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设施智慧改造行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设施智慧改造行动.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重点设施智慧改造行动以试点县(市、区)为重点,发挥省直行业主管部门优势,指导各地积极围绕“智慧黔城”工程民生服务类项目和产业经营类项目,编制一批适应“智慧黔城”发展的招商项目清单,加大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5G、物联网、车联网、边缘计算、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优强企业,落地布局一批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业创新载体。创新招商引资形式,积极开展“云招商”“云签约”等“不见面”招商方式。一、数字人才培育提升行动着力夯实“智慧黔城”建设的人才发展基础,提升各级城市管理者数字素养,打造一支擅长管理、技术过硬、业务精湛的本土信息化专业队伍,为“智慧黔城”可持续建设提供保障。大力提升管理人员数字素养。
2、通过专项培训、项目合作、定向委培等方式,大力提升“智慧黔城”建设一线管理者、组织者的意识和能力。打通高层次管理人才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智库、社会组织间的流动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挂职兼职,支撑“智慧黔城”建设。发挥贵州人才博览会等平台作用,探索项目引才、异地用才等多种柔性引才方式,积极引进信息化、数字经济等领域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加快本土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本土企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的作用,加强信息化应用职业教育及继续教育,培养一批本土技能型人才,支撑“智慧黔城”工程项目运营维护。探索柔性用才机制,建立特聘、兼职、合作、访问、顾问等灵活的工作机制,吸引多
3、方人才为“智慧黔城”建设提供智力、技术服务。加强青年人才储备,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信息化紧缺人才在落户、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探索建设专业化智库。深化产学研融合,鼓励各地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创新、战略咨询等方面深入合作,探索“智慧黔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智慧黔城”新型研究智库,发挥智库“储水池”及“引力场”作用,集聚相关领域专家资源,为各市(州)、县(市、区)政策咨询、项目培育储备和引进落地等提供智力支撑。二、黔城“双千兆”建设行动加快千兆光纤和5G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建设,夯实“智慧黔城”建设承载底座,有效促进新型信息消费、产业
4、转型升级、智慧民生服务等工作开展。提升“双千兆”网络覆盖水平。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和广电网络规模部署10G-PON光线路终端(OLT)设备,持续优化OLT上联组网,对老旧小区、传统开发区等薄弱区域的光分配网(ODN)进行改造升级。以千兆光网为牵引,逐步推动家庭和企业线路、网关设备、接入终端的升级改造,为用户提供千兆业务体验。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和广电网络加快在中心城区、重点场景、重点行业规模部署5G独立组网(SA)网络,鼓励采用宏基站、微小基站等多种组网方式,充分结合集中式无线接入网(C-RAN)等其他技术,实现在大流量高密度连接区域的5G网络深度覆盖。深化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统筹提升5G网络的铁塔
5、设施资源利用效率,鼓励以同沟分缆分管、同杆路分缆、同缆分芯等方式共建光纤网络,鼓励以纤芯置换、租用纤芯等方式共享光纤网络,大力加强通信与电力、铁路、公路、市政等领域的跨部门合作。推动“双千兆”赋能千行百业。创新部署建设千兆行业虚拟专网,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和广电网络率先满足工业、交通、电力、教育、医疗、应急等重点行业需求,定制化部署5G基站、OLT设备、核心网网元、行业终端等。推动“双千兆”融合应用创新,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和广电网络联合电信设备企业、互联网企业、垂直行业企业推出超高清视频、VR/AR等信息消费应用,打造“5G+工业”“5G+民生”等应用标杆,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6、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和广电网络探索采用边缘计算、TSN(时间敏感网络)、DetNet(确定性网络)等新技术降低端到端的时延,保障特定业务流对传输带宽、时延和抖动等性能的要求。在新建行业虚拟专网优先支持IPv6分段路由、网络切片、随路检测等“IPv6+”功能,开展新型组播、业务链、应用感知网络等试点应用。三、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建设实效。建设应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便民服务水平为根本,以提升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重点。各市(州)和县(市、区)要结合地方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建设领域和重点方向,谋划实用、有用的“智慧黔城”建设重点项目,避免贪大求全。坚持优化整合,注意量力而行。经明确必须由政府主导
7、建设的项目,原则上以整合优化为主,要充分利用好本地“一云一网一平台”,杜绝重复建设和形象工程。各市(州)和县(市、区)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严防“大水漫灌”、严防“半拉子工程”、严防“大拆大建”,避免造成地方债务。坚持分类推进,强化示范带动。立足各市(州)和县(市、区)发展基础和要素条件,建立分类推进机制,强化精准施策。支持经济基础扎实、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县(市、区)启动试点建设,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并加以推广。坚持市场导向,多元参与主体。鼓励各市(州)、县(市、区)制定“智慧黔城”建设市场化项目清单,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贷款贴息等形式予以引导支持。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资本主体参与“智慧黔城”建设
8、运营。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智慧黔城”建设的总体推进和沟通机制,加快构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同发力的“智慧黔城”建设格局,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强化部门间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协调配合,推动人口、土地、就业、社保、产业、资金、住房、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政策和改革举措形成合力,形成相互衔接、务实管用的“智慧黔城”建设政策工具箱。建立“智慧黔城”建设安全保障体制机制,坚持智慧化改造与安全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二)加强规划落实坚持省级统筹、市(州)指导、县(市、区)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省发改委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
9、监督落实,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定期组织对优秀试点予以通报表扬,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大数据局、省通信管理局等相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同配合,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市(州)各部门要持续跟踪指导规划主要任务和重点行动的推进落实情况,结合实际建设本地“城市大脑”,为各县提供共性技术服务和数据共享平台。县(市、区)政府作为“智慧黔城”工程的主要实施方,要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联动机制,制定具体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加快开展项目谋划与储备,推进本地区“智慧黔城”建设落地实施。(三)加强资金支持加大财政性资金对“智慧黔城”建设的支持力度,发挥资金的引导性作用,优先支持一批试点示范县(
10、市、区)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引导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以及在黔商业银行建立“智慧黔城”优惠利率信贷专项。优化融资平台建设,积极探索产业基金、专项债券、股权投资等融资模式,拓宽“智慧黔城”建设项目融资渠道。创新优化投融资方式,鼓励电信运营商、IT厂商、集成商等社会资本参与“智慧黔城”建设,推动政府公共机构、重点企业和学术研究机构等在项目设置、资金筹措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加强协作。(四)加强招商引资以试点县(市、区)为重点,发挥省直行业主管部门优势,指导各地积极围绕“智慧黔城”工程民生服务类项目和产业经营类项目,编制一批适应“智慧黔城”发展的招商项目清单,加大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5G、物联网、车联网、边缘计算、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优强企业,落地布局一批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业创新载体。创新招商引资形式,积极开展“云招商”“云签约”等“不见面”招商方式。资料参考:发贵州省“十四五”“智慧黔城”建设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