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洞仙歌》流传与接受中的三个问题.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19929 上传时间:2024-03-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洞仙歌》流传与接受中的三个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轼《洞仙歌》流传与接受中的三个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轼《洞仙歌》流传与接受中的三个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轼《洞仙歌》流传与接受中的三个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轼《洞仙歌》流传与接受中的三个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苏轼《洞仙歌》流传与接受中的三个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苏轼《洞仙歌》流传与接受中的三个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轼《洞仙歌》流传与接受中的三个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洞仙歌》流传与接受中的三个问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苏轼三l歌流传与接受中的=个问题在唐宋词的传播中,有个有趣的现象,即一些经典名篇总被附会上颇具吸引力的词本事,如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洞仙歌(冰肌玉骨)和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等。词本事的流传,不仅带动词的传播,还影响对词的接受。苏轼洞仙歌的传播和接受,与其词本事的流变紧密相联,该词是历代词选、词论关注的热点与焦点。其创作缘起,众说纷纭,有“补足”说、“巢括”说等,且有相互4氐梧之处:对其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或谓点金成铁、画蛇添足,或谓天然浑成、超凡脱俗1416-420-对于这一词坛公案,吴洪泽洞仙歌)(冰肌玉骨)公案考索认为,该词本事应以苏轼词序为准,其他的说法,处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社

2、会政治需要而附会的2。闫小芬苏轼洞仙歌杂考一文,对该词与玉楼春词的时间先后作了一些探讨3O对洞仙歌公案的研窕,仍有待补充与完善,如对词本事作系统的梳理,并结合相关评论将其置于传播与接受视域中作宏观考察。通过系统梳理和宏观考察,可将苏轼洞仙歌词的流传与接受情况归结为三个问题:一是洞仙歌(冰肌玉骨著作权的归属,二是苏轼洞仙歌与其他三词间的相互关系,三是苏轼洞仙歌的褒贬评价。一、洞仙歌(冰肌玉骨)著作权的归属苏轼在洞仙歌(冰肌玉骨)词序中说,该词是续补眉山老尼所传孟昶词的“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首两句而成。然而,在季成诗话漫叟诗话引录的杨元素时贤本事曲子集中,洞仙歌(冰肌玉骨)著作权的归属却不是很明确

3、,问题的关键在于:第一,“眉山老尼”成了“钱塘老尼”:第二,苏轼词成了无名氏词;第三,老尼传孟昶词成了老尼传孟昶诗首两句。傅韩注坡词卷五载苏轼洞仙歌自序云:余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茶夫人夜起避暑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独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4o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九云:近见李公彦季成诗话,乃云杨元素作本事,记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钱塘有老尼,能诵后主诗首章两句,后人为足其意,以填此词予友陈兴祖德昭云,顷见诗话,亦题云李季成作,乃全载孟蜀主一诗;“冰肌玉骨清

4、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云东坡少年遇美人,喜洞仙歌,乂邂逅处景色暗相似,故麋括稍协律以赠之也。予以谓此说近之。据此,乃诗耳,而东坡自叙乃云是洞仙歌令,盖公以此叙自晦耳。”5237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载:漫叟诗话云:杨元素作本事曲,记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钱塘有老尼,能诵后主诗首章两句,后人为足其意,以填此词。余尝见一士人诵全篇云:冰肌玉骨清无汗只恐流年暗中换。”东坡洞仙歌序云苕溪渔隐曰:“漫叟诗话所载本事曲,云钱唐一老尼能诵后主诗首章两句,与东坡洞仙歌序全然不同,当以序为正也。”6412-413张邦基和胡仔都注意到了苏轼自序与季

5、成诗话漫叟诗话所引杨元素本事曲之间的差异,可两人作出的判断是截然不同的:张邦基质疑苏轼词序有不实之处,而胡仔却断定当以苏轼词序为准。胡仔的按断是有见地的,然而他并没有对季成诗话漫叟诗话引述的杨元素本事曲存在的差异给出合理解释,而这正是洞仙歌(冰肌玉骨)在流传与接受过程中著作权归属存在疑义的关键所在。杨元素与苏轼是至交。早在苏轼回乡丁父忧时,两人已有交往,杨元素时任眉山知县7o苏轼通判杭州期间,第三任知州正是杨元索,熙宁七年(1074)九月,苏轼奉命知密州,杨元素奉诏还京,两人同行至湖州,参与r前六客之会的文人雅集。苏轼谪居黄州后,两人仍有诗歌唱和与书信往来。苏轼作于元丰五年(1082)的与杨元

