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华桃文化.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14817 上传时间:2024-03-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中华桃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中华桃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中华桃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中华桃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中华桃文化.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浅析中物或化摘要:桃文化,即是以集合概念桃为载体所体现的文化。由桃这一集合概念所体现的内涵至少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它的植物特性,二是人文意念。它的概念是广义的,既有物质层面的含义,也包含精神层面的内涵,它并不是由人为随意创设的概念,其承载的丰富内涵及其功能有着重要的独特性,从古至今,桃文化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思想观念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关键词:桃文化;渊源;象征性功能;发展我们所研究的桃文化,其含义不仅与植物学有关,而且关联着人文社会科学。从从其所指的对象来说,它是一个集合概念,包含着些许特定内涵。它既有处于自然状态的桃树、桃花、桃枝、桃木、桃果等,又有人为加工的桃木剑、桃符、桃人等。一、桃文

2、化渊源追溯起桃的渊源,在远古的年代,我国先民就创造了一则神话,名叫夸父追日。在这则神话里,桃是人们的救命之神。最早记录有关桃文化的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人或巴留人所作的山海经.据山海经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这里“邓林”指的是就是桃林,这也是史料中最早赋予桃特殊地位的神话。之所以这里的邓林为桃林,是由清代学者毕沅经过确切考证而得,毕沅云:“邓林即桃林也,邓、桃音相近。此外,山海经中次六经亦谓“邓林是桃林: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臼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再者,考据夸父氏族的现有史料,虽未能发现有夸父

3、氏族崇拜桃图腾的有关记载,但是,当今学者张振犁先生通过对神话和有关记录材料的爬梳、考察与分析,认为夸父氏族是以桃树为图腾的氏族,并坐实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之地,即在今河南省灵宝县。“而在最近记录的资料告诉我们:夸父死后所变的夸父山,就在今天的灵宝县西三十五里阳平公社东南的灵湖峪和池峪之间。更为有趣的是,在夸父山下的涧沟大队,还有夸父族后代子孙集居和繁衍生息的夸父营村。此外,山东肥城市被誉为“佛桃之乡”鲁中宝地,这是继中国佛桃之乡、中国桃文化之乡、中国桃木雕刻之乡之后的又一特色城市名片。肥城因盛产肥桃而闻名中外,在长期的培植过程中,肥城人民吸收借鉴中国桃文化的多种元素,创立了标新立异的肥桃文化

4、,是中国桃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二、桃文化的象征性功能(一)桃木驱鬼避邪桃木避邪的由来,有许多典籍记载作为支撑,并且桃木治鬼的传说丰富多采。淮南子诠言:“羿死于桃梧。东汉许慎注:“梧,大杖,以桃木为之,以击杀羿,由是以求鬼畏桃也。这里讲的是孟子中逢蒙学射于羿”的传说:羿以善射闻名,逢蒙拜师学艺,学成后恩将仇报,从师身后下毒手,举桃木大棒向羿的后脑猛砸。羿死后做了阅领万鬼的官,因为桃木棒连统领众鬼的羿都能杀,所以众鬼皆怕。是与这一神话故事有关的。试想,桃木棒连统领众鬼的羿都能击杀,用来治鬼就更不在话下了。还有一种说法说桃木作为一种神器,最早源于黄帝战蚩尤的故事,4000多年前,长江黄河一代住着很

5、多部落,其中有一个九黎族的首领叫蚩尤,他强悍凶猛,占领了黄帝和炎帝的许多地方,黄帝以及炎帝联合起来也没能打败蚩尤,最终黄帝请天女帮忙,天女以桃木为仗击败蚩尤。宋代太平御览云:“桃者,五木之精,故压伏邪气。桃木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今做桃木人梗著门以压邪,此仙木也。”由此可见桃木的精华就是能够压制邪靠。此外,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曰:桃味辛气恶,故能厌邪气。桃和逃读音相同,有学者认为桃有让鬼怪恶势力逃跑的含义,这种说法虽没有确切考证,但也不失为桃木可以驱邪避鬼的一种参考来源。(一)桃花-美和女性的象征花是自然界美丽的象征,桃花更是人们关注和喜爱的对象。桃花首次作为美和女性的文学象征是在诗经中,诗

6、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人用比兴的手法,以桃花盛开鲜艳美丽的样子来形容女性的外貌,以及象征出嫁的新娘能够使家庭美满和顺。从此,桃花就有了美和女性的象征。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述了景色宜人、质朴自然、与现实世界隔绝、生活安乐对理想境界,桃花源是作者乃至其他人理想中的美好世界,它是美和安乐的象征。而在中国的一些武侠小说中,把那种与世隔绝、高人居住的地方说成桃花岛。目前湖北的仙桃市、湖南的桃源县、台湾的桃源市以桃命名的地名数不胜数,体现出桃承载的美好祝愿的涵义。因此,可以说诗经和桃花源记是桃花代表女性和美的

