凄凉寥落之情。首联“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勾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秋草”“人去”“寒林,“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羡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
13、隐联系到自己。出句要注意一个“有道”,一个“犹”字。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喷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接着,笔锋一转,写出了这一联的对句“湘水无情吊岂知”,这也是颇得含蓄之妙的。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时光。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的心境刻画得如此动情,如此真切。尾联出句刻画了诗人独立风中的形象。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这幅荒村日暮图,正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
14、环境。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与第四句的“日斜时”映衬照应,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情色彩。分析”。准确概括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是 答题的前提。2 .诗人因贬谪才“过贾谊宅”,贾谊因 贬才到此地来,“过”与“被过”有了 “心 通”。“汉文有道”贾谊犹且遭贬,更何况当 时的唐代宗昏载无能。屈原怎能知道百年 后有和自己心意相通的人(贾谊)来凭吊自 己呢?贾谊又怎能知道近千年后又有和 自己遭遇相同的人来凭吊自己呢?此联 反复讲到古人,皆为借占讽今,诗人的用意 不言自明了。3 .把握诗中所涉及的古人与诗人之 间的共同点,是答题的关键。明确抒情手法 后,结合关键词句,如“悲” “秋草”“怜君” 等,便
15、可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思。4 .组织精练语言,逐层作答。参考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 迁谪命运的无限感伤和对强加于身的不 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之情。诗歌前两联借 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和对贾谊故宅萧条 冷落景象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迁谪命运 的悲叹;后两联表面上写贾谊见疏,实际 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了当今朝廷,借 对贾谊命运的悲慨、哀怜来表达诗人对自 身命运的喟叹和对现实的讽刺。5 .托物言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寄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观点寄托在所描摹的事物上,将咏物和咏怀合二为一。答题示例26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咏素蝶诗题: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刘孝绰闿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微。映口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K诗意赏析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都得不到提拔,知其遭遇,可感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全诗可分两层,第一层,描写邦无道时期,春天的景象只是假象,以素蝶的小心翼翼来告诫自己:邦无道,谨言慎行,候时以动;第二层,描写邦有道时期,素蝶可以大展宏图,可以“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全诗格调清新,积极向上,语言精练,构思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