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防护相关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感防护相关内容.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院感防护相关内容一、何谓职业暴露?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皮肤或黏膜意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或被用于病人的锐器如针头、刀片及其他利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二、职业暴露的途径有哪些?经皮损伤(针刺、利器损伤)、经黏膜(眼、口、鼻)暴露、经不完整皮肤(裂开、溃疡、擦伤)暴露。其中针刺是职业暴露的最主要方式。三、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有哪些?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有HIV、HBV.HeV、梅毒等。四、职业暴露后如何报告?立即向科主任或护士长、感染控制科报告,填写职业暴露调查表。五、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局部处理措施?(一)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应立即以肥皂和清水冲洗;
2、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干净;(二)如有伤口,应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处的局部挤压;(三)刺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六、暴露于艾滋病、梅毒、乙肝、丙肝后如何处置?(一)暴露于乙型肝炎病毒,暴露后处置措施与接种疫苗的状态密切相关:1、对暴露人员立即进行相关血清学检测,留做本底;2、未接种疫苗及以前接种过疫苗,无保护性抗体者,应于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200IU)和全程接种乙肝疫苗(2(HIg)(0、1、6);3、如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不明确者,应采取注射乙肝高
3、效免疫球蛋白及接种1针乙肝疫苗,同时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检测,根据结果决定是否接种第2,3针乙肝疫苗;4、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保护性抗体者,无需处理;5、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无需处理;(二)暴露于丙型肝炎病毒,按时随访(0、1、3、6月);(三)暴露于艾滋病病毒,立即报告感染控制科,感染控制科报告辖区CDC,由CDC派专家进行现场评估暴露程度,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处置;(四)梅毒螺旋体暴露,可预防性使用卞星青霉素G(240万U,1次/周X3);职业暴露后应按0-1-3-6方案随访监测并建档、管理。七、何谓标准预防?标准预防即认定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
4、接触这些物质时都需要进行隔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八、标准预防的措施有哪些?(一)手卫生:洗手与手消毒;(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在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时,正确地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帽子、鞋套等;(三)清洁、消毒环境,及时、正确地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器具、织物和环境;(四)注意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五)预防锐器伤;(六)正确处理医疗废物。九、使用手套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一)诊疗护理不同的病人之间必须更换手套;(二)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必须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三)戴手
5、套操作中,如发现手套有破损时应立即更换;(四)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五)手套摘除后,应在流动的水下彻底清洁双手,洗手时间不能少于15秒。十、使用口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一)佩戴前、脱除后应洗手,使用医用防护口罩或外科口罩时防止口罩鼻夹处形成死角漏气,降低防护效果;(二)佩戴口罩时注意正反和上下,口罩应遮盖口鼻,调整鼻夹至贴合面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三)佩戴过程中避免用手触摸口罩内外侧,应通过摘取两端线绳脱去口罩,口罩潮湿后应立即更换;(四)佩戴多个口罩不能有效增加防护效果,反而增加呼吸阻力,并可能破坏密合性,口罩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五)各种对口罩的清洗、消毒等措施均无证据证明其有效性,每次佩戴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六)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累计使用不超过8小时。职业暴露人员使用口罩不超过4小时,不可重复使用。十一、防护用品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一)防护物品的检查包括:检查防护物品的外包装、有效期及有无破损。(二)戴医用防护口罩时必须进行密合性检查。(S)拿到医用防护服需要做哪些检查:外包装、有效期、防护服大小是否合适、有无破损、拉链是否能正常使用。(四)防护用品穿戴完毕应检查完整性和伸展性,检查无误,方可进入隔离留观区工作。感染防控,任重而道远,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