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科医师(技师)晋升高级职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汇编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声科医师(技师)晋升高级职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汇编4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超声科晋升副高(正高)职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单位:*姓名:*现任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专业技术职务:*2022年*月*曰术中食道超声诊断右冠状动脉栓塞病例报告患者,女,43岁。因“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0年,发现再狭窄2天”于2016年3月22日入院。患者10年前因“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二叶畸形,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左室肥厚”行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手术过程顺利。2年前我院超声心动图随访示:主动脉瓣位人工生物瓣前向血流速度稍增快(AV=36ms),主动脉瓣轻度狭窄,与4年前的检查无明显变化。2天前随访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瓣位人工生物瓣前向血流速度显著增快(AV=5.6ms);主动脉瓣位人工生物瓣重度狭窄
2、。手术心内探查:主动脉生物瓣瓣叶可见增厚、钙化,瓣叶交界处可见粘连(呈重度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行主脉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术,食道超声确认无瓣周漏及主动脉瓣狭窄,但右室壁运动幅度降低(图Ia),患者血压维持在70-804050mmHgo经过约1小时的升压处理,多巴胺单次静脉推注用量达120mg,总量达260mg,其他升压药也达较大剂量,血压仍不升,反而逐渐下降为50603040mmHg,心率加快达150次/分,心电图QRS波开始增宽。图1a.可见右室游离壁运动幅度降低(箭头示);再次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室壁运动幅度正常,右室壁搏幅显著降低,右房扩大,右冠状动脉动脉处未见明显的血流信号(图
3、Ib),随着时间的推移右室游离壁搏幅进一步降低。图1b.右冠状动脉部位未见明显血流灌注(箭头示)考虑右冠状动脉动脉堵塞,立即再次开胸,开胸后发现靠近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有一米粒大小活动肉芽组织呈活动性堵塞,其原因考虑主动脉生物瓣环处肉芽组织增生,在清理生物瓣环后残留的瓣环肉芽组织。取出堵塞的肉芽组织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再次观察,右室游离壁搏幅明显增加(图1c),右冠状动脉可见血流灌注(图Id);血压逐渐恢复正常。心率逐恢复为90IlO次/分,最终成功抢救了患者的生命。最终诊断“右冠状动脉开口肉芽组织活动栓塞”。图1C.清除右冠开口肉芽组织后可见右室游离壁搏幅明显增加(箭头示)d.清除右冠开口肉芽组
4、织后可见右冠状动脉血流灌注(箭头示)讨论该患者术中出现右室壁运动幅度降低,室壁节段性运动的原因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应急性心肌病、心肌炎、肺栓塞、冠状动脉空气栓塞、冠状动脉开口异常、冠状动脉异位起源及冠状动脉痿等,但少有文献报道肉芽组织堵塞冠状动脉入口而导致室壁运动异常及血压不升。经食道超声可用于检测冠状动脉主干及血流,有文献报道食道超声对冠状动脉的显示率:左主冠状动脉77%100%,左前降支52%93%,回旋支54%93%,右冠状动脉26%100%。TEE测定左前降支近段血流的成功率为69%89%。经食道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100%。食管三维超声
5、心动图可用于评估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的长、宽、面积、开口平面高度等;有研究显示左冠状动脉开口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形态较规则,而右冠状动脉开口形态多样化,呈泪滴状、椭圆状等。右冠状动脉开口钙化(85.26%)较左冠状动脉开口钙化(58.95%)更常见。CT血管造影可以检测冠状动脉主干的面积及直径。本例患者采用食道超声检测到右室壁运动幅度的降低及右冠状动脉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确定为右冠状动脉堵塞,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术中食道超声心动图对准确评估术前、术中及术后病情及并发症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食道超声可用于冠状动脉开口、二维结构、血流的检测及室壁运动分析,对早期诊断病因、疾病发展及治疗都有较大的
