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指向下的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策略分析研究教育教学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素养指向下的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策略分析研究教育教学专业.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摘要: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步伐也越来越快,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也对人才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也为现代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核心环节,对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最大的教学效率,达到有效教学,这就需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本文介绍了核心素养的教学理论,分析了我国课堂教学结构的现状,最后重点提出了核心素养下我国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策略,从
2、而实现有效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策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师教学实践和教学方式变革的方向。教师教学的变革重点在于改进课堂教学。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能够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并在课堂的学习中有所收获。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从每个教学基本环节出发,层层推进,环环紧扣,全方位地把控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全力充当学生的配角,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引领学生独立学习,充分给予学生自主体验、感知、领悟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达到核心素养教学的目标。
3、一、核心素养的教学理论在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指出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实际上讲,核心素养是一个人在面对复杂的情景中时,能够运用所具有的学习方式、思维模式、知识技能、个人素养来进行分析情景、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斯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六大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上世纪9
4、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实施素质教育,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也成为了教育改革的战略主题,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素质教育本身就蕴含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本义。2013年,进一步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并要求“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把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由此可以看出,核心素养的提出并不是盲目的、不科学的,这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教育的本质并不是传统教育中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实现知识的搬运,并不是以前
5、的应试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与人,人是教育的核心,应该以人为中心,培养人的核心素养。正如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说的:“我们学校老师不是教课的,我们是教人的。”核心素养的教育正是体现了这一点,核心素养教育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充分体现了生命的感受与成长,回归了教育育人的本质。中国人民大学黄克剑教授曾经说过:“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多,也只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生命隐于其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萤照。”也就是说,学习与教育的目的就在于点化与润泽生命,而生命的成长也是以心去涵育、契合对应着知识、智慧等要素。核心素养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
6、会参与三个方面确立了六大核心素养,可以看出,核心素养就是“直面生命,通过生命,促进生命,提升生命”的教育,其核心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核心素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世界各国教育的趋势。在未来的社会中需要核心素养的教育为未来的时代培养新人。在现实的教育中,还在延续“知识、能力、态度”的教育,这种教育将知识的传输、能力的培养、态度的树立分割开来,这种分列式的教育不能够培养出独立、丰富、自由的新时代人才。儿核心素养则是将培养人的品格和能力统一起来,包含了知识、能力、态度等要素的培养,核心素养的教育以整体的理念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创新自我,最终走向完整、完美、完满的自我,来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祖
7、国的将来做出更大的贡献。二、我国课堂教学结构的现状1 .课堂教学结构特点课堂教学结构中,教师的教学思想是课堂教学结构的指导思想,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是遵从教师的教学思想而构建的;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则是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的前提;教学任务和目的则是课堂教学结构的核心;教师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结构的直观表现;课堂评价、反馈则是课堂教学结构的运行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结构各环节组成的时间流程和每一环节中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组合方式是相对独立的整体,而且这两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又组成课堂教学结构这个大系统,它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动态性是指课堂教学的结构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课
8、堂教学的各种情况的发生而变化的;调节性是指课堂教学结构在动态性变化的过程中,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特点,这主要是通过信息反馈实现的。2 .课堂教学结构密度分配不合理课堂教学结构的密度分配是指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比如学习新材料所用的时间、组织教学所用的时间以、复习旧知识所用时间及其他教学环节所用的时间。也可以说是教师讲授和学生活动在一节课中的时间比例分配。一个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密度的分配也就是合理的分配课堂教学环节的时间。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还有存在许多的课堂教学结构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理论性,教师讲授的时间过长,学生思考与活动的时间太少,导致教
9、师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导,整节课下来都是由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都没有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时间,而且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非常少,这种灌输性的教学形式,教师将自己的思想意识或只是体验强加在学生身上,教师为了教而教,学生为了学而学,教师的教学任务看似好像完成了,但是学生并没有学到许多的东西,教学效率低下。这种教学结构的密度的不合理分配,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调动起来,创新思维处于休眠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潜能就被埋没。3 .课堂教学结构过于模式化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主要分为几个固定的教学环节,包括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在这种课堂教学结
10、构中,过分地强调了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各个教学环节的事件都规定的差不多,这种被“模式化”了的课堂教学结构就会显得过于呆板、没有活力,课堂氛围枯燥无味,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过程单调乏味,使学生失去对课堂教学的渴望,教学质量低下。有些教师的教学思维还处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没有创新意识和现代化教学意识,他们对这一教学方法比较认同,习惯性地将这种模式化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认为是最有效的安排,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情景及学习情境都不加研究的在自己的教学大环境中运行,无视课堂教学中各要素的组合存在。在这样机械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中,他们很难运用别的教学模式,自我意识太强,只局限在自身有限的教学方
11、法、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过程之中,失去了真正教育的含义。所以,要想提升教学效率,就需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思维,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合理调整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创新教学方式,精讲精练,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我学习、自我探索、创新及合作学习的空间,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三、核心素养下我国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策略在新时代,我们的教育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为了适应核心素养教学的发展要求,满足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以下提出核心素养下我国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策略,希望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促进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
12、1.基于课程标准,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课程目标是教学索要达到的效果。课堂教学的设计就需要教师正确并深刻了解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明确每一堂课堂教学的目标,将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一目标。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任务分析”教学,首先根据学生的终点能力,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目标,然后确定教学单元,根据课堂教学终点目标和学生在学习新的学习任务之前原有知识技能的储备,确定单元教学的任务,一般一个单元完成一项主要学习任务即单元总目标。每个教学单元都是由若
13、干个任务组成,这就需要根据教学单元总目标来确定每一个子任务的目标。于此同时,也要分析使能目标,即从起点能力到终点能力之间,需要学习者掌握,但学习者尚未掌握的知识技能。教学时间的长短根据每个任务目标和教学实际情况来确定,这样才有利于教师从整体思考各个环节的设计。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阐述相关的知识点,而在于教师通过讲解知识,而让学生创新性的掌握这一知识点。教学目的应当着重于培养学生知识接受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更多的关注学生技能和素质培养。教师自身素质直接影响教学成果。因此教师应当采取多方面措施,提升自身素质。积极参加校内培训,加深对新课标改革的理解。通过自学和专题班的形式,学习
14、最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努力使自己掌握第一手的教学资料,能够与新课标要求保持一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改变过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应当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减少对生物学习的抵触情绪。高中生物教师应当在课堂和课堂外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沟通,尊重每一名学生的想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提升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应当一改变原有教学模式,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权,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高中授课老师
15、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点的挖掘和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模型和实际案例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基于自主发展,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是学生重要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的结构设计中应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比如,“独立预习”主要体现在教学实践中的“读、思、做、记”,教师进行预习步骤的传授,“读”指的是通读课堂教学的教材,了解教材中的内容,一边读一边思考,画出自己不会的地方和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地方。“思”指的是认真思考,深思熟虑教材知识的重点难点。“做”指的是自己动手做或者动嘴说,比如,自己试着做课
16、后习题,在做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问题,并试着去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上标记,等到课堂上问老师。“记”指的是在预习的过程中,那笔将自己的思考、问题、解决方法等记下来,提高听课的目的性、针对性。通过自主预习,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主学习的理念,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独立思考”主要是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在提出疑问之后,应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并且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自主创新”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在美术课的教学中,通过教师设置的绘画情境,适当的点拨,然后让学生自己创作出自己的作品。由此可见,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对于人才的培养、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主要依靠的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并不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氛围也非常的枯燥,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之下,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来说有着极大的阻碍作用。所以现阶段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一方转变为主动学习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