7、事物的文献出处。桃花成了女性和美的象征,成为人们专宠的对象,尤其表现在文人墨客的情思笔端中,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也是咏诵桃花最多的时代,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唐代吴融的桃花: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都表现了诗人对桃花由衷的喜爱和赞美,实际上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因为桃花象征女性和美,后来桃花逐渐与男女恋情故事结合在一起。相传春秋时期,有一个关于桃花神的传说,在春秋时代,楚文王贪恋息夫人的美色想娶息夫人,但是息夫人不肯,为了保住息侯的性命,她无奈嫁给楚文王,并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但夫人终

8、日闷闷不乐,在一次楚文王外出时她去城外与息侯相会,见面谈话后心愿已了,就和息侯双双撞城墙而死。那时正是桃花盛开的三月,后为了纪念息夫人的坚贞就立伺祭拜,建立“桃花夫人庙”,称她为“桃花神”。或许因为桃花与女性美有关,于是延伸出许多与女性有关的词汇,桃花运、桃色新闻、桃色事件”等词都与女性有关。可见,桃与女性的美是世人共识的。(三)桃实吉祥、福寿的象征汉代神异径记载“东方有树,搞五十丈,叶长八尺,名曰桃。其子径三尺寸,和核葵食之,令人益寿。,这说明从古代开始就有桃能够使人延年益寿的功能。当然,史记穆天子传记载“穆天子西会王母,西王母食周穆王的就是桃子。”西游记中也记载,王母娘娘宴请众仙,就是以蟠

9、桃为主食,众仙赶来为她祝寿,称为“蟠桃会之所以要用蟠桃作为为王母娘娘贺寿的主食,其中的缘由也就是与桃实代表的吉祥福寿有关。人们认为桃子是仙家的果实,吃了可以长寿,故桃实又有仙桃、寿桃的美称。因此平时在老年人过寿的时候,人们会摆上寿桃,喻意是长寿的意思.有许多人的家里也会挂上一个老寿星手里捧着一个大寿桃,也是代表老人家健康长寿的意思。而在前年播出很火的由杨耗、赵又廷主演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选用桃园作为圣地,是吉祥、仙人长寿的象征。(四)桃园-仁义的象征桃园的传说从一开始就与英雄人物练习在一起,是忠义、仁义的化身。出处是三国演义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三国演义首篇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

10、英雄首立功”叙述了桃园结义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辘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因此,人们就把“桃”当成了“仁义”的见证物。此外,诗经卫风木瓜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诗句:意思是他把桃子送给我,我以李子回赠他。寓意是要知恩图报。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也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表达了礼尚往来的古朴民风。(五)桃-养生、治病桃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再爱,成为五果之首(桃、李、杏、枣、栗)。周礼天官记载:“馈食之遵,其实枣、栗、桃,0桃

11、具有医疗作用,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等医学名著中都记毂桃有药用价值,众多民间疗法的记袋也显示桃的树皮可治赤痢:桃叶可治伤风、呕吐、腹痛、脱肛:桃的果实具有治疗吐血、下血、盗汗等;桃花干燥后可利尿,治疗浮肿、便泌:桃仁更是常用中药材,具有消炎、驱郁血的作用,可治妇科病、脑溢血、高血压、寻麻疹、急性大肠炎、膀胱炎、膀胱结石、坐骨神经、眼病、牙疝等多种疾病。三、中华桃文化之发展桃这种植物最早起源于中国本土,最早认为桃起源于中国的人是瑞士植物学家德堪道尔,他在1855年所著的植物地理学一书中,明确表示桃原产中国,西亚之桃来自于遥远的中华,后又在其农艺植物考源(1882年著)中,根据语言、文献和

12、地理分布,进一步说明桃的栽培确以中国为最古。工自古以来,观赏桃花已经成为人们修养心性的方式。近几年,在北京、兰州、成都等城市在早春桃花盛开的季节举行盛大的桃花节,人们来到桃园观花、踏青、感受春天的气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春节前的酒楼、宾馆甚至家家户户都要插上美丽的桃花,已用来祈祷来年能够吉祥发财桃花被视为吉庆瑞祥的象征,在我国的香港、广州及珠三角地区,桃花被视为中国的圣诞树”,春节花市上主要的花卉之一就是桃花。此外,东南亚国家的华人时桃花也情有独钟。近年来,春节期间的盆栽桃花在一些发达城市也比较流行,比如北京、大连等。总之,文化是不断积累发展和丰富完善的过程,桃文化的驱邪避鬼、吉祥福寿、美丽安乐等的象征意义自古以来在中国人民生活习俗中发挥着经久不衰的重要作用,今后不论在经济方面还是文化象征角度,桃文化发挥的作用会更加耀眼灿烂。参考文献:吴天明.中国神话研究M.中央编辑出版社.2003.2张振犁.中原古典神话流变初议J.民间文学论坛.1983.3王焰安.桃文化概说琼州学院学报.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企业文化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