6、临床应用价值。后肾腺瘤超声表现病例分析患者女,46岁,常规体检超声检查发现左肾下极实质性占位3周而入院进一步诊疗。患者左肾区无明显不适,无肾区叩击痛,血常规及尿常规无明显异常。超声检查:左肾下极见大小约3.4cm3.6cm低回声团块,内部回声欠均匀,边界尚清,团块周边可见散在钙化斑(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内部少量血流信号(图2)。图1左肾下极后肾腺瘤二维图像,呈低回声类椭圆形,周边见钙化(LK:左肾;T:肿块)超声造影:皮质期造影剂肿块缓慢渐进强化,回声强度明显低于周边肾皮质;髓质期肿块内部呈均匀一致强化,其回声强度仍低于周边肾皮质;延迟期肿块内造影剂廓清明显,其回声强度明显
7、低于周边肾皮质(图3,图4)o超声提示:左肾下极稍低回声占位,超声造影呈慢进快出低增强模式(低度恶性肿瘤不除外)。图3团注造影剂16s肿块内部见造影剂充填,回声强度低于肾皮质图4团注造影剂InIin38s后肿块内部造影剂廓清,回声强度明显低于肾皮质MRl检查提示:左肾下极占位,肾癌可能;CT检查提示:左肾下极占位,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能性大。手术及病理所见:术中探查见肾周筋膜下左肾下极可触及直径约3.5cm的突起肿块,术中冰冻病理提示:左肾上皮性肿瘤,考虑良性。术中行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后肾腺瘤(左肾下极)。讨论后肾腺瘤是极罕见的肾脏原发性良性肿瘤,其发生率约占成人肾上皮肿瘤的0.
8、2%,Brisicotti等于1992年首先命名该肿瘤。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及体征,偶可表现为腰腹部疼痛、血尿及间歇性发热等症状,仅约10%的患者可伴有红细胞增多症。后肾腺瘤大小差异显著,最常见的直径为3060mm,典型者肿瘤边界可清楚,无包膜,切面呈灰色、褐色及黄色,质地软或硬,约20%肿瘤内有钙化,10%肿瘤内有小囊腔。与病理大体形态相对应,其典型超声表现主要为:边界清晰,类圆形或椭圆形,高回声、等回声或低回声的实性肿块,部分病灶内可见钙化灶,较大病灶内可见液性无回声区。CDFI示肿块内部或周边可见少量血流信号,超声造影表现为“慢进快出”均匀低增强模式。本例符合上述典型声像特征,但
9、因对病变认识不足,术前并未明确诊断。有文献报道后肾腺瘤在声像图上可表现为高回声、等回声及低回声团块,因此与肾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嗜酸细胞腺瘤等病变在二维图像上较难鉴别。但在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上,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为渐进性延迟强化;而典型嗜酸细胞腺瘤表现为轮辐状强化或强化后中央出现星芒状瘢痕结构;典型的肾癌血供丰富,超声造影呈“快进快出模式,与后肾腺瘤慢进快出”均匀低增强模式均不同,通过超声造影可以提供鉴别诊断信息。但对于乏血供肾癌,无论是二维图像还是超声造影,其鉴别诊断均存在困难,此时需结合病史,必要时对病灶进行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以免误诊。超声诊断IgG4相关性疾病病例报告2超声示
10、双侧泪腺稍肿大呈弥漫性不均匀性改变;左眼上直肌增厚,右侧上、下直肌稍增厚;双侧腮腺内探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大者约IOmmX7mm,右侧颌下腺探及实性低回声团,大者约14mmX13mm,提示良性病变。双侧颈部H区探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大者约9mm97mm,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结节内血流信号1级。左眼球后肌锥内靠外侧探及大小约12.9mmX2.8m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楚,形态欠规则,与外直肌分界不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双侧腮腺实质回声欠均匀;双侧腮腺下极分别探及实性低回声团,左侧大小约18mm13mm,右侧大小约24mm15mm,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血流信号13级。双侧腮腺内还探及多个淋巴结,左侧大者约IInmIX7mrn,右侧大者约IOmnIX6mm,皮质增厚,部分皮髓质分界欠清,内可见1级血流信号(图1)