6、素书中云:“近一相识录得名公所编本事曲子,足广奇闻,以为闲居之鼓吹也。然窃谓宜更广之辄献三事,更乞拣择。”81652其后,在得到陈慌的则词本事后,苏轼又寄给杨元素以增补本事曲子集81652-1653那么,作于元丰五年的洞仙歌(冰肌玉骨词的本事,既是苏轼的童年记忆,又是眉山的逸闻趣事,苏轼也理应寄给杨元素,或许正是“辄献三事”中的一则。因此,杨元素本事曲子集记录的洞仙歌词本事当与苏轼自序一致。以是故,出现差异的原因当从季成诗话漫叟诗话上去寻找。在笔者看来,季成诗话漫叟诗话是有意要回避东坡M苏轼”“眉山”等敏感词汇。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证云:“疑其李成诗话与漫叟诗话本为一人即武进李公彦所作,晚年经增

7、删易名为漫叟诗话耳。”9352李成诗话漫叟诗话同出于李公彦之手的猜测是合理的。考漫叟诗话季成诗话如此相近,当是同源;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编于南宋绍兴六年至十八年(11311148)间,而武进李公彦为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进士10,至绍兴十六年年约六十,与漫叟之称相符。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录的漫叟诗话,很明显有两个层次:杨元素作本事曲”至“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是叙述杨元素本事曲:“钱塘有一老尼”云云,是李公彦叙述自我的见闻。沈雄古今词话引张仲素本事记云:东京土人啜恬东坡洞仙歌为玉楼春,以见摩诃池上之事”11845.而李公彦所谓“余尝见一士人诵全篇”之七言八句,恰恰符合玉楼春词调体式。因此

8、,可对其情形作如下构想:李公彦崇宁年间在东京应试期间,见一土人诵玉楼春词七言八句,顿觉耳熟,遂想起昔日所见杨元素本事曲子集所载东坡洞仙歌词本事,印象中依稀记得是补足孟昶词首两句而作,听得“冰肌玉骨清无汗”等七言八句,以为是获得了孟昶原作,欣喜之余,未暇问明是诗是词,仅凭七言八句而记为“诗又因祟宁年间正值元祐党禁,故有意回避“东坡”“苏轼”字样,但云“后人为足其意,以填此词”,为谨慎起见,将带有地域特征的“眉州二字改掉,又为了不致差得太远、不着边际,故而改成与苏轼联系紧密的“钱塘”(熙宁间通判杭州外,苏轼又于元祐间任杭州知州)。类似的做法,如陆游渭南文集卷二八跋苏轼易传)云:方禁苏氏学,故谓之毗

9、陵先生”12,以“毗陵先生代称苏轼,是有意将他陌生化,而毗陵(常州)与苏轼也是密切相关的:再如,文与可寄题杭州通判苏学士官居诗四首在刊印时因党禁而改为寄题杭州通判胡学士官居诗四首,并将第四首中“子胞见初动心”句改成子平一见初动心”13,同样是有意割裂其与苏轼的关系。党禁期间,苏轼文辞翰墨是不可触碰的“禁区”,稍不注意就会引来祸端,如朱翼中即因抄录东坡诗而被贬达州陶宗仪说郛卷四四载李保读北山酒经:“大隐先生朱翼中壮年勇退,著书酿酒翼中坐书东坡诗贬达州。:在东京应试的李公彦自然是更加小心谨慎了。值得一提的是,由陈兴祖所见的李季成诗话可知,李公彦对洞仙歌词本事的好奇心又促使他作进一步探寻,在获得苏轼

10、再次邂逅少年时遇见喜欢洞仙歌曲美人作词相赠故事后,他乂将其补充在他的诗话中。因此,洞仙歌(冰肌玉骨)著作权的归属,从时间先后上看,理所当然应以苏轼词序为准,首二句的原创权当属后蜀孟昶,其余部分或无疑义是苏轼的原创.二、苏轼洞仙歌与其他三词间的相互关系苏轼洞仙歌流传与接受过程,牵涉到与孟昶词、无名氏洞仙歌和东京土人玉楼春三首词的相互关系。在四首词的流传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先后顺序的倒置,著作权归属的错位。两者又往往相互叠合、交织在一起,遂使其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扑朔迷离。厘清四首词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苏轼洞仙歌流传与接受中的又一个重要问题。苏轼洞仙歌词序既已交代了该词与孟昶词之间的关系,即苏词是补

