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洞庭》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望洞庭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2、反复诵读古诗,于品词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读成诵。3、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难点:对“两相和”、“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景象的感悟。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板书“洞庭湖”:你们领略过它的美景吗?2、让我们来游览一番(播放课件)。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欣赏“月夜图”时,请学
2、生尝试用词语形容所看到的景象,如:水平如镜、波光粼粼、月光如水、风清月朗二、学习古诗(一)知作者1、板书:刘禹锡、望。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诗人(指板书)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眺望了月夜下的洞庭湖美景,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佳作一一望洞庭。2、简介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代表作:乌衣巷、陋室铭。)(二)明诗意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所吟诵的景象中去。1、要求学生自读全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汇报读,正音。3、小组竞赛形式朗读古诗,指导评价。4、引导学生回忆理解诗句内容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5、自主选用以上
3、方法在小组内说说诗句的基本意思。6、全班交流诗的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7、重点把握:“两相和”一一湖光与秋月之“和谐”。这是水月澄洁的宁静氛围,呈现出一派和谐之美。“镜未磨”把“潭面”比作“没有打磨的铜镜”,有些模糊,有些迷蒙。为什么?(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湖面浩阔,如月下铜镜铺在大地。涟漪轻起,粼粼细波,好一派迷蒙之美。“银盘青螺”自然之美。月夜遥望,水白山青,相依
4、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绝伦的工艺珍品,让人爱不忍释,好一处秀美柔和之景。(三)悟诗情1、播放背景古乐,学生自由练读,想象画面,读出韵味,感受意境。2、读着诗句,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3、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请读出这种感受。三、背诵全诗1、自由组合练习诵读。2、指名背诵。四、拓展延伸洞庭景象美不胜收,古往今来,歌颂者无数。回家后,请感兴趣的同学收集一下描写洞庭湖的诗歌和文章,我们找个机会再来交流。五、布置作业1、收集描写洞庭湖的诗歌和文章。2、默写望洞庭,可配画。六、教学反思: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诗人描写真实,生动、具体,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宁静比作镜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学生通过学诗看课件图片,体会诗人所描写的意境,学起来很有兴趣。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充分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上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在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教学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