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渭城区一带的备丧习俗.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03575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咸阳市渭城区一带的备丧习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咸阳市渭城区一带的备丧习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咸阳市渭城区一带的备丧习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咸阳市渭城区一带的备丧习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咸阳市渭城区一带的备丧习俗.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咸阳市渭城区一带的备丧习俗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咸阳市渭城区及周围地区人们在备丧阶段己经形成固定习俗。这些习俗也成为人们宣泄情感、寄托情思的群体共识。虽然不同地域存在一定差异,其传承过程也逐渐变化,但是基本礼俗大同小异。关键词:咸阳市渭城区;备丧习俗;临终关怀咸阳市渭城区历史上曾是周、秦、汉、唐等王朝的都城和京畿重地。受传统文化影响,当地人重视孝道,对老人“后事”准备非常讲究。1724-725笔者走访了咸阳市渭城区“关中丧葬礼俗传承人杜三卫、礼宾司张雄先生,调查当地丧葬习俗,拟对这一带的备丧民俗进行平面描写。俗话说“十里能同乡,五里不同俗,这一带的丧葬礼俗受宗教信仰和当地经济状况的影响,与关中

2、其他地区差异较大,271-73但是传统礼仪还存在很多相同之处。就备丧习俗来看,渭城区一带20世纪90年代以前,备丧年龄为60岁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平均年龄逐年增大,备丧时段也逐渐后延。2000年后农村群众70岁开始备丧。备丧一般都选农历有“闰月”的年份,民间认为闰月是多出来的月份,备丧可以为老人添寿。1置办棺材棺材,也叫寿材,渭城带叫杨”,般由儿子出钱制作。“彷”盖叫“天”,桥底叫“地”,彷的两侧叫“人厢”,榜的前后叫“档”。做材选料以柏木为上等,松木中等,其次杂木,如桐木、杨木、椿木等。忌用桑木,因为桑同“丧”谐音。人们讲究老人健在时制作棺材,所以叫“杨”寿材”。还有人把制作棺材叫“盖

3、房”,给老人把房盖好了,说明儿女孝顺,日子过得殷实,老人活得幸福。老人见到自己的“房,离开人世也就放心了。一般来讲,棺材分九种:(1)狗碰头:梢板厚度一寸有五,也叫“薄皮仿。(2)空二五:梢板厚度不足二寸五。(3)二五足:天足二寸五,地和人厢不足二寸五。(4)实二五:天、地、人厢均足二寸五。(5)实三寸:天、地、人厢均足三寸。(6)假三寸:天足三寸,人厢和地不足三寸。(7)三顶四:三寸以上、四寸以下的榜。(8)四五榜:天足五寸,地和人厢不足五寸。(9)五寸墩子:天、地、人厢均足五寸。桥板分三种:(1)四页瓦:也叫四大块,即天、地、人厢各一块。(2)十大块:天、地各三块,人厢四块。(3)十二溜:

4、天、地各六块,人厢六块。榜档也分三种:(1)五星档:前档三块(头部),后档两块(脚部)。(2)七星档:前档四块,后档三块。(3)九星档:前档五块,后档四块。榜档选料必须为柏木,据说柏木气味可以保护亡者头部,还可以防止穿山甲吞噬尸体。制作棺材,叫“攒枕”,一般根据家庭情况购置材料,请木匠到自己家里攒。木匠必须是当地有名望的匠人。木匠进门后,主家先设香案祭祖,然后请木匠把工具置于香案前,澧斗置于香案上。放置濯斗时,拉出小挂钩,据说这是祭拜鲁班和他母亲的种方式。传说鲁班工作时,其母常在一旁拉线,后来因为年老体弱,就在线的端制作了小挂钩,干活时挂在木板沿上,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小挂钩叫班母,咸阳市淳化县一

5、带叫“酬母”。攒杨最后一道程序是“上材地”,主家往往选择吉日待客,以答谢匠人。这一天,外甥、女婿等主要亲戚都要来家里“坐席”。客人备礼般为烟酒、红被面、鞭炮等。匠人把材地上好后,亲朋在门口鸣炮祝贺,主家要给匠人“搭红”,还要在杨的小头设一祭案,主家明烛敬香,以告家神祖宗。有的家庭还举行“交木拜寿”仪式。这种仪式是把韧用板费支起来,按喜神方位摆于院中,设祭案,请乐人,祭天地祖宗后,最后请老人坐在杨前,儿女至亲依次叩拜,祝老人“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如同过寿般。礼毕,主家设宴款待来宾,感谢匠人技艺精湛。何制成后,需要刷漆。漆的颜色讲窕与上辈统一,如果上辈杨为黑色,那么下辈榜都要漆成黑色

