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依托线上教育探索小学美育实践新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背景下依托线上教育探索小学美育实践新路径.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双减”下的谈探索“哨IB实s三雌新冠肺炎防控期间,苏州市教育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按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原则将日常课程转移到线上教学。苏州线上教育中心成为线上教学的有力抓手,该平台以“全名师”“全过程”“全学段”“全免费”为特色,可以随时暂停和回放,充分满足学生居家上课的需求。这一举措使得过去讨论大于实践的数字化、远程化教育大胆走向实践。后疫情时代,在“双减”背景下美术知识的“云化”和“屏化”,也正在重塑美育的新路径。一、在“双减”背景下依托线上教育重塑美术课程体系(一)“双减”探究美育新内涵“双减”,不仅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新起点,也是让教育回归本质的号角,引发了全社会去思考学校教育
2、的新定位。为响应“双减”政策,有效减轻中小学学生的课内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进一步落实五育并举方针政策,苏州XX小学按照国家美育工作的要求,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导下,提高思想认识和站位,站在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不断探索和实践。1为了让“双减”政策有效落实,学校召开美育工作推进会,讨论如何在全力培养学生美术基本技能的基础之上运用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发现学生的美术潜能和创新能力,从而可持续培养学生美育综合素养。学校在“双减”政策边讨论边实施的过程中意识到,以往单一的美术课程己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美育工作新内涵亟须探究和落实,特色型、多维度、立体化的美术课程体系
3、亟须构建和实施。在此背景之下,苏州XX小学美术学科在常规美术课程的基础之上,以苏州线上教育平台为依托,以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为特色,以学习“非遗文化”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逐步完善“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发展美术专项特长+增加美术审美体验”的多维育人路径,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涵养各年段学生对美的感受力,以立体交互的培养模式,重塑“双线融合”(线上资源+线下教学)美术课程体系,以此课程体系促使学生学会美术技能、发展美术特长、提升审美能力、加深文化理解,促进学生美术素养螺旋上升。(见表1)表1XX小学“双线融合”美术课程体系二、在“双线融合”美术课程实践中探索美育新路径“双减”政策的实施,无疑对学校教
4、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内提质增效则成为必经之路。为使得“双线融合”美术课程体系实施得更具实效性,学校以常规美术课堂为“主干道”,以美术课后服务活动为“加速道”,以美术成果展览活动为“展示台”,通过三措并举的方式,以“一线”串起“三道”落实美术课程体系,即抓住“非遗文化”这一条特色线,串起学生在美术课、美术课后服务和美术展览活动三个层面的学习,以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审美品位。为了提升“双线融合”美术课堂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充分提升学生的美育涵养,学校要从顶层思维合理规划美术课程,围绕课程目标,精选线上优秀教育资源,加强美育一体化建设,实现主线贯穿、循序渐进,凸
5、显中华美育精神。从美术学科教学内容来看,除了美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美术知识之外,美术教研组还要加大教研力度,利用苏州线上教育中心中的“非遗文化”板块,针对不同年级开展由易到难的“非遗文化”课程:面塑(一年级)、剪纸(二年级)、陶艺(三年级)、扎染(四年级)、重彩画(五年级)、年画(六年级)。从培养美术技能方面来说,针对不同年级开展的“非遗文化”课程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其难度需和学生目前的动手能力相匹配。学生经过六年系统连贯式的学习,不仅能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也能基本掌握非遗知识和技术,成为“小小非遗传承人工(二)“双线融合”美术课后服务发展美术专项特长课后延时服务是学校落实“双减”政策的重
6、要着力点,也是培养学生美术专项特长的绝佳契机,同时也是“非遗文化”课程的有序延伸之处。为进一步推进课后服务工作,XX小学以“学业辅导+特长培养”的形式,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课后服务活动。在“特长培养”方面,美术教师根据自己的美术特长,利用苏州线上教育平台“课后服务板块”内容,开设双线融合”形式的彩泥、剪纸、重彩油画、卵石画、景泰蓝、面塑、皮影戏欣赏等七类社团。学生在皮影戏社团运用一个画布、一盏灯,领略传统“光影”的魅力。他们还可以在剪纸、彩泥、面塑等社团,动手体验极具中华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可以说,从课堂延伸到课后,从普遍学习到个性发展,学生不仅可以在各个美术社团中享受到专业美术教师
7、的现场指导和线上教育相关知识的再补充,也让不同的艺术才能有了展示和发挥的平台。(三)“双线融合”美术展览增强美术审美体验美术展览活动作为美术课堂、美术社团的有机补充,让学生的美术作品得以展示,是最直观的审美体验方式。学校每季会举行一次线下“非遗文化”主题展览活动,各个美术教师会根据当季主题为每位学生精心挑选美术作品,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带领全体学生参观画展。同时,在信息化时代下,学校运用校园网络平台,建立具有多元互动、艺术共享特性的“同伴云美术馆”,把学生每一次的课堂美术作品、作品介绍、创作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进行有机结合,进行线上展览。2除此之外,学校还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为每位同学单独设置一个“个
8、人云美术馆”,美术老师将以年级为单位将每个学生从美术材料收集、创作过程、作品展示、自评以及他评的全部过程上传至个人平台。这种线下定期主题展览和线上多元化展览相结合的方式,在校园内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以吸引更多的同学喜爱和关注到自身的美术发展。这一措施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主学习美术的意识,提高自身的绘画创作技能。三、在实践中反思美育工作在“双减”背景下,学校逐步形成了“美术课堂一美术课后服务一美术展览”的教学闭环模式,学生系统学习“非遗文化”课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和实践中践行美育新路径。但是,美育之路还有很长,只有且行且思,才有利于长远发展。(一)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学校在保证
9、国家规定课程正常实施的情况下,进一步优化美术课程设置,让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体验、实践等方式,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并进一步增强探索的意识,以及对多种艺术形式的尊重。在“双线融合”美术课程体系中,多样的“非遗文化课程的学习和创作,可以增强学生自发性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在校园内争当“小小非遗传承人”,用实际行动将优秀的中华民间艺术传承下去。(一)提升学生艺术思维和动手能力学校应该将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这些多元化的艺术形态教学,不仅让学生得到沉浸式的艺术享受,也能增加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和创作方法。学生经过系统学习“非遗文化”的相关知识,逐步加深对
10、传统艺术的了解,拓宽艺术思维。与此同时,再与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其他艺术能力相互结合,让学生通过手、脑、眼的共同协作,创作出独特创新的艺术品,提升学生动手创作和艺术创新能力。四、总结苏州市中小学校启发了我们在后疫情时代将美术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和完善的新思考。从疫情防控期间利用“苏州线上教育平台”进行授课到后疫情时代“双线融合”美术课程体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不仅使美术教育教学形式变得更加多元,也为构建多元立体的美育培养模式提供了新路径。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学校作为育人主阵地,要从实际出发为学生打造“一线”串起“三道”的“双线融合”美术课程体系,使学生在美术课堂、美术课后服务、美术展览活动中感受到“线上+线下”教学新形式的趣味感、网络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跃在校园中,“活”在每个学生的心中,从而进一步让学生在众多艺术表现形式中感悟美、欣赏美、创造美,完善和加强美育发展。同时,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和传承也进一步加强,对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起到了积极作用。学校立足于“双减”,大力开展美育新路径,就是为了大力提高每位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让他们在间接学习和直接体验中培育美术素养,让学生切实享受到美的教育、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