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深厚的民族情怀和宽广的战略视野,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新时代文化事业生机盎然,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为民族复兴伟业注入了绵绵不绝的精神动力。明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泱泱中华,煌煌神州,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2、、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息的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机关联、辩证统一。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过时的表现形式加以创新再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紧扣时代韵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表现在,一方面,创造性转化是创新性发展的前提。创造性转化是对历史形成的文化成
3、果的转化,以“面向过去”为主,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理念、实质内容和表达形式等方面的现代转型;创新性发展以“面向未来”为主,提炼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符合未来社会形态的新内涵、新内容,是对既有文化成果的创新发展、文化提升和思想超越。另一方面,创造性转化是创新性发展的基础。只有结合时代变化和现实需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重构,才能做到内容翻新、思想创新和价值更新,才能做到有效创新、有质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光彩。再者,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相互交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由此及彼、融会贯通、相互支撑的关系,是从量变到质变、从初级到高级的上升过程,创新性发展是创造性转化发展
4、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深悟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我们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的关系,鉴别地加以对待,扬弃地予以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转化创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关照时代问题为切入点的与时俱进。纵览历史,文脉之所以绵延不绝,在于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品格,在于其能够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民需求。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找准历史纵深和现实关切之间的结合点,契合时代语
5、境,不断回应时代的挑战、诉求,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和创新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为内核的主客观共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性,文化实践活动的开展也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就在于历代对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并顺应规律推动发展。新时代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方面要尊重文化守正创新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只有实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才能推进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顺利进行
6、。激活科技赋能为驱动的内容形式互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表现在内容上,而且表现在形式上。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并反作用于内容,对内容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信息化时代,需要大力借助先进科学技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能,既推动内容转化和创新,也需主动转变表达形式以彰显内容,实现数字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景式呈现和立体化阐释。持续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多重路径中华文明只有在应对内外环境变化中不断变革,在传承的基础上持续创新,才能够始终保持生机活力。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国家治
7、理之魂。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愈发需要以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要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过去、现在、未来贯通起来,既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又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让中华文明绽放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彩。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相互冲击的局面,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只有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继承和弘扬中
8、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确保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偏向。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统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指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为人民谋幸福、增福祉。人民是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文化继承、文化传播的主体,一方面要把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吸引和鼓励人民参与文化创新创造活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另
9、一方面要时刻回应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把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效果的重要标准,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文化繁荣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坚持创新技术加持。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裸眼3D等技术的发展,新兴科技矩阵灵活组合,广泛渗透到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传播和消费全过程,催生出文化新业态和消费新场景,深刻改变着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传播格局和消费方式,为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契机。要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文化内容形态进行再吸收再创造,贡献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数字文化产品,以科
10、技赋能不断激发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活力和动能。坚持不同文化交流互鉴。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人类文明发展史充分证明,一种文明只有在同其他文明对话中才能取长补短,只有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我们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在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我们一方面要立足中国实际,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以兼收并蓄的襟怀博采众长、融合创新,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另一方面要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以辩证态度对待各种文化资源,推动不同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携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