6、。人们忌讳父母棺材个黑、个白,认为棺材黑白,后辈会出小偷。榜内装饰,般底为黑色。男榜前档多亥喂福禄寿”图案,后档多刻“寿香炉图案,人隔两侧多刻“二龙戏珠”图案;女梢前档多刻“朱世昌寻母图案,后档多刻“莲花带藕”图案,人厢两侧多刻“八仙过海”图案,也有刻“二十四孝”图案或是老人生前喜爱的图画。旧时,一些大家族还“涮杨”,就是将四十斤松香溶解后,掺入十二斤猪油和五斤矿蜡,在桶内搅拌均匀后,挂在榜上部的支架上,把桶内的混合液均匀注进椅内,并将彷前后左右不停摇晃,使混合液均匀涂在彷内,然后沾上粗棉布擦拭,反复十几次后,物内就形成一个坚硬的内壳。据说这样可以起到保护尸体的作用,即使木头腐朽,松香层还能保

7、存完好。停放棺材,讲究放置厅房一角,并有意在棺材里留些木屑。等到老人亡故入殓时,孝子于正厅打扫棺材,叫扫材,取意11升官发财,有的人到棺材铺”买彷,杨抬进门时,讲究大头向前进门。迎棺入门耍鸣炮,取意迎财进门:据杜三卫讲,在关中东部合阳、蒲城一带,棺材进门时,一人站在大门内,用小碗猛击榜的大头,据说是为了驱赶那些想随杨而入的外祟。而在宝鸡一带,先置杨于大门口,打开桥盖,放入一些干柴,然后盖上盖板抬进大门,取“柴”“财”谐音,寓意“带财进门,棺材谐音官和财,所以人们就把棺材看做官运、财运的象征。现在杨陵区的一些村庄,在村口的牌楼或门楼上还放置小棺材,就是希望村民官运亨通、财源滚滚。2缝制寿衣寿衣,

8、即为亡人准备的衣服,渭城一带也叫“老衣缝制寿衣也要选择农历有闰月的年份,一般由出嫁女儿出钱制作。寿衣讲究用传统的样式,颜色多为黑色,也有用棕色的,衬布多为红色,取意后辈红火。其件数规制为五身至七身,或七套至九套,讲求单数,因为单数为阳,取意人在阴间,仍向往脱生阳世。寿衣用料讲究绫罗棉绸,忌讳用缎子、兽皮或带毛物件。因为缎子与“断子”谐音,兽皮或带毛衣物与牲畜类似.一般要求单、夹、棉、袍齐全,以回应春、夏、秋、冬四季。男性寿衣有衬衣、棉衣、大袄或袍子5件,加上外套共7件,为长袍短卦。女性有衬衣、棉衣、裙子5件或衬衣、棉衣、外套、裙子7件,为上衣下裙。寿衣上衣叫“领”,忌讳说“件:裤子叫腰,忌讳说

9、条。通常以五领三腰”最多见,取五子登科之意,也有“七领五腰的。过去富户人家还有“九领七腰”的,贫寒人家做不起寿衣,用假领、假腰来配足“五领三腰”,实际件数不够五领三腰。男式寿衣一般都是黑色棉衣和外套,女式寿衣多为蓝上衣黑裤子。内衬皆白色单衣。健制寿衣时,要注意尺寸比生前衣服宽大,尤其是袖子裤脚更要宽松。寿衣还包括被、褥、鞋、帽等物品。梅子、被子要讲“铺的”“盖的”。“铺的”讲究用黄色,“盖的”讲究用白色,俗称“铺金盖银”。鞋一般都是黑色,女鞋绣花,鞋底绣莲花图案,取意脚错莲花好升天。男帽为传统挽边带红顶的八角棱帕,民间认为红色能祛除煞气。女帽为传统的“箍圈帽”,上有绣花,前正方为红园珠。枕头皆

10、为白色“公鸡枕”,也叫“鸡鸣枕”,取意天晓鸡鸣,叫醒亡灵,也有吉”时引路的作用。在渭城南部及周边一带,凡四世同堂或五世同堂的家庭,还要缝制一个书本大小的红布小上衣,叫“聿孙袄。老人亡故后拿在左手,取意长命百岁。有一句谚语说的好:“你看我活的老不老,手里拿着重孙袄。”反映了这一带群众以老为荣、以老为尊的自豪感。缝制寿衣时,有诸多忌讳。是忌讳流眼泪,民间认为亡者穿着带泪的寿衣到阴间去,会挂念儿女,过不广奈何桥”,在阴间会受无尽的苦。二是忌讳健线一端有疙瘩,布料有接荏,否则亡灵就会纠结过去,不能顺利超生。三是忌讳带纽子、领子,当地纽硬1音同,预示后辈不听话;领子如同“领走儿子:四是忌讳空缝棉寿衣。棉

11、衣必须放置棉花,并攒有棉籽,取意子孙延绵不断。3选择墓地过去,一般请风水先生点穴确定。点穴前,风水先生要做自我正身,首先要沐浴,戒荤吃斋,以示虔诚。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先观察地形地势,再确定方位,讲窕寻龙脉、砂环、水抱、明堂、点穴几个步骤。寻龙脉讲究山势起伏绵亘,逶迤曲折,忌选不生草木的童山、崩塌坑陷的断山、土壤不滋的石山、孤独无雌雄呼应的独山。砂环就是要藏风得水,凝聚生气。其山峦走向与形态要求龙要势奔,砂要行止,龙要绵亘起伏,砂要龙虎保卫。水抱就是藏风得水为吉,其关键在于“聚气”,讲究“乘生气”遇水环绕,如果遇水直去,则气随散荡。明堂为地气聚合之处,洁净、宽广、藏风、景气最宜,完整屈曲、高低分