11、足孟词首两句而成。可是,随着洞仙歌词及其本事的流传,两者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具体表现在:第一,孟昶词成了孟昶诗,以李公彦李成诗话漫叟诗话为代表,前文已述;第二,孟昶诗成了花弦夫人诗,如周紫芝竹坡诗话云:“冰肌玉骨清无汗只恐流年暗中换,世传此诗为花惹夫人作,东坡尝用此诗作洞仙歌曲”14:第Y,孟昶词坐实为洞仙歌调,苏轼自序中“岂洞仙歌令乎”是疑问语气,并未确定孟昶词是洞仙歌调,而张邦基墨庄漫录在转述苏轼自序时却将其坐实:公自叙云:予幼时见一老人,年九十余,能言孟蜀主时事,云蜀主尝与花蕊夫人夜起,纳凉于摩诃池上,作洞仙歌令。老人能歌之,予今但记其首两句,乃为足之。5237又,沈雄古今词话词话上卷所

12、引温叟诗话同样把孟昶词坐实为洞仙歌调,而其本事又有所不同:蜀主昶令罗城上尽种芙蓉,盛开四十里。语左右日:“古以蜀为锦城,今观之,真锦城也。”尝夜同花蕊夫人避暑摩诃池上,作洞仙歌Ow11757与坐实孟昶词为洞仙歌调相联系,在寻求孟昶原词好奇心驱使下,好事者在探寻孟昶洞仙歌词而不得时,又另作词托名于孟昶,还煞有介事地编了个疏浚摩诃池掘得孟昶洞仙歌词古碑的故事。赵闻礼阳春白雪卷二载:宜春潘明叔云:祖王与花蕊夫人避暑摩诃池上,赋洞仙歌,其辞不见于世,东坡得老尼口诵两句,遂足之。蜀帅谢元明因开摩诃池,得古石刻,遂见全篇。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贝阙琳宫恨初远。玉栏干倚遍,怯及朝寒。回首处,何必留连穆满。芙

13、蓉开过也,楼阁香融,千片红英泛波面。洞房深深锁,莫放轻舟瑶台去。甘舆尘寰路断。更莫遣、流红到人间,怕一似当时,误他刘阮。15844吴延燮南宋制抚年表卷下载,嘉泰二年(1202)谢源明任四川置制使,至嘉泰四年罢161因此,所谓洞仙歌词石碑的发现,当在嘉泰二年至四年间。清邓廷桢对“新发现”的孟昶洞仙歌词深信不疑,其双砚斋词话云:1蜀帅谢元明浚摩河池,得石刻孟昶原词,首二句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正与东坡所记相符,是昶词本作洞仙歌,尤无疑义。112528而宋翔凤乐府余论则对其提出质疑:“自清凉无汗,确是避暑,而乂云怯尽朝寒,则非避暑之意。且坡序云夜起,而此词俱昼景,其中贝阙琳宫、栏干、楼阁、洞房、瑶台

14、拉杂凑集,明是南宋人伪托。”112496苏轼洞仙歌与玉楼春的先后关系,本是苏轼词在先而玉楼春在后,可在两者的流传过程中,不但先后顺序发生倒置,而且玉楼春词著作权归属也发生了“东京士人一孟昶苏轼1的错位。沈雄古今词话词品上卷引张仲素本事记云:东京土人暴恬东坡洞仙歌为玉楼春,以见摩诃池上之事。11845沈雄古今词话词辨下卷引徐萍村语云:按温叟诗话:杨元素作本事曲,记东坡洞仙歌成,而后为士人寄调玉楼春,以诵全篇也。或传玉楼春为蜀主昶自制曲,若然,则东坡为衍词也,何以云足成之?”11936徐萍村所云“后为士人寄调玉楼春,以诵全篇“,即李公彦于东京应试期间所见的“一士人诵全篇”6413,此-士人即张仲素本事记中的“东京土人:宋翔风力挺玉楼春词是由东坡词集括而成,在乐府余论中对其提出了批评:“至所传冰肌玉骨清无汗一词,不过集括苏词,然删去数虚字,语遂平直,了无意味。”112496徐萍村所述,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徐萍村混淆了漫叟诗话与温叟诗话,也混淆了杨元素本事曲与张仲素本事记:引述杨元素本事曲的是漫叟诗话而非温叟诗话,土人奥括洞仙歌为玉楼春之说源于张仲素本事记而非杨元素本事曲;第二,玉楼春著作权归属于孟昶的现象已经存在。无独有偶,御选历代诗余卷一一三所引温叟诗话亦将玉楼春归属于孟昶:蜀主孟昶令罗城上尽种芙蓉,盛开四十里,语左右日:古以蜀为锦城,今观之,式锦城也。”尝夜同花蕊夫人避暑摩诃池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