12、明、四面平稳、中间低凹最宜。总体来说,点穴要以逝者灵魂与后世昌盛为依据,所以民间有“三年寻龙,十年点穴之说。在渭城当地,多数家庭都请族里长辈点穴,讲究头枕山、脚蹬水,就是旱城也寻找水渠来蹬:或头向东南,脚蹬西北。有些讲究的或富裕家庭还趁老人健在时修筑坟墓,般多用砖块璇砌,称“砖箍墓”。还有人在老人弥留之际挖茶的,若给一个病人挖好了幕而病人未死,按照习俗要往茶道里挂一件病人的旧衣服。如果有人病危或去世后,箍墓时顺便给其配偶预留堂口,以便将来合葬。挖墓时要请专人,这些人一般是宗族内部的人。挖墓的人每天吃四顿饭,其中三顿饭在主家吃,半下午送1偏晌户”,由老人长子等一行孝子送到墓地。送到墓地的饭食或者

13、吃完,或者倒掉,忌讳带回家里去,民间认为把送到墓地的饭食带回家里,就会把野外的鬼崇带回家里而带来灾祸。4临终习俗临终,就是老人即将离开人世的最后时光。旧时叫做“挺丧”,希望亲人能扛过这关;现在人们习惯叫“停床或搬铺停床就是将临终的人由炕上移到正厅临时搭成的木板床上。男移正厅左侧,女移正厅右侧,面部要避开房屋的大粱,脚向外,头朝里,取意亡灵即将向外走去。移至正厅,是希望亲人能在家中最好的地方,走得舒心。如其长辈健在,临终之人要移至侧室.2000年以前,农村居民家庭多数建有土炕,人们认为老人死在土炕上,他的灵魂就要背着炕坯走,在阴间会受无尽的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关中西部一些地方会在土炕上放一

14、块石头,让大石压住土炕坯,犹如一座大山,亡者是无法背走的。老人病危,子女要及时告诉老人的娘舅家(父亲的舅家、母亲的娘家),娘舅家得知,要拿上礼物看望。娘身家在看望的时候,顺便检视老人后事安排是否满意。特别招呼众子孙与老人晤面,儿女守着父母,伴其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叫做“送终工下来的程序就是为老人净身、理发、梳头、穿寿衣,均由长辈人或同辈人操作。穿寿衣时,贴身穿白色的衬衣衬裤,中间穿黑色的棉衣棉裤,外面套件黑色长袍。整套服装全部用带子系紧,这样做是为了“带子”,就是希望宗族后继有人。在头上戴一顶络边的黑色帽子,帽顶上缝一个红布做成的疙瘩,取意驱除煞气。男性脚上要穿黑色的布鞋,女性要穿蓝色的布鞋。

15、寿衣皆为传统的样式,人们认为人死了之后要去见祖宗,如果改换服装,老祖宗就认不出自己的子孙,也不会让他认祖归宗。穿寿衣时,忌讳孝子哭泣,因为哭声会干扰灵魂升天,使亡灵迷失路途。在老人弥留之际,亲人不但要日夜守候,还要不停呼唤,有的还不时用丝絮放在其鼻口上,试看是否绝气。现在医疗技术进步,人们可以利用电波观察人心脏跳动情况,也可以知道心脏停止的时间,也就是死亡时间。而过去,尤其在农村,通常只能通过人的呼吸来断定这个人的生命迹象。一般临终之人,七天之内可绝气。也有个别停床十几天不走的,既不吃也不喝,唤不醒,死不了。人们会认为此人留恋家里不想走,或者是让外祟挡住去路而走不了。遇到这种情况,咸阳五陵原带

16、会给此人“开路工所谓开路,就是用白纸从“停床”的地方一直铺到家门口,形成“路”,路”两旁每隔一米左右点燃一根白色蜡烛,直至此人去世。这种开路”现象可能是旧时道场或法场的遗痕,也反映了人们相信灵魂存在,并希望临终之人尽快解脱人世困苦,升天到达极乐世界。当然,在咸阳市渭城区一带,各个区域民间备丧也存在一定差异。就拿缝制寿衣来说,原上各村讲究裁缝寿衣剩余一块布,给孩子作衣衫,取意荫庇后辈:原下各村讲究缝制“重孙袄,拿在亡者手中,表示寿终正寝、福星高照。原上点穴挖墓讲究头枕东南,脚蹬西北,取意奔走西天,向往阳世;原下讲究头枕原(北),脚蹬沟(南),其竖穴式墓葬,与靠崖式、下沉式窑洞模式相似,反映“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及民间阴、阳二宅模拟关系。正因为这些差异,愈显当地传统文化源远流长。2013年1月实行火葬制度以后,老人病重住进医院,临终习俗大大简化,其骨灰盒安葬公墓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传真信函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